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乔山[公元1881年-1920年] 湖南娄底市涟源市人物 梁乔山,字恢生,号维岳,湖南涟源杨市镇人。1894年考入邵阳县立中学堂,后入邵阳中路师范深造。1904年公费留学日本,1905年经黄克强、谭石屏介绍加入同盟会,出席东京中华革命同盟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因日本取缔留学生规则回国,联合姚洪业等筹建中国公学,任教育长。1912年作为董事参与联署多项公学拨款呈文。 1911年武昌起义后赴江苏策动独立,组建苏浙联军攻占南京。民国成立后拒绝从政,专注办学。1913年因学款被截致公学停办,隐居养病。1919年复任上海公学教育长,期间在《晨报副刊》发表《梁乔山先生致某君书》等文,与张澜就社会主义实现路径展开辩论 [3] [5-6]。1920年因肺疾逝世于苏州省立医院,公学停课十日哀悼。 梁乔山(1881年-1920年),字恢生,号维岳,今湖南娄底市涟源市杨市镇人,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作为同盟会健将,为辛亥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是他的详细生平介绍: ### 早年求学与革命启蒙 1894年,梁乔山考入邵阳县立中学堂,在那里他接受了初步的新式教育,接触到了一些先进的思想和知识。从中学堂结业后,梁乔山进入邵阳中路师范深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识和素养。在师范学习期间,他开始关注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变革,逐渐萌生出革命的思想。 1904年,梁乔山以优异成绩获得公费留学日本的机会。当时的日本,是中国留学生聚集的地方,也是革命思想传播的重要阵地。在日本,梁乔山广泛接触到了各种进步思潮和革命团体,深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 ### 加入同盟会与革命活动 1905年,经黄克强(黄兴)、谭石屏诸君介绍,梁乔山加入了中国革命同盟会,成为了一名坚定的革命者。同年,他代表留日学生参加了在东京召开的中华革命同盟会第一次代表大会,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革命使命和责任。 然而,同年冬,日本文部省宣布取缔清韩留学生规则,勒令全部中国留日学生回国。这一事件激起了广大留日学生的强烈愤慨,新化陈天华出于义愤,投海自尽,以示抗议。梁乔山也愤不欲生,经同仁劝阻后,他联合姚洪业、宁调元、谭心休、王敬芳、张邦杰等,回上海筹办中国公学,希望为革命培养更多的人才。 由于清廷的阻扰,中国公学迟迟不得立案,姚洪业投江自尽以示抗议,这一事件引发了上海各界对清政府的强烈谴责,最终上海公学得以批准兴办,梁乔山担任教育长。在担任教育长期间,梁乔山认为清廷腐败是由于帝制阻碍,政府恶劣是教育陈腐所致。因此,他一方面与同盟会诸同仁奔走呼号,以图早日铲除清政府弊政;另一方面以公学为基地,培植救国良才,为革命事业储备力量。 ### 辛亥革命时期的贡献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然而,江苏一隅尚在徘徊观望,梁乔山深知江苏地区的重要性,他奔走于江苏镇江、上海一带从事革命活动,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动员各方力量支持革命。在他的努力下,江苏各地得以次第宣布独立。 但当时南京尚在张勋之手,张勋率领的清军对革命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梁乔山临危不惧,组织苏浙联军,筹兵筹饷,自任总指挥,向南京发起进攻。经过激烈的战斗,梁乔山率领的苏浙联军攻破金陵(今南京),基本肃清了东南半壁的军阀势力,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南京革命政府成立后,同盟会诸同仁劝梁乔山弃教从政,凭借他在革命中的功绩和才能,他完全可以在政治上取得更高的地位。但梁乔山不愿介入政治漩涡,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愿以一介书生始,一介书生终,于是退居公学,仍以办学、授课为业,继续为培养人才而努力。 ### 后期经历与逝世 稍后,南京二次革命事起,由于新军阀的破坏,公学学款被截用,中国公学被迫停办。梁乔山也因频年操劳过度,身体逐渐垮掉,致成肺疾。他先是在姑苏虎邱养病,后来又归隐于贺家岭朝阳庵,希望能在宁静的环境中恢复健康。 1919年,上海公学复课,旧同事累书劝梁乔山出山,梁乔山欣然赴沪。他回到公学后,继续授课,同时从事著述,将自己多年的学识和思想进行总结和传播。 然而,长期的劳累和疾病的折磨已经让梁乔山的身体不堪重负,1920年,他的肺疾复发,虽经多方医治,但最终仍因病情过重而无法挽救,卒于苏州省立医院。梁乔山逝世后,公学师生千余人停课十天以示哀悼,海内文豪也争制诔词以抒哀忱,以表达对他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梁乔山的一生,是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爱国精神、革命意志和教育情怀,将永远铭记在中国近代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为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