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张允言

大清银行创办者
张允言
张允言[公元1869年-1926年,中国第一家国家银行—“大清银行”的创办者之一]: 
张允言,字伯讷,男,河北省丰润大齐坨人,清末两江总督张人骏长子。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4月,由户部派赴日本考察洋务。光绪三十年(1904年)户部在天津设立造币总厂,他与徐世昌、陈壁等主其事,于次年开机铸币。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户部银行在京成立,后改称大清银行,辛亥革命后张允言在家闲居,1926年病逝。
张允言:近代金融体系的先驱构建者
在晚清风雨飘摇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金融秩序在内外冲击下陷入混乱,而有识之士们开始积极探索构建新的金融体系。张允言,这位来自直隶省遵化直隶州丰润县(今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的才俊,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脱颖而出,成为推动中国近代金融变革的关键人物。他不仅是中国第一家国家银行——大清银行的创办者之一,还参与创建了中国最早最大的国家货币制造中心“户部造币总厂”,对中国近代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科举入仕,崭露头角
1869年,张允言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其父张人骏在官场颇有建树,后官至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 。良好的家庭环境赋予张允言优渥的学习条件,自幼他便展现出过人的聪慧,勤奋好学,对经史子集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传统儒家经典的研习中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1889年,年仅20岁的张允言踏上了科举之路,参加光绪己丑科殿试。凭借深厚的学识积累与出色发挥,他成功登进士二甲123名。在科举取士的时代,这一成绩意味着他获得了进入官场的宝贵资格,为其未来的人生轨迹奠定了重要基础。同年五月,他被授予主事一职,分部学习,正式开启了在官场的历练生涯。初入官场,张允言被分配到户部任职,户部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是清朝中央政府极为重要的部门。在这里,张允言接触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实际运作,逐渐熟悉了传统财政制度下的各项流程和事务,也在日常工作中展现出了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为日后从事货币金融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00年,对于清政府而言是极为艰难的一年。八国联军的铁蹄践踏至北京,京城沦陷,局势岌岌可危。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仓惶出逃,一路向西,前往山西避难。身为户部小官的张允言,毅然决然地追随圣驾。在这艰难的旅程中,他不仅要面对路途的艰辛,还要应对因战乱导致的物资匮乏、局势动荡等诸多困难。但他始终坚守职责,不离不弃,充分展现出对朝廷的忠诚。

一年后,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八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暂时平息了战火,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得以“圣驾回銮”。经历这场变故,清政府意识到变革的紧迫性,开始推行一系列新政举措,试图挽救统治危机。张允言在这一过程中,凭借在艰难时期的忠诚表现以及在户部工作积累的经验,获得了晋升机会。回京后的两年间,他从户部主事晋升为户部郎中,官秩正五品,在户部的地位和话语权显著提升,开始在国家财政事务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

东渡取经,萌生构想
1903年,对于张允言的金融理念形成和中国近代金融发展而言,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清政府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尤其是金融领域的制度与模式,以推动国内经济改革,下旨命令外务部左侍郎载振与户部右侍郎那桐,挑选户部两名司员,组成代表团,赴日本大阪参观第五届劝业博览会,并考察日本的银行、金镑及印花税等情况 。

张允言因“年富才优,讲求时务”,与员外郎瑞丰一同被那桐选中。四月,贝子载振、那桐率领代表团抵达日本。在日本期间,张允言和瑞丰承担了实际考察的重任,全身心投入到对日本金融体系的深入探究中。他们参观了日本银行、三井银行等多家颇具影响力的金融机构,详细了解其内部运营机制、业务范围、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他们还访问了日本大藏省(相当于财政部),与日本银行家进行深入座谈,积极收集各类有关银行经营管理的书刊及文件资料 。

日本当时经过明治维新,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近代金融体系,银行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先进的规章制度、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及在货币发行、金融调控等方面的经验,都给张允言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此次出访,让张允言深刻认识到中国传统金融体系与西方近代金融体系之间的巨大差距,也由此萌生了在中国创办近代银行、改革金融体制的想法。他深知,只有借鉴西方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建立起现代化的银行体系,才能有效整顿国内混乱的金融秩序,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回国后,张允言迅速投入到对日本考察成果的整理和转化工作中。他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将在日本考察的详细过程、所见所闻以及对日本金融体系的深入分析,撰写成详细的奏折,准备上奏朝廷,向清政府高层阐述自己对创办近代银行的构想和建议。同时,他迫不及待地着手创建户部造币总厂的前期筹备工作,希望从货币制造环节入手,为构建新的金融体系奠定基础 。

创办银行,改革币制
1904年,张允言向光绪皇帝呈上了创办银行的奏请,言辞恳切地指出:“臣等再三筹商,拟由户部设立,筹集股本,参阅各国银行章程,斟酌损益,迅即办起银行,以为财币流转总汇之所。”他强调在当时国内金融秩序混乱的背景下,设立国家银行统一货币管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此时,光绪皇帝在盛宣怀等洋务派大臣长期的思想灌输下,已经对适合朝政的新事物、新制度有了一定的接纳度,并且对盛宣怀开办几年的通商银行也有所了解。经过权衡,光绪皇帝批准了张允言的奏折 。

得到朝廷许可后,张允言迅速推进计划的实施,其计划主要包含两个关键部分:一是造币,二是成立户部银行。在造币方面,1903年,张允言在天津积极筹建户部铸造银钱总局。他精心规划,引进美、日、德等国当时最先进的机器设备,力求打造一个规模宏大、设备精良、技术先进的造币厂。经过一年多的努力,1904年春,造币厂竣工,定名铸造银钱总局,成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造币厂,也是全国货币制造的中心 。

次年,户部为统一币制,决定对国内造币厂进行整顿,撤销部分造币厂,仅保留九个造币分厂,并规定一律由户部造币总厂颁发祖模,确保全国货币样式、规格的统一,这为规范货币流通、稳定金融秩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在成立户部银行方面,张允言深知户部银行既要博采各国银行之长,又必须契合中国国情。为此,他参照各国银行章程,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精心草拟了试办户部银行章程32条。该章程对户部银行的业务范围、管理体制、货币发行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业务方面,涵盖存放款,汇兑划拨公私款项,折受未满期限期票等;管理上,明确户部银行隶属户部,户部出入款项均可由其办理;货币发行方面,规定户部银行拟印纸币,其所发纸币与国家制币具有同等效力等 。

从这份章程可以看出,户部银行被赋予了双重职能,既从事信贷业务,具有商业银行的性质,又承担代理国库、发行纸币的职责,具备中央银行的特征 。1905年9月27日,备受瞩目的大清户部银行在北京正式创立。在军机大臣、户部尚书鹿传霖的举荐下,张允言凭借其在金融领域展现出的卓越才能和前期筹备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出任户部银行总办,成为中国第一任“国家银行行长” 。

完善体系,再启新程
1906年,清政府推行官制改革,户部改称度支部,户部银行也随之改名为大清银行。为了进一步规范大清银行的运作,使其更好地发挥国家银行的职能,1908年,清政府制定了《大清银行则例》24条 。与之前的《户部试办银行章程》相比,《大清银行则例》有了重大突破,明确赋予大清银行三项重要特权:代国家发行纸币;经理国库事务及公家一切款项,并代国家经理公债及各种债券;代国家发行新铸币 。

此外,还规定大清银行在各地市面银根紧急之时,有出面维持金融秩序的责任。这一系列规定,使得清政府以大清银行为基础的中央银行制度逐渐建立起来,大清银行在国家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得以确立 。1909年,在大清银行第一次股东会议上,张允言站在推动中国金融现代化的高度,号召全体股东会成员共同研究改良大清银行的经营管理方法,明确提出要使大清银行“达到中国中央银行目的”,首次明确表达了建立中央银行的主张,为大清银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

在张允言的积极推动和精心管理下,大清银行发展迅速。到1911年,大清银行已在全国各省省会和通商口岸设立分支机构35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影响力日益扩大,成为清末规模最大的银行,在国家金融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除了致力于银行体系的建设,张允言还十分重视金融人才的培养。他深知,要实现中国金融的现代化转型,离不开专业金融人才的支撑。因此,在他的倡导和努力下,大清银行学堂得以成立。学堂按照现代金融教育理念,设置了系统的课程体系,涵盖金融理论、银行业务、货币学等多个领域,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早期的专业金融人才,为中国近代金融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

然而,张允言在推动金融改革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在大清银行的运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曾因涉及滥放款项、靡费惊人等问题,张允言受到交部议处,最终受到降职处理。这一事件对张允言个人的仕途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对中国金融改革的追求 。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犹如一声惊雷,打破了清王朝看似平静的统治局面。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清政府的统治摇摇欲坠。受此影响,大清银行在各地的分支机构纷纷陷入困境,除上海分行尚在艰难支撑门面外,其余机构均已歇业。12月25日,孙中山从美国经香港抵达上海,并于29日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宣告成立。新政权面临着稳定金融秩序、建立新金融体系的紧迫任务。此时,由吴鼎昌、叶揆初、宋汉章等发起成立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请求将大清银行改组。孙中山下令将大清银行改组以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1912年2月5日,在上海汉口路3号原大清银行旧址,中国银行开始营业,接过了延续国家金融血脉的重任 。

而张允言,由于对清王朝的忠诚以及对旧有金融体系的坚守,在时代的巨大变革面前,选择了不同的道路。辛亥革命后,他闲居天津,远离了政治和金融的核心舞台,过上了隐居般的生活。在天津的岁月里,张允言或许时常回顾自己在金融改革历程中的点点滴滴,感慨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起伏 。1926年,张允言在天津病逝,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尽管他的人生落幕了,但他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留下的足迹却永远不会被磨灭 。

张允言作为中国近代金融体系的先驱构建者,在国家金融秩序混乱、面临西方金融冲击的困境下,以卓越的远见和坚定的决心,积极推动国家银行的创办和金融体系的改革。他的努力不仅在当时对稳定金融秩序、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更为后世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贡献值得后人铭记和敬仰 。 
上一篇:田映萱下一篇:王清任
道光帝第八子
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堂弟
已革端郡王载漪第五子
惇勤亲王爱新觉罗·奕誴第五子
清代商人,世博会中国第一人
晚清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
晚清明将
道光皇帝之孙
贝勒爱新觉罗·载瀛长子
清末小刀会首领
爱新觉罗·常宁第四子
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
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清末民国官员,清华大学校长
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原煤炭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晚清明将
原湖南省委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国务院副总理
原重庆市委书记
菲律宾共和国首任总统
大清银行创办者
北洋政府时期建威将军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
梁启超的第一任夫人
大清银行创办者
原农会执行委员长
革命烈士
晚清诗人
革命烈士
藏传佛教活佛
大清银行创办者
中华民国政治家
民国十大才女
张爱玲弟弟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