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杨啸

肃宁县人物
杨啸肃宁县 河北沧州市肃宁县人物
杨啸,一位在儿童文学领域深耕不辍、成就斐然的杰出作家,他以朴实真挚的文字、细腻入微的情感,为广大少年儿童构筑起一座充满奇幻与温暖的文学殿堂。其作品不仅在国内广受赞誉,更凭借独特的魅力,漂洋过海,在国际上传播中华儿童文学的独特风采。
杨啸于 1936 年 11 月 20 日(农历十月十七日),出生在河北省肃宁县的一个宁静村庄。这片冀中平原上的土地,虽无波澜壮阔的山河景致,却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与质朴民风。童年的杨啸,在姥姥所在的村子开启了启蒙教育,完成小学学业。彼时的乡村,文化资源匮乏,但这并未阻挡杨啸对知识的渴望,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有限的精神养分。
1947 年,年仅 11 岁的杨啸,因家庭等诸多因素,踏入河北省军区后勤部创办的振兴卷烟厂,成为一名童工。尽管年龄尚小,可杨啸凭借着在小学积攒下的阅读能力,在工作之余,承担起为工友们朗读经典名著的任务,《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一部部文学巨著,通过他稚嫩的嗓音,在工厂里回荡。这一经历,不仅加深了杨啸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在他心底种下了热爱文学的种子,对其日后创作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为杨啸的人生带来了新的转机。他得以重返校园,继续学业。1952 年春季,杨啸凭借自身努力,考入保定银行学校。在校期间,他遇到了对其文学之路影响深远的吴老师。在吴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杨啸开始接触孙犁等名家作品。孙犁清新自然、充满乡土气息的文风,深深吸引了杨啸,让他沉醉于文学创作的美妙世界。每逢周末,杨啸总会一头扎进书店,如痴如醉地阅读各类书籍,常常废寝忘食。在吴老师的鼓励与帮助下,杨啸迈出了创作生涯的第一步。1955 年 2 月 28 日,他创作的鼓词《王家庄签名大会》在《河北青年报》上发表,当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杨啸内心的喜悦与激动难以言表,这也成为他坚定投身文学创作的强大动力。此后,他的创作热情愈发高涨,作品陆续见诸报端,到 1956 年,年仅 19 岁的杨啸,已在河北省青年作家群体中小有名气,频繁受邀参加各类文学创作会议。
1957 年秋季,杨啸从保定银行学校毕业。彼时,响应党的号召以及内心对草原的无限向往,促使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奔赴内蒙古工作。初到内蒙古,杨啸被分配至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人民银行。然而,由于当时政策安排,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农村参与劳动锻炼。这段艰苦的岁月,却成为杨啸文学创作的宝贵素材源泉。白天,他与农民们一同劳作,深入体验农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夜晚,在昏暗的灯光下,他奋笔疾书,将一天的见闻与感悟化作一篇篇生动的文字。他的作品,如涓涓细流,陆续在《鄂尔多斯报》《内蒙古日报》《草原》《蜜蜂》等媒体上发表。其中,短篇小说《大字报》和《姑娘和汽车司机》还被改编为广播剧,在电波中传播,让更多人听到了杨啸笔下的故事。
1960 年,杨啸的创作才华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可。凭借此前丰硕的创作成果,他受邀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文教群英会。同年 9 月,因表现优异,他被选派至内蒙古大学文研班深造。在文研班的学习经历,为杨啸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深度。他在这一时期完成了许多重要作品,并相继出版了《小山子的故事》《荷花满淀》等短篇小说集。这些作品聚焦北方农村儿童的生活,用细腻的笔触、生动的语言,勾勒出孩子们纯真善良、活泼可爱的形象,以及他们在农村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地域特色,深受读者喜爱。
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杨啸对文学创作的热情丝毫未减。他潜心创作,推出了《绿风》《红雨》等中篇小说。其中,《红雨》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广泛关注。电影大师崔嵬导演在寻觅新剧本时,偶然读到《红雨》,被其精彩的故事和深刻的内涵所打动,当即决定将其搬上银幕。同年底,电影《红雨》在全国上映,影片的成功进一步推广了小说《红雨》,使其先后被翻译成英、法、德等多种语言,在国内外发行,让杨啸的名字开始为更多人所知。
1979 年,杨啸迎来了人生的又一重要节点,他正式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这无疑是对他多年创作努力的高度肯定。此后,他在内蒙古文联和作协担任重要职务,尽管工作繁忙,但他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同时,他积极参与文联的日常事务,为培养和扶持年轻作家不遗余力。由于在文学创作领域的卓越贡献,他两次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颁发的 “文学创作索龙嘎奖・艺术创作萨日纳奖” 杰出贡献奖。
随着在内蒙古生活的日益深入,杨啸的创作视野逐渐从农村拓展至牧区。他对草原生活的深刻感悟,催生了第一部描写草原生活的长篇叙事诗《草原上的鹰》。这部作品以优美的诗句、磅礴的气势,展现了草原的辽阔壮美以及牧民们的豪爽热情,在诗歌领域收获了诸多赞誉。此后,杨啸一发不可收拾,继续在儿童文学领域深耕,创作了一系列优秀作品。1980 年代初期,他在北京与著名作家浩然会面,期间表达了自己专注于儿童文学创作的决心。尽管浩然对此并不十分支持,但杨啸并未动摇,坚定地在儿童文学创作道路上继续前行。此后,他陆续创作了《觉醒的草原》《深情的山峦》《愤怒的旋风》等作品,这三部作品共同构成了《鹰的传奇》三部曲。在这些作品中,杨啸以宏大的叙事结构、丰富的人物形象,展现了草原地区的历史变迁与社会发展,同时融入了对儿童成长、人性善恶等主题的深刻思考,为儿童文学创作树立了新的标杆。
除了长篇小说和叙事诗,杨啸在短篇小说、童话、寓言诗等领域同样成果丰硕。他的短篇小说集《笛声》《火苗》《青翠的松苗》等,通过一个个短小精悍的故事,展现了儿童的纯真心灵与美好品质;童话集《小金牛学艺记》充满奇幻色彩,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想象世界的大门;寓言诗集《蜗牛的奖杯》《幽默寓言故事精选》则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文字,让孩子们在阅读中领悟人生道理。此外,杨啸还积极涉足影视创作领域,参与制作了 8 集纪实电视片《平原诗篇》、6 集纪实电视片《太行魂韵》,以及长篇报告文学《辽阳故事》等。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总字数超过 500 万字,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日语、朝鲜语、蒙古语、维吾尔语、盲文等多种语言,在国内外广泛传播。同时,他的作品多次荣获自治区文学评奖一等奖,以及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奖、全国寓言文学一等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和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众多荣誉,成为中国儿童文学领域的一面旗帜。
2022 年 1 月 30 日,这位为中国儿童文学事业奉献了一生的作家,因病在呼和浩特逝世,享年 86 岁。杨啸的离去,是中国文学界的一大损失,但他留下的宝贵作品,将永远流传。他用一生的时间,以笔为翼,翱翔于儿童文学的天空,为无数孩子带来了欢乐与启迪,也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创作者,在追求文学梦想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上一篇:王朝柱下一篇:门炳岳
湖南省委原书记
原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唐代风水大师
开国大校
中国科学院院士
解放军少将、空军技术部副部长
国务院原副总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抗日救国的英勇先驱
交通运输部原党组书记
坚毅无畏的革命先驱
肃宁县人物
落马官员
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数学和逻辑学统计学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学家
孙中山和平教育基金会主席
肃宁县人物
中国科学院院士
河南省委原书记
作家、学者、文化推动者
高级编辑
中国工程院院士
文化领域的开拓者
肃宁县人物
元代才俊、科举魁首
肃宁县人物
坚定的革命志士
肃宁县人物
肃宁清代武状元
明朝末期宦官
甘肃省委原书记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首任乌克兰总统
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
肃宁县人物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三指挥部政委
香港影视界泰斗、资深演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