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映萱(1919.9—2009.2),女,河北省完县(今顺平县)人。河北省立正定师范1934级学生。历任北京纺织局副局长,安徽省轻工业厅副厅长,中共安徽省委监察委员会副书记。是中共七大正式代表。2009年2月23日在北京逝世。 田映萱于1934 - 1937年就读于河北省立第八师范学校女生5班。1938年1月,她毅然投身革命浪潮,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开启了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入党后,田映萱活跃于河北完县的革命工作一线,先后担任完县第四区妇女救国会主任、中共完县第三区委妇女救国会主任。1939年,她身兼多职,出任河北完县妇救会主任、县妇女委员会书记、完县妇女自卫队总队长。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她荣获完县晋察冀边区妇女工作模范称号,并在这一年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1940年,田映萱抵达延安。因中共七大延期,她于8月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积极参与整风运动,不断提升自身思想觉悟与工作能力。1945年4 - 6月,田映萱作为晋察冀代表团成员,出席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大。会议结束后,她于8月返回张家口,9 - 12月期间担任张家口第二区党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积极发动群众,大力发展党组织,为巩固革命根据地贡献力量。1946年,为深入基层开展工作,田映萱离开张家口前往农村,担任中共曲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投身土改试点工作,切实为农民谋福祉。 1949年1月,田映萱来到北平工作。2月2日,中共北平市委和军管会进驻东交民巷40号原德国大使馆,她在此担任市委秘书。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家建设的热潮,田映萱不甘于机关工作,主动申请投身工业建设。1950年5月,她被分配到重点企业长辛店机车车辆厂,担任党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凭借专业能力和工作热情,为企业发展助力。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为响应毛泽东主席将北京由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指示,1953年1月,田映萱奉命参与筹建北京第一棉纺织厂。经过不懈努力,1954年9月25日,建筑面积达8万平方米的京棉一厂建成投产,填补了北京纺织工业的空白,结束了北京“有布无纱”的历史。投产后,田映萱担任京棉一厂党委书记、副厂长,继续深耕纺织领域。1960年,她升任北京市纺织局副局长,为促成北京“棉麻丝纺织染”体系的完善发挥了关键作用。此后,田映萱的工作岗位多次变动,1962年任华东局轻纺局副局长,1963年调任安徽省轻工业厅副厅长,1965年10月出任中共安徽省委监察委员会副书记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田映萱遭受迫害,但她始终保持坚定信念。1973年,她获得平反,继续担任安徽省轻工业厅副厅长。1978年5月,田映萱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在新的岗位上为纺织科研事业发光发热。1982年12月,田映萱离休,结束了长达四十余年的工作生涯。2009年2月23日,田映萱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90岁 。 在个人生活中,田映萱与李大钊之子李葆华结为伴侣。夫妻二人携手走过岁月,相互支持,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发光发热,共同为国家和人民奉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