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杨昌濬

晚清军事将领

杨昌濬

杨昌濬[清][公元1825年-1897年,晚清军事将领]+像 湖南娄底市娄星区人物
杨昌浚,字石泉,号镜涵,别号壶天老人,湖南湘乡县(今属娄底市)人。晚清军事将领。 
杨昌浚自幼聪慧。长大后,身材魁梧,膂力过人。二十岁时从罗泽南读书。二十五岁补县附学生员。清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天国起义军由广西入湖南,杨昌浚随罗泽南率团练抗拒。咸丰六年(1856年)六月,因父病重请归,后在杨家滩李续宾家塾教书。咸丰九年(1859年),与刘蓉在娄底办团练,拒太平军于界江坳,升教授。次年,左宗棠帮办两江军务,招其复出,再次参与围剿江西义军,先后攻陷德兴、婺源,升知县加同知。历任衢州知府、布政使、浙江巡抚等。光绪三年(1877年),因错判“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被革职回籍。次年,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力荐杨帮办甘肃、新疆善后事宜,赏四品顶戴,历任甘肃布政使、陕甘总督等职。
光绪十四年(1888年),杨调补陕甘总督,署福州将军并副都统,赏太子少保衔。光绪二十年(1894年),加太子太保。是年春,日本帝国借朝鲜内乱,挑起战争,东北告急。杨尽遣甘肃劲旅捍卫京都。次年,循化回民起义,境内空虚,清失利,清政府以杨“措置乖方”将其革职,复改革职留任。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卒于长沙,翌年,迁葬西阳画桥山。
杨昌浚(1825年—1897年),字石泉,号镜涵,别号壶天老人,是晚清时期的重要军事将领和官员,出生于湖南娄底市娄星区西阳镇宋家村。以下是对他生平的详细介绍:

### 早年经历
道光五年(1825年)农历九月初九,杨昌浚出生在湘乡县神童乡丰乐三十八都,家境贫寒,父亲杨仲明是普通手工艺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九岁的杨昌浚母亲因病去世。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他前往左氏芭蕉山馆,拜著名湘军将领罗泽南为师,学习程朱理学和武艺。咸丰元年(1851年),杨昌浚考中生员。

### 投身湘军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进入湖南,杨昌浚跟随罗泽南在籍组织团练抵抗。咸丰四年(1854年)夏天,他随罗泽南转战湖北,十月,在田家镇对岸半壁山之战中,杨昌浚逞勇先登,此后罗部接连攻下广济、黄梅,他因功被提拔为训导。之后,杨昌浚又跟随湘军出征江西、安徽,在枫树岭与太平军大战,连下德兴等地,还在高沙大战中攻下婺源,多次立功,迁为知县。咸丰六年(1856年),他与刘蓉在家乡办理团防,被提升为教授,同年父亲去世,他回家守孝三年。

### 进入左幕
咸丰十年(1860年),左宗棠帮办两江军务时招揽杨昌浚复出。他以三个月为期应邀入幕,八月跟随“楚军”取道醴陵进入江西,十月,与总理营务的王开化率领四营在赣东北的枫树岭大败太平军,十一月,率亲兵营攻陷德兴、婺源,升知县加同知衔。

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后率“楚军”进入浙江与太平军作战,杨昌浚也一同前往。三月,在会攻石门花园港时,因北风骤起、大雨如注,清军撤退。五月,左宗棠以杨昌浚“性情恬裕,屡辞保荐,廉明笃实,晓畅戎机”推荐他为浙江省道员衔。七月,杨昌浚在莲塘、孟塘等地击溃太平军,九月,左宗棠占领衢州府,命杨昌浚为衢州府知府。

### 镇压叛乱
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清军攻陷汤溪,龙游太平军弃城东逃,杨昌浚等跟踪追击,与蒋益澧部内外夹击,再次击败太平军。九月,他被授为浙江粮储道,十一月,与蒋益澧、黄少春等合兵进攻余杭西北。同治三年(1864年)二月二十五日,杨昌浚率军破杭州、余杭,加按察使衔。三月,左宗棠入驻杭州,杨昌浚奉命督清军北上,攻占湖州府武康县城,后分兵进驻三桥埠。七月,他与刘璈部合击太平军,抓获七千余人。十二月,授浙江盐运使,旋升浙江按察使。

同治四年(1865年)八月,左宗棠上奏朝廷,称杨昌浚功劳卓著,朝廷赏其加布政使衔,并赏给三代二品封典。同治五年(1866年)二月,左宗棠督军前往福建,清廷命杨昌浚为浙江布政使,负责处理浙江善后事宜。同治八年十二月,杨昌浚为署理浙江巡抚,同治九年(1870年)八月,正式担任浙江巡抚。

### 为官浙江
杨昌浚在浙江巡抚任上七年,致力于恢复和发展当地经济。他带领百姓凿湖导河,兴修水利,发展农桑,曾作诗“手植垂杨三万株,春来新绿满西湖;他年若过双堤路,漫道棠阴继白苏”,以形容自己在浙江的治水功绩。

同治十年(1871年)三月,“天津教案”发生后,英、美、法等七国联合向清政府“抗议”,并在天津、烟台集结军舰示威,杨昌浚亲自前往宁波、镇海,巡视海口,筹办防务。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一月初四日,他就海防问题上折,认为要依靠备战进行坚守,同时要整顿吏治以巩固民心。此外,他还奏准弛禁浙江象山、宁海两县农民偷渡去滨海“封禁”的南田岛耕垦之事。

然而,杨昌浚在浙江巡抚任上也因“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留下污点。小白菜与杨乃武在县、府两级均屈打成招,定成死罪,报省后,杨昌浚亲自审讯,虽曾派员调查,但并未深究,仍按杭州府所拟“罪名”上报刑部,后杨乃武亲属多次进京上告,案件轰动江南,最终杨乃武与小白菜皆推翻原供,杨昌浚因“既不能据实平反”,又对下属“始终回护”被撤职。

### 任职西北
光绪四年(1878年),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杨昌浚在帮办军务中再次崛起。他于十二月抵达兰州,帮办甘肃、新疆善后事宜,获四品顶戴。光绪五年(1879年),获准专折奏事,九月,获二品顶戴,署理甘肃布政使。光绪六年(1880年)正月,因筹解西饷出力,获头品顶戴,十一月,护理陕甘总督,与刘锦棠会办新疆善后事宜,对新疆建省做出重要贡献。

### 总督福建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清廷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杨昌浚为副手,旋即被任命为闽浙总督兼福建巡抚,领兵督防台湾。十二月底,法军集结在妈祖澳,杨昌浚率亲军巡视沿海营垒,视察闽江下游南、北岸及闽江口长门、金牌炮台,并检阅守军。他还命军队从马尾江底打捞出18墩大炮,分别安装在长门、金牌等处,巩固防守力量。

光绪十二年(1886年),清廷决定将台湾从福建分立成省,命杨昌浚与刘铭传共同筹备建立台湾行省。杨昌浚积极设法筹措经费,建议由闽海关、福建各库局每年协银四十四万两,加上其他各海关协银共成八十万两,以保证台防。

### 晚年逝世
光绪十四年(1888年)二月,杨昌浚调补陕甘总督。光绪二十年(1894年)正月,因慈禧太后六十寿诞被赏加太子太保衔。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七月,甘肃回族势力掀起反清起义,杨昌浚因防范不严,镇压不力而被清廷革职留任,十月,开缺回籍。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杨昌浚在湖南省城长沙病逝,清政府诰赠其为太子太傅。翌年迁葬西阳画桥山,并建纪念亭,立神道碑。

### 主要成就
- **军事成就**:杨昌浚追随左宗棠、曾国藩等创办湘军团练,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转战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等地,立下赫赫战功,从训导、教授等低级职位逐步晋升为浙江巡抚等要职。后来在新疆军务中,他帮办甘肃、新疆善后事宜,为新疆的稳定和建设做出了贡献。在中法战争中,他担任闽浙总督兼福建巡抚,督防台湾,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海防,保证了台湾的安全,并在战后积极参与筹备台湾建省。
- **政治成就**:在浙江巡抚任上,杨昌浚致力于恢复和发展浙江的经济,兴修水利,发展农桑,同时重视海防建设,巡视海口,筹办防务,为浙江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疆和台湾的事务中,他也积极参与善后和建省等工作,推动了当地的政治建设和行政管理。
- **文学成就**:杨昌浚工诗词书画,博学多才。他的《恭诵左公西行甘棠》一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流传甚广,表达了对左宗棠收复新疆功绩的赞颂,诗风颇有唐人遗韵。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8-28 14:47
上一篇:曹志忠下一篇:陈天华
晚清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
连平人物
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堂弟
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
道光帝第八子
清朝杰出的抗倭将领
著名的华侨领袖
已革端郡王载漪第五子
清康熙官员
清朝广东水师提督
明末清初书法家,画家,医学家
清代官员、画家,指画开山祖
湖南省委原书记
辛亥革命元勋
原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蓝光地产集团原董事长
唐代风水大师
肃宁县人物
开国大校
解放军少将、空军技术部副部长
民国陆军中将
明代著名谏臣
国务院原副总理
著名的华侨领袖
太平天国五虎上将
清朝中后期官员
晚清军事将领
晚清主战派和清流领袖
抗日英烈
晚清军事将领
晚清军事将领
吴淞要塞守备团原团长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