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翘,1897 年 10 月 11 日出生于广东揭阳市揭东区新亨镇仙美村,于 1990 年 7 月 29 日辞世。他是中国生理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卓越的科研能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中国生理学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了一代科研工作者的楷模。
蔡翘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尽管家境并不富裕,但父母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全力支持他的学业。在仙美村的成长岁月里,蔡翘便展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超乎常人的勤奋。他自幼聪慧,在当地私塾接受启蒙教育时,便崭露头角,成绩名列前茅。1910 年,13 岁的蔡翘考入潮州金山中学。在中学时期,他不仅勤奋学习课本知识,还广泛涉猎各类书籍,对自然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使他在同学中脱颖而出,为日后的学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18 年,蔡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当时的北京大学,汇聚了众多知名学者,学术氛围浓厚。蔡翘在这里如鱼得水,系统地学习了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知识。他积极参加各类学术讲座和讨论活动,与老师和同学们深入交流学术观点,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在北京大学的学习经历,让蔡翘对生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立志在这一领域深入研究,为国家的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1920 年,蔡翘获得了赴美留学的机会,进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生理学专业。在异国他乡,蔡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克服了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在伯克利分校,他师从著名生理学家,接受了系统而严格的科研训练。他每天早早地来到实验室,进行艰苦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常常工作到深夜。在科研过程中,蔡翘展现出了非凡的观察力和创新思维。他对许多生理学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是在肝脏糖代谢和神经生理学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1925 年,蔡翘在《美国生理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关于大白鼠肝脏的糖元含量与其食物成分的关系》的论文。这篇论文首次揭示了肝脏在糖代谢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食物成分对肝脏糖元含量的影响,引起了国际生理学领域的广泛关注。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他赢得了学术声誉,也为后来的生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年,蔡翘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他前往芝加哥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进一步深化了自己在生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1926 年,蔡翘毅然回国,投身于国内的生理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他先后在上海复旦大学、中央大学医学院等多所高校任教。在教学过程中,蔡翘始终秉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他亲自编写教材,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国际前沿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使学生们能够接触到最先进的生理学知识。他的课堂生动有趣,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许多学生在他的影响下,对生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投身于生理学研究领域。
在科研方面,蔡翘回国后继续深入研究肝脏糖代谢和神经生理学。他带领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他首次发现了视觉中枢与眼球运动中枢之间的神经联系,这一发现对于理解视觉信息的处理和眼球运动的控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他还对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神经生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内局势动荡不安。蔡翘所在的学校被迫搬迁,但他始终坚守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他克服了物资短缺、实验设备简陋等重重困难,继续开展科研工作。他带领学生们在简陋的实验室里进行实验研究,为抗战时期的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他还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活动,为抗战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蔡翘回到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继续任教。他积极推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恢复与发展,为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付出了辛勤努力。1947 年,蔡翘再次前往美国,担任弗吉尼亚大学客座教授。在美期间,他与国际同行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了自己在国际生理学领域的影响力。
1948 年,蔡翘回国后,先后担任中央大学医学院院长、第五军医大学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等职务。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工作期间,他致力于军事医学领域的研究,为我国军队的卫生保障和战斗力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军队特殊环境下的生理学研究,如高原、寒冷、炎热等环境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军人在这些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作战能力。他的研究成果为制定军队卫生保障标准和训练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1955 年,蔡翘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这是对他在生理学领域卓越贡献的高度认可。此后,他更加努力地投身于科研和教育事业。他积极参与国家科研项目的规划和指导工作,为我国生理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建议。在教育方面,他继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生理学人才,这些人才如今已成为我国生理学领域的中坚力量。
1978 年,蔡翘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主管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他积极推动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科研改革和创新,加强了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在他的领导下,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科研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他还十分重视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亲自指导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悉心的关怀和指导。
1990 年 7 月 29 日,蔡翘在北京逝世,享年 93 岁。他的离世是我国生理学领域的重大损失,但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科研成果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蔡翘的一生,是为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以坚定的信念、卓越的智慧和顽强的毅力,在生理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众多开创性成果,为我国生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生理学人才。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为后人所敬仰和学习。如今,在我国生理学领域,蔡翘的名字依然熠熠生辉,激励着无数科研工作者为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