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一位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留下深刻且光辉印记的卓越领袖,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他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 江泽民于1926年8月17日出生在江苏省扬州市的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家庭 。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江泽民自幼在诗书世家的氛围中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也受到爱国主义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蒙 。他早年就读于扬州东关小学和扬州中学,求学期间,家乡不幸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他常前往梅花岭明代爱国名将史可法墓凭吊,吟诵史公祠的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以此抒发内心的悲愤之情,那时的他,便在心中埋下了爱国救国的种子 。 1943年,江泽民考入南京中央大学电机系,在校期间,他积极投身进步学生的抗日爱国活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转至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继续深造 。1946年4月,江泽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此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入党后,他积极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勇敢地参加到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学生运动中,以实际行动与国民党反动统治作斗争,还曾多次巧妙地掩护革命同志,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 1947年,江泽民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毕业后,进入上海粮服实验工厂工作,在那里,他历任工程师、工务科长、电务工场主任、动力车间主任等职 。在此期间,他不仅在本职工作上兢兢业业,还积极在工人群众以及青年会夜校职业青年中开展革命宣传工作 。1949年,在上海解放前夕,他组织工人群众开展护厂活动,为迎接上海解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江泽民先后在多个岗位任职 。他曾担任上海益民食品一厂第一副厂长,在该厂工作期间,他负责研制和创立了“光明牌”食品品牌,为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他还组织生产了专门供应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罐头食品 。之后,他又在上海制皂厂担任第一副厂长,随后调任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第二设计分局电器专业科科长,在第二设计分局时,他主持了新中国第一台国产汽轮发电机的设计工作,展现出了卓越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 1954年,国家大力兴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急需大批专业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江泽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应调前往 。1955年,他前往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制造厂实习,学习国外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 。1956年回国后,他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先后担任动力处副处长、副总动力师、动力分厂厂长等职务 。1961年,煤炭供应紧张,江泽民勇挑重担,担任动力锅炉改烧原油的大型工程总指挥,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组织领导能力,成功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工程,保障了工厂的正常运转 。 1962年,江泽民调任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负责该所的科研领导工作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主持完成了当时国家急需的JO2小型异步电机系列的设计任务,为中国电机行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4年和1965年,江泽民先后作为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参加在日本、法国举行的国际电工委员会年会,并借此机会考察国外电气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为中国相关领域的发展汲取了宝贵经验 。 1966年5月,江泽民调任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所长、代理党委书记,同年9月正式担任党委书记 。在此期间,他组织开展原子能发电设备的设计工作,为中国能源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然而,“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江泽民受到冲击,但他始终坚守信念,对党和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 。1970年底,他调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1971年,担任中国第一机械工业部派驻罗马尼亚专家组总组长,负责领导中国援助罗马尼亚的11个工厂的建设工作,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素养,确保了援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1973年回国后,江泽民先后担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外事局副局长、局长 。1973年、1974年,他又先后作为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团长,参加在联邦德国和罗马尼亚举行的国际电工委员会年会 。1976年,他率团前往巴基斯坦,考察中国援建工厂的建设情况 。1978年,江泽民担任中国机械工业代表团秘书长,访问欧洲六国,在访问期间,他深入思考了加速提升中国机械工业技术水平、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提高提供成套技术装备能力、扩大机械产品出口等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会议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80年,江泽民担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党组成员,参与制定扩大对外贸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吸收利用外资等方面的政策 。同时,他还分管国家对广东、福建两省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具体贯彻工作,并积极参与筹建经济特区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进行的伟大创举,面对这一全新的、缺乏经验的事物,江泽民积极探索 。1980年,他先后率团到泰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香港、墨西哥、爱尔兰等国家和地区考察,深入了解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边境经济区的情况,从中研究吸取可供中国举办经济特区借鉴的经验 。同年8月,江泽民在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作关于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置经济特区和《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说明,为会议审议通过相关议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 1982年5月,江泽民担任电子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83年升任部长、党组书记 。任职期间,他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了电子工业“打基础、上水平、抓质量、求效益、翻三番、超十年”的发展方针 。他积极组织领导电子工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大力加强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以及系统工程等重点项目的科研开发和生产工作,使电子工业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1982年9月,江泽民在中共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 1985年,江泽民出任上海市市长、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1987年担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在上海工作期间,他积极推动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致力于改善民生 。他以开放的思维和创新的举措,带领上海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使上海的城市面貌和经济实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1987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 1989年6月,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89年11月,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决定江泽民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90年3月,在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至此,江泽民成为党和国家的核心领导人,肩负起了带领中国人民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江泽民带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紧紧依靠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他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为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 1992年10月,在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上,江泽民再次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全会决定江泽民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93年3月,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在这一时期,他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他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 1997年9月,在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上,江泽民继续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全会决定江泽民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98年3月,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江泽民再次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在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等重大挑战时,他带领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成功抵御了危机,保持了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同时,他还积极推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夙愿,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决定江泽民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2003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同意江泽民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 。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接受江泽民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请求的决定 。 卸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后,江泽民同志坚决拥护和支持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工作,关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定支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 2022年11月30日12时13分,江泽民同志患白血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 。12月11日,遵照江泽民同志及其亲属的意愿,江泽民同志的骨灰在长江入海口撒入大海 。 江泽民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 。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对共产主义理想坚贞不渝,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 。他为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思想和实践,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激励着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