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尧 内蒙古自治区 乌兰察布卓资县人物 李尧,1946 年出生于内蒙古卓资县,是九三学社成员。1966 年,他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自此开启了丰富多元的职业生涯。 毕业后,李尧在 1968 年后先后担任内蒙古《乌兰察布日报》记者、编辑,《敕勒川》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副编审,之后任职于商务部培训中心,成为副教授,还在学术领域不断深耕,担任商务部培训中心教授以及北京美国英语语言学院教授。 在文学创作上,李尧于 1972 年便开始发表作品,凭借出色的文学才华,1986 年成功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短篇小说集《秋天的微笑》等作品,在国内文学领域崭露头角。 同时,李尧在文学翻译领域成绩斐然。自 1979 年起,他投身文学翻译工作,翻译作品涵盖多个国家。他翻译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怀特的《人树》《树叶裙》《镜中瑕疵》等 20 部澳大利亚作家作品;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的《收藏家》 ,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钟为谁鸣》等 20 余部英美文学作品;此外,他还翻译过知名小说《魔戒》以及《哈尔滨档案》等。其翻译作品多次获奖,短篇小说《除夕》、散文《绿云》、报告文学《艰苦的探索》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奖,短篇译作《儿子》(美国厄普代克著)获《译林》《外国语》首次举办的文学翻译大奖,长篇小说《浪子》获 1996 年澳大利亚政府颁发的文学翻译奖,长篇纪实文学《纳瑞斯金公园最后的散步》获 2000 年亚太地区翻译银奖。2008 年,因在中澳文化交流、翻译领域的杰出贡献,李尧获澳大利亚澳中理事会授予的杰出贡献奖章 。在翻译过程中,他与内蒙古大学教授郇忠合作,共同翻译了《红线》《心中的明天》等多部文学作品。 在学术交流方面,1988 年起,李尧多次应邀前往澳大利亚做学术访问,期间结识了帕特里克·怀特、托玛斯·肯尼里、考琳·麦卡洛等众多外国文学界知名人士,并翻译了他们的作品。 李尧教授不仅在学术和翻译事业上成就卓越,其个人品质也备受赞誉。他治学严谨,为人真诚和善,即便取得众多骄人的成绩,依然保持谦逊的态度,常说做人不能自满,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和努力之处。他用自身经历教导学生,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要坚守自信。年过花甲的他,始终以乐观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人,给大家带来希望与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