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广銮[公元1873年-1920年]: 湖南娄底市双峰县人物 曾广銮是清朝正一品荫生,花翎郎中衔,袭一等毅勇侯、云骑尉世职。曾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诰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1910年资政院开院,任钦选议员。宣统三年(1911年),退职归乡。民国九年(1920年)卒。 曾广銮(1873年-1920年),字君龢,号恕盦,是湖南娄底市双峰县人,曾国藩之孙,曾纪泽第三子。以下是他的详细生平介绍: ### 家庭背景与爵位承袭 曾广銮出生于同治十二年癸酉九月十五日酉时,其家族在晚清时期极具影响力。祖父曾国藩是晚清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被封为一等毅勇侯,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父亲曾纪泽是曾国藩的次子,因曾国藩长子曾纪第早夭,所以曾纪泽为曾国藩事实上的长子。曾纪泽在外交领域成就显著,曾签订《中俄改订条约》,迫使俄国吐出已吞下去的领土,名扬天下。 光绪十六年(1890年)四月,曾纪泽病逝于北京官邸,朝廷将其追赠为“太子少保”,并命曾广銮承袭“一等毅勇侯”爵位,成为第三代“一等毅勇侯”。这一爵位的承袭,使曾广銮在出生后就拥有了极高的社会地位和荣耀。 ### 仕途经历 曾广銮以“正一品荫生”进入仕途,拥有“花翎郎中衔”,这意味着他刚一进入仕途便有了正五品品秩,稍低于正厅级的行政级别,基本类似于现今的司长。此后,他的仕途较为顺利,先后担任了多种重要官职。他曾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诰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这些都是正一品的官职,显示出他在清朝官场的高位。1910年资政院开院,他任钦选议员,在政治舞台上也有一定的参与度。 ### 个人才能与特点 曾广銮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他词翰俱美,兼通海国语言文字,富贵才艺可谓兼全。在书法方面,他工书,以颜字为骨,行楷皆精。其书法作品有《重刻祥芝印说》《凤竹轩女史书画合璧》跋、《性安庐画稿》序、题《春堤试马图》等,另辑有印集《昭代名贤印汇》,展现了他在书法和艺术鉴赏方面的造诣。 然而,曾广銮也有一些为人所诟病的地方。他不自贵重,交通轻侠,且沾染满洲贵胄豪侈纨绔之习,因此乡评不予。《清稗类钞》中也提到他“后遭国变,益落拓不自聊,卒旅食京华以殁”,可见他在后期的生活状态并不理想。 ### 晚清政局变迁中的角色 曾广銮生活的时代,正值清朝末年,社会动荡,政局变幻莫测。他作为清朝的贵族和官员,经历了清朝末年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摇摇欲坠,曾广銮选择了退职归乡,结束了自己的官场生涯。这一选择也反映了他在面对时代变革时的无奈和无力感。 清朝灭亡后,曾广銮一直活到民国九年(1920年),此时清廷已亡,爵位承袭自然终止,他也成为了最后一代“一等毅勇侯”。他的去世,标志着曾国藩家族在爵位传承方面的一个终结,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家族命运的起伏。 ### 婚姻与家庭 关于曾广銮的婚姻情况,相关资料记载较少。但已知他有女儿曾宝苏,曾宝苏后来在美国生活。曾广銮这一支,还有洛阳第三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曾宪文(曾昭权次子)及其一子一女等后代。 ### 晚年生活与逝世 曾广銮晚年生活较为落魄。清朝灭亡后,他失去了往日的官职和爵位所带来的荣耀和特权,生活也逐渐陷入困境。他卒于民国九年(1920年),年仅47岁,葬于长沙平塘,今长乐乡伏龙寺侧上长冲屋后大岭之阳,亥山巳向。他的逝世,也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曾氏家族在晚清时期的辉煌逐渐成为历史。 曾广銮的一生,既有作为曾国藩之孙、承袭一等毅勇侯所带来的荣耀和富贵,也有因自身行为和时代变革所导致的落魄和无奈。他的经历是晚清贵族子弟命运的一个缩影,也为后人了解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和曾氏家族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