李恪翊[公元1886年-1952年] 湖南娄底市娄星区人物 李恪翊,名振翮,万宝乡石埠村人。其祖父为清末小宦。光绪二十年(1894)至二十九年在家读私塾。三十二年(1905),在南京陆师学堂学军事,经赵声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三十三年,入清军二十三混成协四十六标任排长。辛亥革命时,在苏州参加武装起义,任四十六标二营队长。民国元年(1912)同盟会改组后加入国民党,任六十三团三营营长,参加第一次北伐。次年,升吴淞要塞守备团团长。不三月,第二次革命爆发,被袁世凯运动刘福标率部击败。回长沙,在雅礼、明德等中学任体操教员,入耶酥教。 李恪翊(1886-1952),名振翮,是湖南娄底市娄星区万宝乡石埠村人。以下是他详细的生平介绍: ### 早年经历与革命起步 李恪翊出生于1886年,其祖父为清末小宦。1894年至1899年,他在家读私塾。1905年,李恪翊前往南京陆师学堂学习军事,在那里,他经赵声介绍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从此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1907年,李恪翊进入清军二十三混成协四十六标任排长。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李恪翊在苏州参加武装起义,担任四十六标二营队长,积极投身于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中。 ### 民国初期的军事生涯 1912年,同盟会改组后,李恪翊加入国民党,随后担任六十三团三营营长,并参加了第一次北伐。1913年,他升任吴淞要塞守备团团长。然而,不久后第二次革命爆发,李恪翊被袁世凯运动刘福标率部击败,他不得不回到长沙。 回到长沙后,李恪翊在雅礼、明德等中学任体操教员,期间还加入了耶稣教。1919年,由其妹夫许崇灏介绍,李恪翊在广东省长公署任副官,后又继任粤汉路警一团团长。 ### 辗转各地的经历 1922年,陈炯明叛变,李恪翊奉孙中山令守黄沙失败,之后进入福建许崇智部任参议。1923年,他担任谭延闿湘军第六路游击司令、军需处处长。次年,李恪翊调任粤军卫立煌部副团长,还代理过潮安县县长。但因廖仲恺被暗杀,李恪翊因许崇灏与廖仲恺有姻亲关系,担心遭牵连,遂返回原籍。 1926年,农民运动兴起,李恪翊在长沙向省教育厅报告,提议提祠堂、庙宇公租普及乡村教育,随后他回到湘乡县任清提学租委员会主任,积极清提学租,兴办学校,并当选为四十二区农民协会宣传委员。同时,他还在娄底创办公钱局和消费合作社。同年冬,卫立煌在镇江来电邀请他去部队,李恪翊任14师参谋兼代处长,继续参与北伐。 ###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的行为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李恪翊任卫立煌十四师四团二营营长,驻兵镇江。他应地方豪绅之请,带兵镇压伤兵,强行解散伤兵医院,还纠合商团警察,包围贫民住区,打死打伤贫民十余人,滥捕一百余人,解送丹徒关押。此外,他又在皖、豫交界处苏家埠打死打伤散兵和饥民多人。 ### 抗日战争时期及之后 1942年,李恪翊在第三战区宁波办事处任军需主任,因与人不合,再次回到原籍。他先后担任乐善乡自卫队队长,湘乡县自卫团副司令。1945年5月,李恪翊配合正规军,在西阳鸟鹊仑阻击日寇西进,之后还巡守于胜岩、乐善、安上三乡边境。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恪翊任湘乡上里14乡镇清乡联防办事处主任,国民党乐善乡区分部宣传委员。在此任期内,他借口维护地方治安,横行乡里,鱼肉百姓,肆意滥杀,其中有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战士10余人,诬良为匪者百余人。 ### 投向人民阵营与最终结局 1949年2月,姜亚勋组织黄塘起义,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南总队第四纵队,李恪翊率领湘乡反动武装参加“围剿”,在宁乡县黄绢乡铜锣山杀害姜部战士二人。但同年4月,经中共地下武装策反,李恪翊投入湖南人民解放总队湘安支队(后改为湘中一支五团),先后任第六大队大队长和团部情报参谋。 1949年10月,李恪翊进入益阳军干校学习,12月转中南军政大学湖南分校。然而,1952年2月,李恪翊经蓝田县(后改为涟源县)人民法庭判处死刑。1980年11月,涟源县人民法院根据对起义投诚人员“既往不咎”的政策精神,撤销原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