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马杏垣

中国科学院院士
马杏垣
马杏垣[中国科学院院士] 河北唐山市乐亭县人物
马杏垣(1919年5月25日—2001年1月22日),出生于吉林长春,祖籍河北乐亭,构造地质学家,地震地质学家,教育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国家地震局副局长。
马杏垣是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构造地质学家和地震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以下是对他生平的详细介绍:

早年经历
1919年5月21日,马杏垣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他自幼勤奋好学,对自然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1938年,马杏垣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在这所汇聚了众多优秀学者的学府中,他受到了良好的学术熏陶,为日后的学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西南联大期间,他师从冯景兰、张席禔等知名教授,系统学习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学业成绩优异。1942年,马杏垣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

学术生涯
早期研究与教学:毕业后,马杏垣先后在云南大学、清华大学任助教。1946年,他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地质系深造,师从著名地质学家B. 霍兰教授,从事区域地质和构造地质研究。在英国留学期间,马杏垣勤奋刻苦,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和野外地质考察,深入学习西方先进的地质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学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1949年,他获得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新中国成立,马杏垣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祖国,投身于新中国的地质事业。他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地质学院任教授,主讲构造地质学、地质力学等课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地质专业人才。
大地构造研究: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马杏垣主要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和大地构造研究。他带领科研团队对中国北方地区的地质构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提出了“镶嵌构造”的概念,认为地壳是由不同级次、不同类型的构造单元镶嵌而成,这些构造单元在发展演化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一理论为中国大地构造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受到了国内外地质学界的广泛关注。他还参与了中国第一部《中国大地构造图》的编制工作,为中国大地构造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地震地质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后,马杏垣将研究重点转向地震地质领域。他深入研究了中国东部地区的地震活动规律和地质构造背景,提出了“伸展构造”理论,认为中国东部地区的地震活动与地壳的伸展作用密切相关。这一理论对于解释中国东部地区的地震成因和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地震预测和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他还积极参与了多次地震现场考察和研究工作,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考察研究,为抗震救灾和地震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学术领导与交流:马杏垣在学术领域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为推动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曾任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他积极组织和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中国地质学界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他还主编了《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等重要学术著作,为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和学术传承做出了卓越贡献。

主要学术成就
构造地质理论创新:马杏垣在构造地质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他提出的“镶嵌构造”和“伸展构造”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大地构造学的理论体系,为解决中国地质构造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他对岩石变形机制、构造应力场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很深的造诣,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地震地质研究贡献:马杏垣在地震地质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的地震预测和预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他通过对地震活动与地质构造关系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中国东部地区地震活动的规律和成因,提出了一系列地震预测和预防的建议和措施。他的研究成果对于减轻地震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图编制与研究:马杏垣参与了多部重要地质图件的编制工作,如《中国大地构造图》《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等。这些图件集中反映了中国地质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地质找矿、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他在地质图编制过程中,运用了先进的地质理论和方法,对图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进行了严格把关,使其成为国内外地质学界广泛使用的重要参考资料。

荣誉与奖项
马杏垣在地质科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他获得了众多荣誉和奖项。1980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还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以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等多项行业奖项。这些荣誉和奖项不仅是对他个人学术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他为中国地质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高度赞誉。

晚年生活与学术传承
马杏垣晚年仍然心系地质科学事业,关心年轻一代地质学者的成长。他不顾年迈体弱,坚持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研究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他经常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积极为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出谋划策。1997年5月29日,马杏垣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他的逝世是中国地质科学界的重大损失,但他的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为中国地质科学事业的发展不断前行。

马杏垣院士是中国地质科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生是为地质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学术成就、科学精神和高尚品德,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地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为后人所敬仰和学习。
上一篇:李季伦下一篇:孟昭英
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堂弟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原天津市委书记
原河北省省委第一书记
国务院原副总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成就斐然的画家
中国琴人、画家,吴门画派传人
原国民党中将
开国少将
中国科学院院士、晶体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国民党原党主席,台湾地区前领导人
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原贵州省革委会主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
中国抗日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中国科学院院士
易学领域的杰出探索者
河南省委原书记
元曲四大家
明代的清正廉吏
开国少将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原总书记
辽宁省委原书记
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委
原安徽军区第一政委
原贵州省军区第一政委
开国少将、原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李大钊的儿媳
革命烈士
中国歌女、京剧旦角
罗湖区人物
开国大校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经济学家
李大钊的女儿
李大钊的孙女
李大钊幼子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开国少将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大钊次子
李大钊的次女
乐亭县人物
李大钊的孙女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