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从草原走出的矿业巨擘与陨落的行业之星
1958年8月9日,王安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这里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山水相依,质朴的风土人情孕育了无数怀揣梦想的人,王安便是其中之一。年少的王安,在这片土地上感受着大自然的雄浑,也早早立下了走出家乡、改变命运的志向。他深知知识是通向外界的钥匙,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过人的聪慧,在学业上一路奋进,为日后投身矿业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2年8月,从山西矿业学院(现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的王安,踏入了乌达矿务局,成为了一名技术员,就此开启了他在煤炭行业的漫长征程。彼时的煤矿行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工作环境艰苦,但王安没有丝毫退缩。在乌达矿务局工作的15年间,他从技术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历任综采队副队长、队长、生产处副处长,凭借着对技术的钻研和对工作的高度负责,逐渐成长为矿务局总工程师。他深入矿井一线,观察设备运转,研究开采流程,不放过任何一个技术细节,努力寻求提升生产效率和保障安全的方法。
1997年3月,王安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他调任神华神府精煤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这一时期,神府东胜矿区作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与机遇。1998年8月起,在神华集团神府东胜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他先后担任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董事、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副董事长、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副董事长、总经理等多个关键职务。在这片充满潜力的土地上,王安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和创新精神。针对神府东胜矿区“浅埋深、薄基岩、厚风积沙、厚含水层”的特殊地质构造,他带领科研团队多次深入井下,实地观测关键位置,通过大量的数据积累和分析,创新性地制定了高产高效工作面的关键设备液压支架的结构和参数,将支护阻力大幅提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有效解决了顶板垮落和突水溃沙的事故隐患,为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中,王安在煤炭开采领域不断突破创新。他首开千万吨级井工矿井设计先河,建立了我国新一代高效型千万吨矿井生产建设技术体系。在他的主持下,改造、设计新建了9座千万吨级矿井,从建设工期、生产效率、产量增长、单井规模等方面创造了8项世界纪录,助力神府东胜矿区建成我国首个亿吨级现代化煤炭生产基地,推动我国煤矿建设与生产技术跃居世界前列。在矿井开拓方式上,他创新提出“斜硐”开拓方式,搭配“多巷道、大断面、低风压”的开拓、通风系统,彻底打破了传统煤矿井筒的瓶颈制约,改善了井下通风条件,大幅提升了安全水平;在矿井布局设计理念上,他将传统煤矿多盘区布置优化为“无盘区布置”,将工作面尺寸大幅提升,减少了巷道开拓量和煤柱损失,提高了煤炭资源回收率;运输方面,他大胆推行无轨胶轮运输,彻底废除了环节多、用人多、事故多、效率低的有轨运输;在生产管理上,他首次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煤矿生产系统,实现井上下固定岗位无人值守,开启了煤矿智能化生产的先河。此外,他研发的连续采煤机短壁无煤柱采煤方法,使工作面回采率比传统工艺提高25%以上,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这些核心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煤炭行业的生产面貌。建井速度大幅加快,传统300 - 500万吨矿井建设周期5 - 8年,如今1000万吨矿井仅需10个月;用人数量大幅减少,仅为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平均水平的5%;安全水平显著提升,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0098,远低于美国平均水平。他实现了煤炭开采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推动高危行业向本质安全型企业迈进,从规模、模式、装备三个关键维度带动了国内煤炭工业的全面发展。
除了在生产技术上的卓越贡献,王安还高度重视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他提出主动型生态治理理念,以大范围生态治理遏制小范围采矿活动的影响。在他的主持下,完成了146平方千米的生态治理面积,使矿区林草覆盖率由开发初期的3%提高到59.4%以上。他研发的无岩巷布置和井下水采空区过滤净化复用技术,实现了地面无矸石山,井下水综合利用,有效减少了煤炭开采对环境的破坏。其主持的《神东亿吨矿区生态环境综合防治技术》获得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为西部荒漠区采矿的生态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示范和推广经验。
凭借在煤炭行业的突出成就,王安获得了广泛认可。他是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的专家,荣获第11届孙越崎能源大奖,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09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院士,这一荣誉是对他多年来在矿业工程领域辛勤耕耘与杰出贡献的高度肯定。他所著的《现代化亿吨矿区生产技术》《传统产业的变革—神东快速发展的思考》等书籍,成为行业内的重要参考资料,被生产、设计、教学等单位和部门广泛采用。他的十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其创新精神和专业成就激励着无数矿业人不断前行。
在学术交流方面,王安也积极活跃在各类行业论坛与研讨活动中。2017年5月,在2017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清洁能源技术与工程管理上,他与众多国内外专家共同探讨行业前沿问题,并担任分论坛主持,为推动清洁能源与工程管理领域的交流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2019年11月,在第304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工程知识与工程创新”上,他与与会院士、代表深入交流,分享见解,为促进工程知识创新与行业发展贡献智慧。
随着王安在行业内声名鹊起,他的职业发展道路也愈发广阔。2005年4月至2008年7月,他担任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东煤炭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进一步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管理智慧,带领团队在企业运营和发展上取得新突破。2008年7月,他升任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在更高层面为企业战略规划与发展布局出谋划策。然而,仅仅两个月后,2008年9月,王安迎来了又一次重要的工作调动,他调任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并于同年12月起,担任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在中煤集团任职期间,他积极推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科技创新等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为中煤集团的壮大贡献了力量。
2015年10月,王安的职业生涯再次发生转变,他出任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党组书记,后在2018年3月至2020年7月期间,担任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工程咨询机构,中咨公司承担了众多国家重大项目的咨询服务,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王安在此岗位上,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为国家重大工程决策提供专业咨询建议,助力项目科学规划与顺利推进。在任期间,他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如2020年12月,带领调研组到三元区开展调研,对当地社区建设和遗址保护开发提出宝贵意见。
但令人惋惜的是,2021年10月,一则消息震惊了整个行业——王安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矿业界和工程咨询领域掀起波澜。曾经备受尊敬的行业领军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因自身的不当行为,从辉煌的巅峰坠入谷底。2022年,在中国工程院召开的警示教育大会上,王安成为反面典型案例,他的经历和教训令参会人员深受震动。他的堕落不仅辜负了国家和社会的信任,也给行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成为警示广大科研工作者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坚守底线的深刻案例。
回顾王安的一生,他在煤炭开发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工程管理方面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就,为我国煤炭工业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卓越贡献,推动了行业的技术革新与发展。但他的违纪违法行为也为人们敲响了警钟,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应坚守法律与道德的底线。他的故事,是一部充满奋斗与辉煌,却又以悲剧收尾的复杂篇章,时刻提醒着人们,在追求事业成功的道路上,要保持初心,廉洁奉公,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为行业和社会的发展贡献持续且正面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