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俊人[公元1915年-200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像 上海市松江人物 孙俊人:电子工程领域的杰出开拓者 在我国电子工程与军事通信的发展历程中,孙俊人是一位熠熠生辉、无法忽视的重要人物。他以卓越的智慧、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为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与光辉事迹。 求学之路,奠定专业基础 1915 年 11 月 15 日,孙俊人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县(今属上海市)。自幼,他便展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非凡的学习天赋。1934 年,从上海大同大学附中毕业后,孙俊人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进入电机系攻读电信专业。在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园里,他沉浸于知识的海洋,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课堂上,他全神贯注,跟随教授的思路深入探索电信领域的奥秘;课后,他一头扎进图书馆和实验室,查阅大量资料,进行各种实验操作,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大学期间,他系统地学习了电路原理、电子器件、通信技术等专业课程,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出色的实践能力,在同学中脱颖而出,为日后投身电子工程领域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1937 年,孙俊人顺利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获得电讯专业学士学位,正式开启了他在电子工程领域的探索之旅 。 投身革命,贡献通信力量 1937 年年底,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山河破碎,民族危亡。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痛恨,孙俊人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革命道路。他和进步同学一起辗转到达武汉,在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的指引下,取道西安,于 1938 年 1 月抵达延安。在延安,孙俊人受到了陈云、李富春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让他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为革命事业奉献的决心。不久之后,孙俊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同年 6 月,孙俊人来到中央军委三局下属的延安通信学校,成为了一名教员。当时,教学条件极为艰苦,教材匮乏,教具简陋,但孙俊人凭借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强烈的责任感,自编教材,自制教具,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学员们讲解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并积极组织实验操作,让学员们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他对学员关爱有加,善于诱导启发,深受学员们的爱戴和领导部门的赞扬。在他的悉心教导下,众多学员迅速成长,为我军培养了大量优秀的通信人才 。1940 年,孙俊人转至中央军委三局通信材料厂,先后担任副厂长、厂长。在那个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工厂的仪器和工艺设备极为简陋,原材料与元器件极度短缺。然而,孙俊人没有丝毫退缩,他带领着工人们克服重重困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利用有限的资源,组织研制和装配出了许多前线部队急需的无线电台、手摇发电机和其它有关配套器材,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的通信保障 。1945 年,孙俊人改任三局技术研究室主任,开始为我军通信保障系统谋划技术进步,深入研究如何提升通信技术水平,以更好地满足战争的需求 。1949 年,孙俊人入京参加接管工作,为新中国通信事业的建设贡献力量 。 建国之后,助力通信科教现代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孙俊人被任命为邮电部电信总局副局长兼技术处处长,他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电信事业的规划与建设,致力于提升我国电信行业的整体水平 。1950 年,孙俊人奉调到张家口,担任军委通信工程学校第一部主任。1952 年 5 月,该校改制为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孙俊人升任副院长。在此期间,他积极推动学院的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为培养更多优秀的通信人才出谋划策。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亲自参与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1956 年 7 月,孙俊人奉调回京,担任总参通信部科技处处长(该部队为独立兵种建制后改任科技部长)。从这一时期开始,他深度参与到使我军通信科教事业迈向现代化的决策进程中,包括对建立防空自动化系统的精心谋划。为了学习国外先进技术,1957 至 1958 年,孙俊人先后两度以随员或正式成员身份,随我国政府代表团出访苏联。在与苏联商讨开展两国政府间技术合作事宜时,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动我国通信科技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960 年,孙俊人晋升为总参通信兵部副主任兼科技部部长,随之受托担负起筹建第十研究院的重任,并兼任院长。他精心规划研究院的发展方向,积极招揽人才,推动科研项目的开展。1962 年,第十研究院划归国防科委领导后扩大建制,由罗舜初中将出任院长,孙俊人改任主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他依然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管理工作中,为研究院的发展贡献力量 。1965 年,第十研究院与第四机械工业部合并,孙俊人被任命为四机部副部长兼十院院长 。然而,“文化大革命” 期间,孙俊人受到冲击,被迫停止领导工作。但他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相信阴霾终会散去 。1972 年,孙俊人奉命抓十院的业务工作。他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狠抓重点工程和科研质量整顿,使工作逐渐回到正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973 年至 1975 年,因患心脏病,孙俊人不得不休息调养。但病情稍有好转,他便再次深入基层,继续为我国电子事业的发展奔波忙碌 。1977 年,孙俊人回到四机部担任副部长,分管科研教育工作。他积极着手整顿被 “四人帮” 破坏的科研与教学秩序,依照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我国电子科研和教育事业重新焕发生机 。1982 年,孙俊人离休。但他并未停止为我国电子科技事业奉献的脚步,以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及其它重要学术职务的身份,继续活跃在电子科技领域,为行业发展贡献智慧 。 教育与科研成就,影响深远 孙俊人是中国军事电子教育事业当之无愧的重要创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初执教鞭时,面对学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状况,因材施教,采用独特的教学方法。他编写的教材通俗易懂,制作的教具形象直观,能够让学生迅速理解复杂的无线电通信原理。他不仅在知识传授上尽心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他的教导下,众多学员茁壮成长,许多人成为了我军通信部队的优秀指挥员,还有一些在建国后领导军事通信或国防建设工程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军事电子科研方面,孙俊人同样功绩卓著。战争年代,他在艰苦的条件下,为前线部队研制和装配出大量急需的通信器材,有力地支持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和平年代,他在国务院有关部委的支持下,精心策划,在短短 6 年左右的时间内,成功扩建和新建了 30 个预研与开发并举的大型研究所。这些研究所成为了我国军事科研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我国军事电子科学技术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孙俊人的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50 年代,他荣获中央颁发的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64 年,他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1984 年,跨国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授予他建会百年纪念勋章。1995 年,他众望所归,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此外,孙俊人还曾担任国务院首届学位委员会委员,首届国家发明评选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四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电子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第三至六届理事会理事长等重要职务。1989 年以来,他先后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老教授协会、山西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聘为兼职教授、特聘教授或名誉教授,继续在教育领域发光发热 。 巨星陨落,精神永垂不朽 2001 年 6 月 19 日,孙俊人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 86 岁。胡锦涛、李铁映、刘华清、邹家华、周光召、叶选平、宋健、李贵鲜、朱光亚、胡启立等同志以不同方式对孙俊人的逝世表示哀悼,向他的亲属表示慰问 。孙俊人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为我国电子工程和军事通信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他的科研成果推动了我国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他培养的大量优秀人才,成为了我国电子和通信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对教育和科研事业的执着追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为实现我国科技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孙俊人,这位电子工程领域的杰出开拓者,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和敬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