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剑飞(1917年-1993年01月06日) ,又名肖建飞,1917年生,江苏省沛县人。1938年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做出了杰出贡献。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42军124师副师长兼参谋长,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三级国旗勋章。回国后,任解放军28军副军长,福州军区副参谋长,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军委办公厅主任,总参谋部测绘局副局长、军训部副部长,南京解放军高级陆军学校校长。1955年授衔为解放军大校,1964年晋升为少将。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助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1993年1月6日在京逝世,享年76岁。
肖剑飞,1917年出生于江苏徐州沛县,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一位坚毅果敢、足智多谋的军事将领,在漫长的军事生涯中,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与坚定的革命信念,为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以及国防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朽功勋。
肖剑飞出生在沛县一个普通家庭,沛县素有 “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 之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且民风淳朴、尚武。这样的环境从小就熏陶着肖剑飞,培养了他勇敢无畏的性格。幼年时期,肖剑飞便展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尽管家庭条件艰苦,他依然努力求学,成绩优异。在学校里,他积极参加各种进步活动,接触到了许多先进的思想,逐渐萌生出救国救民的理想。
1938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山河破碎,民族危亡。年仅 20 岁的肖剑飞毅然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初入部队,他从基层做起,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热忱,迅速适应了艰苦的战斗生活。在战斗中,肖剑飞表现出非凡的勇敢与智慧,总是冲锋在前,不惧危险。在一次与日军的遭遇战中,日军凭借精良装备发起猛烈攻击,部队陷入困境。肖剑飞冷静观察战场形势,带领一小队战士巧妙地绕到日军侧翼,出其不意地发动袭击,打乱了日军的阵脚,为部队成功突围创造了条件。
随着战斗经验的不断积累,肖剑飞的军事才能逐渐崭露头角,被提拔为基层指挥员。他深知作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不仅需要勇猛无畏,更要有出色的战略战术素养。为此,他刻苦钻研军事理论,结合实战经验,不断探索适合部队的作战方法。在多次战斗中,他灵活运用战术,指挥部队取得了辉煌战绩,在当地抗日武装力量中声名远扬。
解放战争时期,肖剑飞跟随部队转战南北,参与了众多重大战役。在淮海战役中,他所在部队承担了艰巨的作战任务。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坚固防线和优势兵力,肖剑飞深入前线,详细勘察地形,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战斗打响后,他身先士卒,带领部队与敌人展开激烈的阵地争夺战。在一次关键战斗中,部队进攻受阻,伤亡较大。肖剑飞临危不乱,迅速调整战术,组织突击队从敌人防守薄弱的方向发起突袭,成功突破了敌人防线,为战役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肖剑飞并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他深知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全身心投入到军队的建设与发展中。他先后担任多个重要职务,为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和现代化水平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担任军事院校领导期间,他重视人才培养,亲自授课,将自己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先进的军事理念传授给学员。他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员的实际作战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军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
在军事科研领域,肖剑飞同样积极推动相关工作。他密切关注国际军事科技发展动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建议。他组织和参与了一系列军事科研项目,致力于提升我国军队的武器装备水平和信息化作战能力。在他的努力下,一些先进的军事技术和装备得到研发与应用,为我国国防实力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工作中,肖剑飞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他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工作精益求精,无论是作战指挥还是军队建设,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在生活中,他关心爱护下属,与士兵们打成一片,深受广大官兵的尊敬与爱戴。他的言传身教,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军人奋勇前行。
1993年,肖剑飞将军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的一生,是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国防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长河中,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