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莹(1925年5月-2022年12月23日),男,笔名杨刚仁,1925年5月生,广东省阳江市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47年参加“解放军之友”的地下组织。1949年到广州筹办《新文艺》月刊,任主编,1953年于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后到广东省文化局群众创作辅导组工作。民盟成员。
2022年12月23日,郑莹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广州逝世,享年97岁。
郑莹,一位在文学领域辛勤耕耘、成果丰硕的作家,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创作的执着热爱,在不同时期的文坛留下了独特印记。
1953 年,郑莹从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此后,他的职业生涯与文学紧密相连。1949 年后,他先是担任广州《新文艺》月刊主编,凭借出色的编辑能力和对文学的敏锐洞察力,为刊物的发展贡献了力量。1954 年,他任职于《广东文艺》月刊,担任编辑组长并主持编务工作。在这一岗位上,他兢兢业业,精心策划每一期内容,积极发掘优秀作品,为推动广东地区的文艺创作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因其在文化工作中的突出表现,1956 年,郑莹获评广东省文化先进工作者,同年,他正式加入广东作家协会,进一步融入了文学创作的大家庭。
然而,1958 年,郑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转变,他被调往高鹤县担任教师。尽管工作环境和角色发生了变化,但他对文学的热爱从未消减,始终坚持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将生活中的点滴感悟、社会的变迁等融入到作品之中。
时间来到 1980 年,郑莹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又一重要阶段,他调入广东省作家协会工作,担任 “越秀丛书” 编委。在这一职位上,他肩负起选编广东中青年作家作品结集出版的重任。经过不懈努力,他成功推动该丛书出版了 33 种。这套丛书汇聚了众多优秀中青年作家的佳作,为广东文学的传承与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最终荣获庄重文文学奖,这无疑是对郑莹工作的高度认可。1986 年,郑莹凭借在文学领域的持续耕耘和杰出成就,成功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这一荣誉标志着他在全国文学界得到了广泛认可。1990 年,郑莹出任《广东作家》主编,继续为广东文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他以独特的视角和专业的素养,带领刊物展现广东作家的风采,推动广东文学创作迈向新高度。1994 年,郑莹被推举为广东散文诗学会常务副会长,负责组编散文诗专版。在他的精心运作下,先后推出四十多个专版,共计约四十万字的作品得以呈现给广大读者,极大地丰富了散文诗领域的创作成果,为散文诗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郑莹的创作生涯起步较早,1944 年,他发表了处女作《逃难的追忆》,自此便踏上了漫长而精彩的创作之路。此后,无论生活境遇如何变化,他始终坚持业余创作,用文字描绘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他的各类作品频繁出现在全国各地以及香港、澳门的报纸、刊物上,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与赞誉。
在创作成果方面,郑莹著作颇丰。他著有散文诗集《跃出去》《爱的花果》《明天的呼唤》《踏进春天的门槛》,这些作品以优美的文字、细腻的情感,展现了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体验。他的报告文学作品同样引人注目,如《雇农伍松桂》《海上红旗》等,通过真实生动的描写,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奋斗历程。在奖项荣誉方面,郑莹收获众多。其作品《美帝滚出去》荣获 1950 年华南文艺创作一等奖,《庆生日》斩获 1986 年《广州日报》佳作奖,《小溪流》获得 1991 年珠江文学奖,《蝉鸣荔熟时》赢得 1992 年《广州日报》佳作奖。此外,他负责的《越秀丛书》荣获 1990 年庄重文文学奖,这些奖项是对他创作才华的有力见证。
郑莹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作品和奖项上,还体现在社会对他的广泛关注与认可。《阳江日报》刊载的《晚霞红似火》以及《阳江侨报》刊登的《信念之路》,都对他的生平进行了详细评介。阳江电视台还专门播放了《漠阳之子》的专题采访,深入挖掘他的创作故事和人生经历。他的名字被收入《中国作家大辞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华人物大典》《广东当代作家传略》等众多辞书之中,这充分彰显了他在文学界的重要地位。
令人惋惜的是,2022 年 12 月 23 日,郑莹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广州逝世,享年 97 岁。尽管他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丰富文学遗产以及为文学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文学爱好者不断前行。
的修改想法,例如增减细节、调整语言风格,都能随时跟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