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十三[公元1889年-1939年]+像 河北唐山市迁安市人物 抗日救国的英勇先驱、化工领域的杰出才俊、无私奉献的爱国志士 —— 杨十三,1889 年出生于河北唐山市迁安市。迁安这片有着深厚历史底蕴与豪迈燕赵风骨的土地,赋予了杨十三坚毅果敢的性格与炽热的爱国情怀,在其波澜壮阔的人生中,始终闪耀着为国家和民族拼搏奋斗的光芒。 杨十三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聪慧与求知欲。在家庭的悉心教导下,他勤奋苦读,对知识的渴望如同干涸土地对甘霖的期盼。学生时代的杨十三,成绩斐然,尤其对自然科学展现出浓厚兴趣。他常常沉浸于对科学原理的探索中,对新奇的知识有着超乎常人的执着。1909 年,杨十三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直隶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在这里,他接触到了更为系统和先进的科学知识,开启了在化工领域探索的征程。大学期间,杨十三如饥似渴地学习化工专业知识,从基础的化学理论到复杂的工业制造工艺,每一门课程他都钻研得极为深入。他积极参与学校的科研项目,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创新思维,在一些实验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深受师长的赞赏。 1916 年,杨十三赴美国留学,进入伊利诺伊大学化工系深造。在国外的学习生活中,他不仅努力汲取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还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命运。当时的中国,正遭受着列强的侵略和欺凌,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杨十三虽身处异国他乡,但心中的爱国之火却越烧越旺,他立志要用所学知识报效祖国。在美国期间,杨十三刻苦钻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然而,他并未贪恋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1920 年,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杨十三毅然回到祖国。 回国后,杨十三投身于教育事业,先后在直隶工业专门学校、河北省立工业学院等院校任教。他将自己在国外所学的先进知识和理念引入课堂,致力于培养优秀的化工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杨十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亲自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耐心指导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他的课堂生动有趣,深入浅出,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和尊敬。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化工专业人才,为中国化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激起了杨十三的强烈愤慨。他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组织师生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他发表演讲,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外敌入侵。在他的带动下,学校的师生们纷纷加入到抗日救亡的队伍中,为抗日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933 年,杨十三参与组织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他积极为同盟军筹集物资,联络各方爱国力量。在艰苦的抗战环境中,杨十三不顾个人安危,奔波于前线与后方之间,为抗日同盟军的发展壮大付出了巨大努力。他的爱国精神和英勇行为,激励着无数爱国志士投身到抗日斗争中。 1937 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杨十三看到国家和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毅然放下教鞭,投身到抗日武装斗争中。他回到家乡迁安,组织和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武装力量。他深入农村,走村串户,向乡亲们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在他的努力下,一支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队伍迅速组建起来。杨十三带领这支队伍,与日军展开了英勇的斗争。他们利用熟悉的地形,采取游击战术,不断袭击日军的据点和运输线,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1938 年,杨十三参与领导了冀东抗日大暴动。他积极组织和策划暴动行动,与其他抗日将领密切配合,带领起义军与日军展开了激烈战斗。在暴动过程中,杨十三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军事才能,指挥起义军取得了多次胜利。冀东抗日大暴动极大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为建立冀东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在抗日斗争的艰苦岁月里,杨十三不仅在军事上与日军进行战斗,还积极参与根据地的建设工作。他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发展抗日经济,为抗日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保障。他关心群众的生活,积极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和拥护。 1939 年 7 月 21 日,杨十三在前往延安汇报工作途中,因劳累过度,不幸病逝,年仅 50 岁。他的离去,让无数人为之悲痛。杨十三的一生,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在化工领域的卓越成就,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在抗日斗争中的英勇表现,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他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和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在迁安的历史记忆中,杨十三的名字犹如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成为家乡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