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静[公元1923年-1990年] 山西省晋城市人物 黎静:从革命战场到文艺阵地的奋进者 黎静(1923 - 1990),山西晋城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集编剧、演员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文艺工作者 ,曾任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学员、延安教导旅红星剧社戏剧队长,后成为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其代表作《女飞行员》在文艺界颇具影响力。
1938年,怀着满腔热血与报国之志,黎静毅然参加八路军,自此踏上了革命与文艺交织的人生道路。在革命岁月里,他先后在多个重要岗位任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为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学员,他在艺术的殿堂中汲取养分,不断提升自身的文艺素养;担任延安教导旅红星剧社戏剧队长时,他带领团队以戏剧为武器,为鼓舞革命士气、传播革命思想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黎静继续在文艺领域发光发热。他先后担任第一野战军16师文工队队长、16师教导队改教股副股长,积极推动部队文艺工作发展 。之后,他调任空军政治部文化部创作组组员、文艺体育处处长,将工作重心转向文艺创作与文化活动组织,为空军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最终,黎静来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担任编剧,全身心投入电影剧本创作,在这个新的舞台上绽放光彩。1959年,凭借在文艺创作领域的突出成绩,他成功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在创作生涯中,黎静成果丰硕,作品涵盖小说、话剧、歌剧及电影文学剧本等多个领域。在小说创作方面,他创作了《年青的鹰》《马天贵》《第九颗红星》《空中猎手》《100号计划》《彭大将军》等长篇、中篇及短篇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情节,展现不同时期的人物与故事,刻画了众多鲜活的艺术形象 。在戏剧创作领域,他编写的话剧及歌剧剧本《女飞行员》《西特拉之梦》《变天》《就是他》,以独特的视角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展现了时代风貌与社会变迁 。而在电影文学剧本创作上,黎静更是成绩斐然,他创作的《长空比翼》《七天七夜》《三个失踪的人》《破雾》《柳菲的遗书》等剧本均被成功拍摄发行,通过银幕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呈现给广大观众,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电影的宝库,也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从投身革命到深耕文艺创作,黎静的一生都在为传播先进思想、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而不懈奋斗。他用作品记录时代变迁,用艺术感染人心,为中国文艺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艺术成就和奋斗精神值得后人铭记与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