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刘瑞玉

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瑞玉
刘瑞玉[公元1922年-2012年,海洋生物学家]+像 河北唐山市乐亭县人物
刘瑞玉(1922年11月4日-2012年7月16日),河北乐亭县人,海洋生物学和甲壳动物学家、中国海洋底栖生物生态学奠基人和甲壳动物学开拓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刘瑞玉是中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中国海洋底栖生物生态学奠基人和甲壳动物学开拓者,为中国海洋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以下是他的生平介绍:

早年经历
1922年11月4日,刘瑞玉出生在河北省乐亭县一个民族资本家家庭。父亲刘冠英是乐亭长春益发合公司总经理,新中国成立后任天津新光针织厂经理,母亲操持家务。

1936年,刘瑞玉毕业于乐亭县第一小学,随后进入保定育德中学读初中。1938年,转入北平河北省立高级中学。1941年高中毕业后,他考取北平辅仁大学生物系。1945年,刘瑞玉毕业获理学士学位,经李良庆介绍进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任助教。

科研生涯开端
1946年,刘瑞玉进入国立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工作,跟随著名甲壳动物学家沈嘉瑞教授从事甲壳动物生活史和分类学研究。这为他日后在甲壳动物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1950年8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在青岛建立,刘瑞玉来到这里工作,先后任助理员、助理研究员,继续专注于甲壳动物学研究。1956年,他晋升为副研究员。

开拓海洋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
1957年,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扩大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中国第一艘综合海洋考察船“金星”号开始服役,展开北黄海和渤海综合海洋调查研究。曾呈奎安排刘瑞玉开展中国海洋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当时这一领域在国内尚属空白。从此,刘瑞玉开启了在海洋底栖生物生态学领域的开拓之路。

1959年1月,中科院批准该所扩大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瑞玉被任命为副学术秘书,开始在研究所的学术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966年,他担任无脊椎动物研究室副主任,1972年升任主任,带领团队在海洋生物研究方面不断取得进展。

推动对虾养殖产业化
1952年起,刘瑞玉在童第周教授的倡导和建议下,与发育生物学家吴尚懃开启了中国对虾生活史和人工育苗研究。经过多年努力,他们首次搞清了中国对虾的产卵习性和生活史,为中国对虾的人工育苗打下了坚实的生物学基础。

1978—1983年,刘瑞玉担任全国对虾人工育苗攻关领导小组副组长,指导、推动全国对虾育苗和养殖研究。在他的带领下,1981年我国实现了对虾工厂化育苗的批量生产,促成了以养殖对虾为中心的中国第二次海水养殖浪潮,使中国对虾养殖产量、出口量、育苗量均达到世界第一,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长期主要依靠捕捞天然虾苗养殖的局面,为对虾养殖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领导海洋调查与国际合作
刘瑞玉负责完成了多项国家和国际海洋学、生物学和资源调查研究项目。他先后主持并积极参与了“全国海洋综合调查”“中越北部湾海洋综合调查”“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等,为国家取得了大量系统宝贵的资料,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并编绘了中国第一部《渤黄东海渔捞海图—海洋学图集》。

同时,他还主持并积极参与了“中苏海洋生物考察”“中韩黄海海洋学联合研究”以及“中德海南岛海洋生物联合调查”等多项国际合作项目,为推动中国与俄罗斯、越南、韩国及德国开展国际海洋科学合作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

深入开展分类区系与多样性研究
刘瑞玉开拓并发展了海洋动物多个重要类群(特别是甲壳动物)的分类区系研究。他著有《中国动物志》蔓足类、糠虾类、长臂虾类、口足类等卷及虾类专著3部,发现了40多个新种和3个新属,填补了我国糠虾类、蔓足类的研究空白。

2000年以来,刘瑞玉投入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他受“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组长汪松邀请,参加“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物种的评估”国际合作项目,负责海洋无脊椎动物部分的物种濒危程度评估研究和红色名录的编写。2008年,他联合全国40多位专家编著的《中国海洋生物名录》出版,记载了46门22629种海洋生物,为全人类提供了可靠的中国海洋物种最新的“户口簿”。2011年,他主持进行《中国海洋生物名录》的修订工作。

学术与社会兼职
刘瑞玉生前担任众多学术和社会职务,包括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名誉理事长、甲壳动物学分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国际黄海研究学会名誉主席,国际甲壳动物学会理事,国际生物多样性项目中国国家委员会顾问委员等。他还曾任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政协第四届常委,九三学社山东省第二届副主委,山东省科协第二届和第三届副主席,青岛市第八届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青岛市第八届主委等,在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荣誉与奖项
刘瑞玉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等30余项奖励。2010年,国际甲壳动物学会授予他“国际甲壳动物学会杰出研究贡献奖”,他是首个获得该奖项的亚洲科学家,这也是甲壳动物学研究的最高荣誉。

晚年生活与逝世
刘瑞玉一生勤奋,直到晚年仍笔耕不辍。84岁时他亲自招收海洋生物分类学研究生;85岁时忙于作各种国际学术报告;88岁高龄坚持撰写“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中关于底栖生物的报告;89岁时带领专家修订《中国海洋生物名录》。

2012年,一生节俭的刘瑞玉在病榻上签下100万元的捐赠协议,设立“刘瑞玉海洋科学奖励基金”,用于奖励海洋生物学领域成绩优异并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的研究生。

2012年4月下旬,他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课题,7天内赶往南京、杭州、上海等地开会。5月20日,硬撑着参加3个博士生的论文答辩。5月24日,被迫住进医院。5月29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举行纪念童第周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刘瑞玉到会讲话。7月16日5时45分,刘瑞玉在青岛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0岁。

刘瑞玉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海洋科学事业,他的卓越成就和崇高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海洋科学工作者为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不懈奋斗。
上一篇:石志仁下一篇:王思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落马官员
原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委书记
贵州省委原书记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原中共中央委员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科学院院士
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宋文帝刘义隆的第四子
民国时期四川军阀
中国科学院院士、晶体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广东省委原书记
易学家
贵州省委原书记
著名水利学家、教育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早期西藏妇女工作的开创者、领导者
机械原理专家
原黑龙江省委原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经济学家
香港南丰集团创办人
浙江省委原书记
原重庆市委书记
中国作家
原中共西藏江孜分工委书记
毛泽东的秘书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秘书长
原福州军区顾问,解放军少将
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解放军将领之一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经济学家
李大钊的女儿
李大钊的孙女
李大钊幼子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开国少将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大钊次子
李大钊的次女
李大钊烈士妻子
李大钊之孙、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