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森[公元1907年-199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像 湖北黄冈市武穴市人物 张春森(1907年—1991年2月13日),湖北省广济县(今武穴市)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历任红四方面军连政治指导员、师司令部通信科科长等职。参加了长征。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委员,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华北野战军第十三纵队旅政治委员,第十八兵团师政治委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副政治委员、安徽省军区第四政治委员兼安徽生产建设兵团第二政治委员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春森是湖北省武穴市(原广济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他从贫苦农家子弟成长为共和国将军,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苦难童年与革命启蒙 1907年3月,张春森出生于武穴市花桥镇兰杰村张河口塆。家中姊妹六个,他是老大,家庭贫困,自幼便饱受生活磨难,没吃过一餐饱饭,没穿过一双新鞋和一件像样衣服。父亲常年在地主家打长工,五岁时,张春森就跟着母亲挖野菜充饥。 不到13岁,张春森就被送到地主家当长工,遭受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每天天未亮就得起床干活,挑水、打扫牛栏猪圈、喂食牲畜、放牛,还要下田劳作,稍有不慎就会遭到打骂。一次,他因劳累过度晕倒在稻田里,还被地主揪住耳朵辱骂,甚至差点挨打。 不堪忍受地主欺压的张春森,离开地主家到蓝杰街上打短工,先后在染坊、豆腐店、铁匠铺等店铺干苦力,却依然经常挨骂受欺。1926年,蓝杰成立农民协会,张春森第一个报名参加。他积极参与抗租抗债活动,后又加入赤卫队,投身“三杀四抗”(杀贪官污吏、杀土豪劣绅、杀流氓地痞,抗租、抗税、抗粮、抗债)运动。他先后参加了大金暴动,以及攻打郑公塔、花桥新庄垸等重要战斗,作战勇敢,冲锋在前。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9年,张春森参加农民赤卫军,1930年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从鄂豫皖红4军第10师第29团班长、排长做起,后升任连指导员。 在七里坪反“围剿”战役中,时任连支部书记的张春森,面对敌军进攻,毫不畏惧,手持大刀与敌肉搏,连刃四五个敌人,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战斗力。之后,他率连队多次执行艰巨任务,曾迅速插入敌军侧后,成功断敌退路,为战斗胜利立下功劳。 1935年起,张春森任第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九团副连长,后参加方面军连以上干部集训,学习参谋业务,因成绩优异留在团司令部任通信参谋,不久升任师司令部通信科科长。他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长征,三过雪山草地,历经千难万险,始终坚定革命信念,顺利完成长征任务。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春森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作战通信参谋。1938年在长乐村对日军作战中,团长叶成焕中弹牺牲,关键时刻,张春森挺身而出,高呼自己是共产党员且熟悉作战部署,代替团长指挥作战。战后,他因表现英勇、指挥得力,被提升为营教导员。 此后,张春森还担任过旅特务队队长、第16团政委等职。他带领部队在太岳根据地与日军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运用灵活多变的战术,多次挫败日军的进攻,有力地保卫了根据地。 他还先后担任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59团团长、河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团政委等职务。在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任上,他积极组织军民开展抗日斗争,加强根据地建设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导军分区部队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和“蚕食”计划,为巩固和发展太岳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初期,张春森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一旅二团政委。1946年,中原军区部队面临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展开中原突围。皮旅在清风岭遭国民党军一个团的堵击,当时清风岭山势陡峭,南面是天柱山无法通行,北面是大河水势湍急,而国民党军已占领主峰。张春森与团长钟发生指挥2营主攻、1营侧攻,2营用绑腿吊上悬岩登上右翼高峰,1营从左翼迂回,经过两个小时激战,成功拿下清风岭,并追击逃敌5公里,为全旅打开了一条通道。 皮旅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独立师时,张春森任师政治部主任;后改编为61军181师,他任181师政委。他随部队参加了孟良崮等战役,在孟良崮战役中,参与了对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四师的围歼作战,为战役胜利贡献了力量。 1949年,张春森所在的181师在西安解放后,参与了保卫咸阳的战斗。蒋介石急令胡、马联合向一野反扑,彭德怀摆出孤军背水守咸阳的态势,命19兵团按兵不动,主力收缩到渭河以南,诱敌深入。当马匪全力向咸阳突击时,张春森与王诚汉师长率181师星夜兼程进咸阳,将400多门火炮隐蔽在咸阳城外,待马匪兵临城下徒步攻城时,我军炮火射人先射马,随后181师从城内杀出,给马家军以沉重打击,成功保卫了咸阳。 此外,他还参加了临汾、晋中、太原、西南等战役。在各次战役中,他注重思想政治工作,激励部队士气,与军事主官密切配合,指挥部队英勇作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张春森任师政治委员。1951年,他赴朝作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181师政治委员。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与师长一起指挥部队,参加了多次重要战役战斗,带领全师官兵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与美军等“联合国军”展开激烈战斗,为保卫祖国、维护和平做出了贡献,荣获二级国旗勋章。 1953年回国后,张春森历任安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2军副政治委员,南京军区安徽生产建设兵团第二政治委员,安徽省军区第四政治委员兼安徽生产建设兵团第二政治委员等职。他在不同岗位上,始终保持革命本色,致力于部队建设和地方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为国防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1955年,张春森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他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2月13日,张春森在合肥逝世,享年84岁。 张春森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其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值得后人永远敬仰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