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后祥[公元1912年-2009年,开国大校] 湖北黄冈市红安县人物 吴后祥,1912年12月生,湖北红安人。1929年2月入伍,193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连长,新四军四支队教导营营长、晋察冀军区教导队供给处主任、军留守处处长、军后勤部副部长、西北空军后勤部部长、兰州军区空军后勤部部长等职。 吴后祥是湖北黄冈市红安县的杰出人物,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奉献了一生。以下是其详细生平: 投身革命,崭露头角 吴后祥于1912年12月12日出生在红安县二程镇桐柏村周家田。当时的中国,内有封建军阀混战,外有列强侵略欺凌,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红安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深受革命思潮影响,吴后祥从小就目睹了家乡人民在反动统治下的悲惨境遇,心中早早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1929年2月,年仅17岁的吴后祥怀着对光明的渴望和对反动统治的愤恨,毅然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同年,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凭借着坚定的信仰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很快担任团支部委员。1931年4月,吴后祥正式转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将自己的一生与党的事业紧紧相连。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吴后祥从基层做起,先后担任高桥区13乡游击队长、少共区委书记、少先队大队长、区赤卫军团委书记等职。他在这些岗位上,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斗争,宣传革命思想,为巩固和扩大根据地贡献了力量。他带领游击队员们,利用熟悉的地形,巧妙地与敌人周旋,打击国民党反动势力和地方土豪劣绅,使得革命火种在当地得以熊熊燃烧。 随后,吴后祥担任鄂东北道苏维埃民警队长,负责维护根据地的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严格执法,清正廉洁,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和信任。1934年,他调任红28军224团连长,开始在正规部队中展现其军事才能。他率领连队参加了多次战斗,在战场上,他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以勇敢无畏的精神激励着战士们奋勇杀敌。后来,他还担任便衣队长,深入敌人后方,搜集情报,开展秘密斗争,为红军的作战提供了重要支持。 吴后祥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在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中,他经历了无数次残酷战斗,见证了战友们的牺牲,也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尽管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但他始终坚定信念,从未动摇过对革命胜利的信心。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后,吴后祥留在鄂豫皖地区,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与敌人展开了顽强斗争,保存了革命力量。 抗战烽火,磨砺成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吴后祥所在的部队被改编为新四军,他历任新四军第4支队教导营营长。他注重军事训练和思想政治工作,为部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基层军事骨干,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为革命培养更多人才,吴后祥后来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担任第7大队会计兼出纳。在这里,他不仅系统地学习了军事理论和政治知识,还负责大队的财务工作。他认真负责,精打细算,为学校的正常运转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之后,他又先后担任抗日军政大学第2分校供给处股长、供给主任,始终奋战在后勤保障一线,为抗战时期的军事教育事业默默奉献。 吴后祥深知后勤保障对于战争胜利的重要性。在担任供给处相关职务期间,他克服了物资匮乏、交通不便等重重困难,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物资,保障了学员和部队的衣食住行。他积极组织生产自救,带领大家开荒种地、纺纱织布,努力减轻根据地的经济负担,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解放战争,屡立战功 解放战争时期,吴后祥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供给部采办所长、教导旅商店经理等职。他充分发挥自己在经济工作方面的才能,通过采购、贸易等方式,为部队筹集了大量的物资和经费。当时,国民党对解放区实行经济封锁,物资供应极为困难,吴后祥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头脑和坚定的革命意志,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将急需的物资送到部队手中。 随着战争的推进,吴后祥又先后担任纵队留守处主任、处长、旅供给部部长、军供给部部长,军后勤部副部长等职务。他参与了多次重大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为部队的胜利进军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平津战役等战斗中,他精心组织物资运输,合理安排医疗救治,确保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还注重加强后勤部队的组织建设和纪律建设,建立了一套高效的后勤保障体系,使得部队在作战过程中无后顾之忧。 吴后祥在解放战争中,始终坚守后勤岗位,虽然没有直接在前线冲锋陷阵,但他所领导的后勤工作却如同部队的“生命线”。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建设祖国,再谱新篇 新中国成立后,吴后祥继续投身于国防建设事业。1952年5月,他担任西北军区空军后勤部部长。当时,新中国的空军建设刚刚起步,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吴后祥深知空军后勤保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他积极借鉴解放战争时期的后勤工作经验,结合空军的特点,大力加强西北军区空军的后勤建设。 他注重人才培养,选派优秀干部到国内外学习先进的后勤管理经验,同时在部队内部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后勤人员的业务水平。他还积极推动后勤装备的现代化建设,努力改善空军部队的物资供应和装备保障条件。在他的领导下,西北军区空军后勤部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保障体系,为空军部队的训练和作战提供了有力支持。 1955年,吴后祥调任兰州军区空军后勤部部长。他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深入基层部队,了解实际需求,针对兰州军区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和军事任务,制定了一系列适合当地情况的后勤保障措施。他积极组织部队开展生产自给活动,在戈壁荒漠中开垦农田,建立养殖场,改善了部队的生活条件。同时,他还加强了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为空军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955年9月,吴后祥被授予大校军衔,同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这些荣誉是对他多年来为革命和建设事业所作贡献的高度认可,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继续兢兢业业地工作,为国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离职休养,初心不改 离职休养后,吴后祥享受正军职待遇。但他始终关注着国家和军队的建设与发展,关心着老区人民的生活。他经常与身边的工作人员和来访的同志交流,讲述革命战争年代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后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吴后祥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他心中始终装着党和人民。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希望工程捐款,为老区的教育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建言献策。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年轻一代要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牢记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拼搏。 2009年2月3日,吴后祥因病在西安逝世,享年97岁。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他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一名开国大校,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前进的宝贵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