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富治,一个在历史进程中有着复杂经历的人物,曾在革命战争年代立下战功,却在特殊历史时期走向歧途。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却也成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 谢富治于1909年9月26日出生在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城关镇丰岗谢家垱村的一个贫农家庭。他家世代务农,生活困苦,幼年时期的谢富治放过牛、种过地、喂过猪,还断断续续地读过私塾。青年时的他头脑灵活且勤奋,常借阅书报阅读,见识得以增长,身边也聚集了一些同龄青年 。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北伐部队攻占武昌,湖北各地农民运动蓬勃兴起,谢富治也投身其中,参与打土豪、分田地的行动。然而,1927年“四一二政变”“七一五分共”后,农民运动遭到残酷镇压,许多骨干惨遭杀害,谢富治受到惊吓,回到老家。与同龄同乡的李先念相比,他缺乏那种彻底的革命精神。李先念在农民运动受镇压时,毅然追随共产党,坚决同反动势力斗争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在1927年11月的黄麻起义中,李先念还是农民武装的领导人,起义失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而谢富治虽参加了起义,却未在此时入党,可见其当时表现并非十分积极 。 1930年,鄂豫边红军武装力量壮大,根据地不断扩展,谢富治所在的农民武装被编入工农红军。参加红军后,他作战勇敢且有方法,很快升任连指导员。此后,他从基层一步步晋升,先后担任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 。不到30岁,便成为红军高级将领,在开辟和巩固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战斗中取得一定战绩 。在张国焘主持鄂豫皖苏区工作期间,推行过“左”的政策,在内部审查中,许多红军将领和干部遭到迫害,谢富治却紧跟张国焘,在“肃反”中常无端怀疑他人、整黑材料、审讯干部,唯张国焘之命是从,从而受到张国焘信任,职务得以晋升,当上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长,主管干部工作,掌握人事大权 。不过,谢富治对红四方面军的发展壮大也有贡献,他参加了红四方面军诸多重要战役,在反“围剿”战斗中,打过防守战和进攻战,歼击过国民党军队;西进川陕开辟川陕苏区时打了不少胜仗,令四川军阀武装畏惧;在川陕苏区反“围剿”作战中,他所率部队也有出色表现。战斗中,他常身先士卒,与战士同甘共苦,部队受挫时善于做政治思想工作 。 谢富治参加过长征,跟随张国焘的路线,吃了不少苦头,后来他认识到张国焘的分裂行径错误,反对张国焘另立中央 。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央清算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路线,谢富治受到中央重视。抗日战争爆发,红军整编,谢富治被任命为八路军三八五旅政委 。当时三八五旅旅长是陈赓,两人合作良好。陈赓毕业于黄埔军校,军事理论功底深厚,实战经验丰富;谢富治虽未进过军校,但实战经验同样丰富,许多重要战役由二人共同商定并组织实施 。后来谢富治任太岳军区副司令员,仍与陈赓合作 。他们创造了发动、组织、武装群众的办法,总结群众斗争经验,推广武工队、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作战组织和形式,在华北开辟多块抗日根据地,这些根据地不断扩大、联合,成为抗击日寇、壮大力量的重要基地 。抗战八年,谢富治在太岳地区活动八年,为抗战胜利和壮大我军做出贡献 。1945年9月,谢富治任晋冀鲁豫太岳纵队政治委员,重庆谈判期间,陈赓、谢富治领会中央意图,在国民党军队进攻时发起上党战役,配合重庆谈判 。之后,谢富治改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政委 。1947年8月,中共中央军委在此纵队基础上组建“陈谢兵团”,兵团组建不久便挺进豫西,牵制并歼灭大量国民党军队,有力配合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1948年5月,谢富治任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政委,1948年,陈赓、谢富治率部参加淮海战役,立下赫赫战功 。淮海战役胜利后,二野整编,谢富治任二野三兵团政治委员,兵团司令员是陈锡联,二人率部参加渡江战役,之后又参加西南战役,解放西南主要省份,后进军云南,第三兵团驻扎云南 。 新中国成立后,谢富治被任命为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昆明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成为云南省党政军“一把手” 。他组织云南起义部队改编,领导土地改革,指挥剿灭土匪武装,为恢复云南社会秩序和生产做了大量工作 。尤其在禁毒工作上取得一定成效,云南历史上种植、贩卖鸦片现象严重,黑恶势力猖獗,谢富治主政后大力整治 。 “文化大革命”中,谢富治思想极“左”,成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积极拥护者,犯下诸多罪行 。他参与炮制“公安六条”,制造大量冤假错案 。在“七二O事件”中,歪曲事实,陷害武汉军区领导人 。他还积极参与陷害刘少奇,攻击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 。1972年3月26日,谢富治病逝 。但历史不会忘记他的罪行,1980年10月,他被开除党籍,1981年1月,被确认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 谢富治的一生充满复杂色彩,早年投身革命有过贡献,却在特殊时期背离初心,最终受到历史的审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