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1908年4月11日-1993年3月12日),湖南浏阳人,1924年参加工作,1927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上将军衔。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常委、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等职。 1958年7月,创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首任校长由王震担任。 1958年10月,创建塔里木农垦大学,他生前一直任名誉校长。 1993年3月12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王震同志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 王震:功勋卓著的传奇将军与建设者 王震,这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传奇人物,以其坚毅果敢的性格、卓越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在革命战争与国家建设的不同历史阶段都立下了不朽功勋。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一线,他始终秉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展现出强大的领导力与开拓精神。 王震于 1908 年 4 月 11 日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今浏阳市)马跪桥村。浏阳,这片具有深厚革命底蕴的土地,孕育了众多仁人志士,王震自幼便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深刻体会到劳动人民的疾苦。他的家庭以务农为生,尽管生活艰辛,但父母勤劳坚韧的品质深深影响了他,塑造了他吃苦耐劳、勇敢无畏的性格。年少时,王震便展现出强烈的正义感和反抗精神,对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深感愤慨,这也为他日后投身革命事业埋下了伏笔。 1924 年,王震开始接触革命思想,受进步思潮的影响,他积极参与工人运动。1927 年 1 月,王震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 5 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入党后,他更加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全身心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王震在湘赣苏区积极参与创建和巩固革命根据地的工作。他先后担任湘鄂赣边区赤卫队支队长兼政委、中国工农红军湘东独立第一师第三团政委等职务。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带领部队与敌人展开激烈交锋,为保卫革命根据地立下赫赫战功。1930 年,在一次与国民党军队的战斗中,王震所在部队面临敌人的重重包围,形势危急。他果断指挥部队突围,亲自率领敢死队冲锋陷阵,成功撕开敌人的包围圈,带领部队转危为安。此后,他又参与了多次反 “围剿” 战斗,凭借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屡次战胜强敌,逐渐在红军队伍中崭露头角。 1934 年,王震参与领导了湘赣苏区的反 “围剿” 斗争。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他带领部队灵活运用游击战术,与敌人周旋。在战斗中,他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巧妙地组织部队进行伏击、突袭,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同年 8 月,王震奉命率红六军团离开湘赣苏区,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先遣队,进行战略转移。在艰苦的长征途中,王震带领红六军团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他们不仅要应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还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在强渡湘江战役中,红六军团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王震亲临前线指挥,鼓舞着战士们的士气。经过激烈战斗,红六军团成功突破敌人的封锁线,为中央红军的长征开辟了道路。随后,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会师,王震参与领导了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工作,为红军在长征途中的休整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震积极投身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1937 年,他担任八路军第 120 师 359 旅旅长,率部开赴抗日前线。在晋西北战场上,他指挥部队与日军展开多次激烈战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1938 年,在收复七城战役中,王震带领 359 旅与兄弟部队密切配合,连续收复了岢岚、五寨、神池等七座县城,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1940 年,为了打破日军的经济封锁,王震响应党中央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的号召,带领 359 旅开进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在南泥湾,王震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克服了重重困难。他们披荆斩棘,开荒种地,经过几年的努力,将昔日的荒山野岭变成了 “陕北的好江南”。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不仅解决了部队的粮食和物资供应问题,还为其他根据地树立了榜样,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王震还注重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加强了部队与当地群众的联系,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解放战争时期,王震在西北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1946 年,他率部从新疆经长途跋涉回到延安,投入到保卫陕甘宁边区的战斗中。1947 年,王震担任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参与指挥了多次重要战役。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等战役中,他带领部队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为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沙家店战役中,王震指挥部队与兄弟部队密切配合,成功围歼国民党军整编第 36 师,扭转了陕北战局。随后,王震又率部参加了宜川战役、西府陇东战役等,为解放大西北立下了汗马功劳。1949 年,王震率部进军新疆,为新疆的和平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带领部队克服了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敌人的重重阻碍,迅速解放了新疆大部分地区。在新疆,王震积极参与地方政权建设和社会稳定工作,他重视民族团结,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团结各民族群众共同建设新疆。他组织部队开展大规模的生产建设,帮助当地发展农业、工业和交通事业,为新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王震继续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1950 年,他担任新疆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等职务,致力于加强新疆的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他积极推动新疆的经济建设,组织部队参与修建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促进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同时,他还大力发展新疆的农业和工业,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的农场和工厂,为新疆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954 年,王震担任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领导铁道兵部队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铁路工程的建设任务。在他的带领下,铁道兵战士们不畏艰难,奋战在祖国各地的铁路建设一线。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先后修建了鹰厦铁路、成昆铁路等重要铁路干线,为国家的交通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6 年,王震担任农垦部部长,从此开启了他在农垦事业领域的新征程。他积极推动全国农垦事业的发展,组织开垦荒地,建立了大量的国营农场。在黑龙江、新疆、海南等地,他亲自规划和指导农垦工作,带领广大农垦职工艰苦奋斗,将一片片荒滩戈壁变成了肥沃的良田。他注重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垦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在他的努力下,我国的农垦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不仅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和农副产品,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 “文化大革命” 期间,王震遭受迫害,但他始终坚定对党和人民事业的信念,保持着顽强的意志。粉碎 “四人帮” 后,王震恢复工作,继续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他积极支持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为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言献策。他还关心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推动教育改革,为培养国家的建设人才贡献力量。 王震的一生,是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一生。他在革命战争年代,以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不朽功勋;在和平建设时期,他又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勇气,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