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湘[雷达目标识别领域专家]+像 湖南省长沙市人物
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国防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黎湘,1967年出生,男,汉族,雷达目标识别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校长、教授。
黎湘:雷达领域的科技强军先锋
黎湘(1967年9月—),湖南长沙人,雷达目标识别领域权威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少将军衔,现任国防科技大学校长。他深耕雷达空天目标识别领域,以理论创新推动技术突破,为我国空间攻防对抗能力提升作出里程碑式贡献。
**成长之路:从星城学子到军中栋梁**
学术奠基:1989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后于国防科技大学相继获硕士(1995年)、博士学位(1998年),奠定雷达信号处理与目标识别的学术根基。
职业跃迁:2007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7年晋升少将军衔,2018年任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兼电子科学学院院长,2019年接任校长,成为国防科技高等教育的领军者。
**科研突破:空天目标识别的理论与实践**
1、核心技术创新**
超衍射成像理论:2021年,团队提出“电磁波波前编码超衍射前视成像理论”,突破传统雷达分辨率极限,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为空天目标精确识别提供全新技术路径。
空天目标识别体系:构建从雷达回波特征提取、运动建模到智能分类的完整技术链,研制多型核心装备,解决复杂电磁环境下真假目标辨识、隐身目标探测等世界级难题,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科技进步奖2项。
2、军事应用价值**
- 其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我国空间攻防对抗体系建设,显著提升卫星监测、反导预警等领域实战能力,被评价为“国防安全的关键技术保障”。
**教育理念:立德树人与为战育人的践行者**
1、人才培养导向**
- 强调“政治过硬与本领高强并重”,提出“系好第一粒扣子”的全程育人理念,构建“铸魂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协同体系,培养具备“世界眼光、强军担当”的新型军事人才。
- 在2021级学员开学典礼上,勉励学生拒绝“躺平”“佛系”心态,以奋斗为青春底色,练就强国强军硬本领。
2、教学管理革新**
- 主张“懂教育、精管理、谋创新”,推动教学流程扁平化改革,强化军事教育与高等教育规律融合。2022年与华东师大探讨军事教育创新,提出借鉴先进教育理念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 深化产学研合作,2023年主持校友座谈会,整合校友资源推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助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荣誉与担当:科技领军与政治引领的双重标杆**
学术荣誉: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获“求是”杰出青年奖(2006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4年)、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等。
政治履职:2022年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2023年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将科技报国与政治责任紧密结合。
**行业影响:雷达领域的战略布局者**
国际学术发声:2019年在全国电子战大会作“雷达目标识别与反识别技术”报告,系统阐述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布局与挑战应对。
军民融合推动者:与航天科工、地方高校开展战略合作,推动雷达技术在民用遥感、智能监测等领域转化,实现“军事需求牵引基础研究,应用创新反哺国防建设”的良性循环。
黎湘以“科技强军”为使命,将个人学术追求融入国家战略需求,在雷达目标识别领域竖起自主创新的旗帜。作为国防科技大学掌舵者,他正引领学校在军事人才培养、尖端科技攻关的征程中勇毅前行,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贡献硬核力量。
黎湘:科技强军征程中的电磁空间探索者
黎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在电子信息领域深耕数十载,以科技创新推动我国空间攻防对抗能力跃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科研成就与荣誉**
1、核心技术突破**
- 长期致力于电磁空间前沿技术研究,创新提出电磁波波前编码超衍射前视成像理论,突破传统成像技术衍射极限,相关成果获2020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团队负责人)。
- 在雷达信号处理、空间目标探测等领域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军队专项),并获评“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2、学术荣誉**
- 2006年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201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成为国防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
**社会任职与行业担当**
1、国防科技领军**
- 曾任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院长、副校长,2019年任校长,推动学校在人工智能、电子对抗等领域的学科建设与军事应用研究深度融合。
-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积极为国防科技发展建言献策。
2、学术交流引领**
- 在2019全国电子战大会上指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正引发电子战颠覆性变革,强调学科交叉融合与军事理论创新的重要性,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家国情怀与社会贡献**
1、情系桑梓的赤子之心**
- 虽长期投身国防科研,却始终牵挂家乡发展。2021年向家乡屋场建设捐款1万元,此前亦多次支持乡村振兴项目;坚持每年回乡挨家挨户拜年,保持着与乡亲的深厚情谊,被村民评价为“没有架子、重视乡情”。
2、育人理念与寄语**
- 担任校长期间,多次勉励学员拒绝“躺平”“佛系”心态,强调“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倡导将个人理想与强国强军目标结合,做到“行稳致远”——“行”即勇于实践,“稳”即修身立德,“致”即坚定方向,“远”即志存高远。
**人物评价与精神风范**
学术贡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评价其“为中国空间攻防对抗能力提升做出突出贡献”,彰显了“胸怀祖国、勇攀高峰”的科学家精神。
人格魅力:亲属与乡邻眼中,他是“讲究原则、低调随和”的典范——严守规矩底线,对合乎原则的事全力支持,对违规请求坚决拒绝;始终保持质朴本色,深受家乡父老敬重。
黎湘的科研生涯,始终与国家国防需求紧密相连。他以电磁空间为战场,用科技筑牢国家安全屏障;以育人铸魂为使命,为强军事业培养先锋力量;更以拳拳赤子心,诠释了新时代知识分子“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的价值追求。从实验室到演兵场,从学术前沿到乡村热土,他用行动书写着“科技报国、不负人民”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