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忠[公元1840年-1916年,抗法保台英雄]+像 湖南娄底市双峰县人物 曹志忠,男,字仁祥,清末将领,抗法保台英雄,湘乡人,(现双峰县杏子铺镇斗盐梅子村蔡家冲),生于1840年2月(道光十九年1839年农历12月24日)。曾任福宁镇总兵,福建陆路提督、福建水师提督、湖南提督,被封为光禄大夫、建威将军,官至正一品,获“芬臣巴图鲁”勇号。 ### 苦难童年与早年经历 1840年2月(道光十九年农历12月24日),曹志忠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846年,6岁的曹志忠丧母,之后他寄居在距家不远的塘田湾外婆家,还曾给斗盐湾一富户家放牛,年纪稍大一些后甚至还曾行乞过米。当地有人骂他没出息,一气之下,他背井离乡远赴长沙,后在一店铺当伙计。 1855年春,得店老板资助,15岁的曹志忠奔赴岳阳以武童投入清军杨载福(岳斌)部当水师正勇,隶属鲍超部下。1856年9月,鲍超赴湖南招募陆勇组建“霆军”,曹志忠被选中。此后,他随部多次参加征剿太平军及捻军,并以六品军功任把总,赏戴蓝翎。 ### 军事生涯崛起 1861年5月,霆军进攻安庆赤岗岭太平军营垒,给曾国荃解围,曹志忠因功被提升为游击,蓝翎换花翎。1864年8月清军攻陷天京后,曹志忠获“劲勇巴图鲁”勇号,被提升为副将,并加总兵衔,担任霆军后营分统。 1865年春,曹志忠参与攻打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太平军余部,凭战功以总兵记名,赏加提督衔。1866年,他奉令随霆军北上镇压捻军。1867年2月,在湖北京山永隆河大败捻军,曹志忠更勇号为“芬臣巴图鲁”,着交军机处记名,遇有水陆提督总兵缺出先行请旨简放。同年十月霆军裁撤,曹志忠被调往淮军李翰章部,助其募练马队(骑兵),并随军征剿西捻张总愚(张宗禹的蔑称)部。 1874年,两江总督李宗羲为加强海防,调曹志忠等募练霆庆、霆汇诸军,驻守金陵(今南京)。1875年,霆汇营裁并到霆庆营,曹志忠率师渡长江,驻守江苏扬州五台山。1878年8月,湘军将领孙开华(湖南慈利人)率领擢胜营东渡台湾后,曹志忠统领霆庆军移防福建,同年,他被实授福宁镇总兵。1879年,曹志忠被封为“振威将军”。 ### 抗法保台战功赫赫 19世纪末,法国侵占越南,觊觎中国。1882年春,清廷选拔曹志忠率霆庆军移驻台湾基隆,所部六营四千人,负责台湾大甲溪至新竹、淡水及宜兰之苏澳的北部防务,与孙开华并肩作战。 1884年3月,法炮舰驶入基隆港,强行要求至基隆煤矿购煤,并派兵上岸,妄想进入炮台,遭曹志忠部营官与教习阻拦。法军无理取闹,曹志忠义正辞严地复函还击。8月5日晨,法舰及四百余人逼近基隆港东海岸,从八时开始炮击基隆港各炮台。曹志忠率部奋勇抵抗,但因清军炮台只能直射,法舰集中火力从侧面轰击,四小时后,炮台前壁被击穿,弹药库被毁,守军83人阵亡,清军被迫退守后山。8月6日下午两时,法陆战队两百余人沿海滨道路向基隆城进攻,直逼曹志忠营垒,曹志忠一马当先,率领两百余人出战,给法军迎头痛击,迫使其撤退,法军第一次登陆战宣告失败。此役后,曹志忠被赏穿黄马褂。 法军攻打基隆失败后,于8月23日转攻闽江口马江军港福建水师,中法马江战役打响。27日,闽江口炮台多被摧毁,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当时,曹志忠率部坚守基隆港湾东岸一线,多次击退法军进攻。此后,曹志忠又奉命率部扼守台北东面抗击法军,在乌嘴峰、月眉山血战数月,有力地拦截了法军,保卫了台湾。 凭借保卫台湾的战功,清廷迁授曹志忠署理福建陆路提督(驻泉州),后实授福建水师提督(驻厦门)。 ### 晚年及回乡贡献 1904年至1910年,曹志忠调任湖南提督(驻辰州,即沅陵),期间被封为光禄大夫、建威将军。1910年,年逾古稀的曹志忠告老还乡。 曹志忠把俸禄和赏银拿出来在家乡办了不少公益事业。他在涟水河边修筑了杏子和斗盐两个青石大码头,还修了从斗盐码头至杏子铺老街、从黄狗坳至测水码头、从蔡家冲至塘田湾三条青石板路,总长十多华里。此外,他还在家乡的小河上修造了两座石拱桥,一座叫“受禄桥”,一座叫“报德桥”。 1916年,曹志忠去世,享年76岁。他戎马生涯55载,转战湖北、江西、安徽、福建、台湾等十余省,为官40载,曾任两省提督,官至正一品,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与英雄气概,为保卫国家和家乡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