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山[公元1904年-1987年,开国大校] 湖北黄冈市红安县人物 徐青山,1904年出生,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觅儿徐家楼新屋湾人,曾用名显青,是一位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开国大校。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投身革命,崭露头角 徐青山早年生活困苦,但他心怀壮志,积极寻求改变命运和拯救国家民族的道路。1927年,他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这场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湖北省黄安、麻城两县农民举行的武装起义,是鄂豫皖苏区革命的开端,徐青山在起义中受到了革命思想的洗礼,坚定了革命信念。 1930年7月,徐青山正式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征程。1931年7月,他担任红4军10师政治部党委常委,开始在红军中崭露头角,参与部队的政治工作,为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发挥了作用。 长征岁月,艰难前行 1932年11月,徐青山随部队入川,在四川烟其场、苫草坝等地积极发动群众,组建了独立营,并担任营长。他深入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动员当地青年加入红军,为壮大红军力量做出了贡献。1933年9月,徐青山任师政治部党委书记,后又担任组织科科长、师党总支书记等职。他在这些岗位上,致力于加强部队党组织建设,发展党员,提高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此期间,徐青山参加了艰苦卓绝的长征。长征途中,环境恶劣,困难重重,但他始终坚定信念,跟随部队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为保存红军有生力量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抗战烽火,英勇奋战 抗日战争开始后,徐青山奉命率领一个连到山西榆地、太谷、平定三县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军事才能,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仅三个月内,就扩建了一个独立营、一个特务营,并组建了三个县总队,迅速打开了抗日局面,为建立稳固的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938年,徐青山进入延安总政治部锄奸训练队学习。在延安,他系统学习了锄奸工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结业后,他被分配到129师骑兵团任特派员,负责部队的锄奸保卫工作,保障部队的纯洁性和安全性,为部队顺利开展抗日作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抗日战争期间,徐青山始终战斗在抗日一线,他带领部队与日军展开了多次激烈战斗,凭借着出色的指挥和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为保卫祖国、抗击日寇贡献了力量,展现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的风采。 解放战争,屡立战功 解放战争时期,徐青山先后担任冀南军区385旅13团政治处主任、冀南军区卫生部主任、第58军卫生部政委等职。他在不同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为部队的政治建设和后勤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7年,徐青山曾带着300多名伤病员南下,历时一年后到达河南淮阳地区。在艰苦的行军过程中,他既要组织力量保障伤病员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又要应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和沿途的各种困难,最终成功将伤病员转移到安全地带,为解放战争保存了有生力量,展现出了卓越的组织能力和坚定的革命意志。 此后,徐青山继续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作用,他积极参与部队的各项工作,为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新中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所在的部队参加了多次重要战役战斗,他通过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激励广大官兵奋勇杀敌,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建国之后,建设祖国 新中国成立后,徐青山历任河南军区淮阳军分区干部管理部部长、军分区副政委等职。他致力于部队的干部管理和军分区建设工作,积极推动部队的正规化建设,培养和选拔优秀干部,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和保卫地方安全做出了贡献。 后来,徐青山担任解放军高级军械技术学校副政委,负责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他重视军事技术人才的培养,关心学校建设和发展,为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军械技术人才,为加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1955年9月,徐青山被授予大校军衔。这是党和国家对他多年来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高度认可和肯定。虽然他没有被授予将军军衔,但他以大校之衔,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国家和军队建设默默奉献。 晚年时光,不忘初心 1987年2月16日,徐青山因病在武昌逝世,享年83岁。他的一生,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的一生。 晚年的徐青山,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他始终关心国家和军队建设,保持着一名老共产党员的革命本色。他经常向身边的人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后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激励年轻一代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徐青山从一个普通的革命青年,成长为一名开国大校,他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等多个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岗位上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革命精神、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