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石志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
石志仁
石志仁[公元1897年-1972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像 河北唐山市乐亭县人物
石志仁(1897年3月1日—1972年1月1日),河北乐亭人,铁路机械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副部长。
石志仁是中国著名的机械工程专家,铁路机车车辆工业的组织者和开拓者,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以下是他的生平介绍:

求学经历
- 1897年3月1日,石志仁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1909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在南开中学的学习经历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1918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同年又考入香港大学机械科公费生,1922年毕业获工程科学士学位。旋即考取公费留美,入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科研究生,1924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然而,受当时“实业救国”思潮影响,他毅然放弃撰写中的博士论文,深入工厂进行现场考察,积累实践经验。

早期工作经历
- 1926年回国后,石志仁先后任天津北洋大学机械系教授、沈阳东北大学机械系主任教授,在高校任教期间,他致力于机械专业的教学与研究,为培养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倾注了大量心血。
- 1928年起,石志仁开始了长达44年的铁路技术工作。他先后任北宁铁路机务处工程司、沈阳皇姑屯铁路工厂厂长。1930年,他赴美监造进口机车,并借此机会在欧美考察铁路,深入了解国外先进的铁路技术和管理经验。回国后,他相继担任唐山铁路工厂厂长、京沪和沪杭甬铁路机务处副处长、津浦铁路机务处处长兼全国总机厂总工程师等职务,在不同的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的铁路技术和管理经验,逐渐成为铁路领域的专家。

抗战时期贡献
- 抗日战争爆发后,石志仁撤往西南地区,担任湘桂铁路局局长。在此期间,他积极组织后撤的铁路职工抢修铁路,维持运输,为支援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1944年,日军向西南侵犯,湘桂铁路相继沦陷,石志仁撤往重庆,担任交通部路政司司长、全国总机厂厂长,继续为抗战时期的铁路运输和工业生产提供支持。

解放战争时期与建国初期
- 1945年抗战胜利后,石志仁任平津区交通特派员,主持接收铁路、公路、邮政、电信和航运,后任平津铁路局局长。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他主动配合人民政权接管铁路,恢复生产,为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49年10月,石志仁被任命为铁道部副部长,分工主管机车车辆修理局、机务局、电务局、卫生局、车辆局、机车车辆制造局等,后来主管机车车辆工业局,全面负责铁道科技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的贡献
铁路工业体系建设:新中国成立后,石志仁致力于改变原有铁路工业的落后面貌。他针对旧中国铁路工业存在的工厂生产结构综合性强、产品结构复杂、设备陈旧简陋、工艺落后、布局不合理、管理分散以及机车车辆和器材依赖进口等状况,从1949年起,用了约10年时间,组织完成了对原有机车车辆工业的调整、改革、改造和扩建任务,并修建了一批新厂。他通过综合平衡,对原有35个铁路工厂实行迁、停、并、转的方针,保留了20个骨干工厂,并将其收归铁道部统一管理,结束了分散经营的局面,使检修能力分布趋于平衡,骨干工厂得到充实与加强。
机车车辆制造:石志仁组织一些规模较大、技术力量较强的工厂仿造第一批国产客货车辆,并于1952年初选定6个工厂由修转造,创立了中国机车车辆制造工业基地。1952年6月26日,国产第一台蒸汽机车在青岛四方铁路工厂诞生,标志着中国独立自主的铁路工业兴起。他还针对原有车型混杂的状况,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将综合性工厂改为专业化生产工厂,成立专业化配件厂,实行配件生产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形成了机车车辆修理、制造和配件生产的专业化定点协作体系,提高了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
牵引动力发展规划:为满足运输需要,石志仁积极组织制造机车车辆,着手组建研究、试验、设计和制造基地。他倡导从仿造起步积累经验,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创造意识,为自行研制国产机车车辆创造条件。1956年起,他集中精力指导现代化新型机车车辆的研制开发工作。他和程孝刚等人参加全国科学发展十二年规划会议,组织专家对牵引动力的发展方向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根据当时中国的工业技术水平和时代背景,考虑到平时运输与战时运输的双重需要,他提出牵引动力现代化宜采取内燃机车为主,内燃机车与电力机车并举,内燃机车的电传动与液传动并举,中速柴油机与高速柴油机并举的方针,并强调要根据不同干线和区段的实际情况,具体决定牵引动力的取舍与主次。
通信信号现代化:从1953年起,石志仁多次组织电务部门的专家,对铁路通信信号现代化进行探讨,并及时对自动闭塞、调度集中、载波通信和微波通信等技术问题作出决策。例如,京山线自动闭塞方式选定了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朱淇昌提出的双线单向交流自动闭塞,采用二元二位轨道继电器方案。为具体实施,他还带领相关人员到实地考察,对矿区井下电源干扰和盐碱地区轨道绝缘等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并决定提前修建试验区间,对轨道绝缘、自制电器件等进行考验。
学术与社会活动:石志仁在学术领域也有着重要地位。1955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他还担任国家科委机械组副组长、铁道组长,积极参加组织制定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他和一些教授、专家共同倡议成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并被推选为副理事长、理事长,对推动学术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自1954年起,他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积极参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政权民主建设,还关心祖国统一大业,向台湾和海外的老同事、老朋友介绍祖国建设情况,敦促他们为祖国统一做贡献。

学术论著与荣誉
- 石志仁主持编辑了《机械工业制造百科全书》,编辑《建设》杂志,还著有《齿轮之研究》《机车设计修养问题杂录》等专著。
- 1955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还担任过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等职务,在行业内具有很高的威望。

1972年1月1日,石志仁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铁路事业,为中国铁路牵引动力、客货车辆、通信信号现代化,以及铁路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卓越成就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中国铁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上一篇:孟昭英下一篇:刘瑞玉
中国科学院院士、晶体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开国上将
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
原中央候补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开国少将、革命烈士
财政部原副部长
开国少将
贵州省委原书记
中央统战部部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民国四大才女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广东籍烈士
中国唢呐演奏者
革命英雄
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广宁县烈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章草专家
革命烈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海丰县原教育局长
翁源人物
革命烈士
郁达夫的原配夫人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经济学家
李大钊的女儿
李大钊的孙女
李大钊幼子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开国少将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大钊的次女
李大钊次子
李大钊之孙、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
乐亭县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