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华(1917 - 2022),1917 年 2 月出生于四川旺苍,这位从巴山蜀水走出的英勇战士,以其波澜壮阔的一生,在革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33 年 5 月,年仅 16 岁的李万华毅然投身中国工农红军,自此踏上了充满挑战与荣耀的革命征程,并于 1937 年 4 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李万华历任众多重要职务,从基层的连长、营长,到副团长、团政委,再到团长、副师长兼参谋长、师长,直至铁道兵西南指挥部副司令员、铁道兵第三指挥部政委等职,每一步都见证着他的成长与担当。 1951 年 9 月至 1952 年 6 月,抗美援朝战争正处于激烈阶段,李万华奉师部命令,率领全团奔赴朝鲜战场,在三角地区(京义线新安州至鱼波及满浦线顺川至价川)执行艰巨的铁路抢修任务。彼时,敌军对朝鲜北部铁路实施了残酷的 “绞杀战”,采取连续集中轰炸的策略。敌机出动架次与投弹数量急剧增加,轰炸愈发猛烈,而被称为 “咽喉” 的三角地区更是成为敌人封锁的重中之重。其中,K29 地段形势尤为严峻,1 公里多的路基与附近公路、稻田被炸成一片泥沼,弹坑密密麻麻,坑连坑、坑套坑,修复工程的难度超乎想象。师部下达指令,要求二十一团在抢修正线的同时增修迂回线,务必保证该段上午被炸当晚全通,下午被炸当晚半通。 面对如此艰难的任务,李万华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与坚定的决心。11 月 12 日,他率部正式投入抢修工作,并响亮地提出 “上午炸,上午修,下午炸,下午修,不欠账,当晚通车” 的口号,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在抢修过程中,他充分利用白天敌机轰炸的间隙,身先士卒,冒着敌机的扫射,带领战士们采用排架枕木垛、草袋装土等方法,争分夺秒地加快抢修进度。经过长达 20 余天的紧张奋战,他们成功修复被炸线路 112 处(次),桥梁 1 座,终于打通了 “咽喉” 要道,改善了 K29 地段的路况,确保了每日有半通夜,为保障物资运输和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整个抢修过程中,李万华始终亲临现场指挥,充分发挥智慧,大力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善于总结推广战士们在实践中积累的点滴经验。他所倡导的 “算细账”、“一块石头”、“拜师学徒” 等活动成效显著,有效提高了抢修效率。鉴于他在朝鲜战场抢修任务中的杰出表现,1953 年 2 月,经志愿军政治部批准,李万华荣立二等功,并光荣出席铁道兵团第二届庆功大会。 2022 年 1 月 21 日,这位身经百战的老英雄,北京卫戍区正军职离休干部、原铁道兵第三指挥部政委李万华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 105 岁。李万华的一生,是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奋勇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