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毅(1904年5月12日-2003年7月5日),男,汉族,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人,曾用名孙俊明,毕业于河南陆军军官学校。198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是中共七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7月5日在北京逝世。
孙毅:戎马一生的开国中将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上,孙毅将军宛如一颗耀眼的星辰,以其坚定的信仰、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书写了辉煌的人生篇章。1904 年 5 月 12 日,孙毅出生于河北省大城县城北街的一个普通家庭,原名孙俊明,号志明。他的成长历程,深深烙印着时代的沧桑,也见证了他为国家和人民不懈奋斗的伟大征程。
艰难成长,投身军旅
孙毅出生在一个七口之家,家庭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亲经营的小杂货铺,售卖油盐酱醋维持生计。幼年的孙毅,在六、七岁时便开始帮助父母分担家务,体会生活的艰辛。12 岁起,孙毅先后进入国民高小、县立高小读书,在学习过程中,他逐渐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世界的探索精神。然而,1920 年 10 月,家乡自然灾害频发,家庭陷入极度贫困,孙毅无奈之下,不得不放弃学业,离开家乡,踏上未知的旅途。
离家途中,孙毅满怀壮志,向同行伙伴提出将自己的名字 “孙俊明” 改为 “孙毅”,并解释道 “毅” 取自 “杀敌为果,致果为毅”,寓意着他对未来投身军事、奋勇杀敌的坚定决心。此后,孙毅四处漂泊,在福建省从事文书工作。即便工作忙碌,他也从未放弃自我提升,利用空闲时间勤奋练习写字,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不断充实自己。
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内革命与反革命斗争愈发激烈,各地军阀混战不休。面对紧张的战争形势,孙毅决定前往开封投奔胞兄,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但事与愿违,在开封未能找到合适工作的孙毅,与胞兄产生分歧后,毅然前往南关招兵处报名当兵,就此进入河南陆军军事学校,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
辗转磨砺,投身革命
在河南陆军军事学校学习一年后,临近结业时,直奉战争爆发。1924 年 9 月,奉系军阀张作霖挥军向直军发起猛烈攻势,孙毅作为直系军队的一员,奔赴战斗前线支援作战。在残酷的战斗中,孙毅不幸负伤,伤愈后被编入河南省第 1 混成旅第 1 团第 1 营担任书记官,不久后又接任骑兵营书记长。
1926 年,孙毅所在部队驻防许昌。军阀混战导致时局动荡不安,孙毅深感前途迷茫,于是决定离开部队,在许昌闲住。经过一番波折,1928 年 1 月,孙毅加入冯玉祥的第 23 军,担任上尉办事员。因其工作效率极高,两个月后便被提升为少校参谋。在此期间,孙毅结识了军参谋长李炎的助手赵博生,两人志同道合,结下深厚友谊。后来,军参谋长阵亡,赵博生接任军参谋长一职,孙毅也随之被升为中校团副。
1929 年 7 月,孙毅因病住进西安陆军医院。出院后,他在蚌埠市石友三部队教导队担任少校教官。然而,教导队很快解散,孙毅北上求职却一无所获。在家修养一段时间后,他前往开封寻找工作机会,在那里,他第一次听闻共产党组织,心中对革命的向往开始萌芽。1931 年 3 月初,孙毅在报纸上看到好友赵博生的消息,便前去投奔。在赵博生的安排下,孙毅进入第 26 路军参谋处担任少校参谋。
当时,日军侵占辽宁、吉林两省大片土地,蒋介石却下达 “不要抵抗,即使被勒令缴械投降占入营房,均可听其自便” 的训令,此举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第 26 路军官兵纷纷要求打回东北,保卫家乡。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赵博生,联合孙毅等人,于 1931 年 12 月毅然发动宁都起义,并向全国通电:第 26 路军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起义成功后,第 26 路军被编为红 5 军团,孙毅担任第 14 军侦察科科长,从此踏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道路。
坚定信念,长征建功
1932 年 1 月,军团派遣孙毅带领 200 多人前往瑞金参观红军队伍。期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中央军委委员、红军总政委周恩来等领导亲切接见了孙毅一行人。彼时,红 5 军团内部存在一些派系和小集团活动,上级决定对其进行整编,这导致许多军团成员选择离开。但孙毅深刻认识到旧军队与红军的本质区别,他坚定地选择留下来,决心为红军事业贡献力量。此后,孙毅先后担任红 41 师参谋长、第 13 军 38 师参谋长、第 14 军司令部谍报科科长以及红军学校军事教员等职务。1933 年 5 月,孙毅在红军学校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他的革命信念更加坚定。
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战略转移,踏上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长征出发前,中央军委教导师师长张经武告知孙毅,因部队马匹数量有限,他被取消了骑马资格。面对这一情况,孙毅毫无怨言,他深知长征任务艰巨,物资匮乏,行军途中,他时刻关注行军秩序,仔细检查各队掉队人员,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靠双脚一步一步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路。
1936 年 1 月下旬,中国共产党中央决定红一方面军以 “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 的名义东渡黄河,旨在推动抗日运动,扩大革命力量。孙毅在此次行动中担任渡河司令,负责安排渡河部队。在他的精心指挥下,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奋战,政治部 60 余人全部安全渡过黄河,为后续行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抗战烽火,英勇奋战
1937 年 9 月 24 日,孙毅担任八路军 115 师 343 旅参谋长。不久后,他与林彪等人率领八路军奔赴平型关。9 月 25 日早晨六点左右,部队准时出发,七点左右与板垣师团正式交战。战斗中,八路军充分发挥近战优势,大量使用手榴弹重创敌人。下午两点半左右,孙毅通过电台向毛主席发报,汇报战场情况:歼灭敌人一千多,缴获汽车一百多辆。截至晚上六点多,这场战斗以八路军毙敌一千多人、自身伤亡六七百人的代价取得胜利,打破了 “日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
1940 年 6 月,孙毅被任命为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校长。在陈庄办学的 5 年时间里,孙毅倾尽全力,为中国共产党军队培养了 2 万余名军政干部,其中包括 66 位共和国将军。他的辛勤付出,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储备了大量优秀人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战争,屡立战功
1946 年 5 月,国民党第十一战区调集平津地区约五千兵力,向大清河北的胜芳镇发动进攻。孙毅亲临胜芳镇,仔细察看地形,精心构筑工事,并提出 “内线近战防守、外线迂回进攻” 的十二字作战方针。他部署九分区、十分区的部队负责内线防御,同时安排军区独七旅和回民支队在外线打击敌人。在孙毅的指挥下,中国军队英勇奋战,最终国民党军失败,于 30 日夜间全线撤退。此次战役,中国军队毙伤俘敌 1500 余人,击毁坦克 3 辆,缴获轻机枪 32 挺、子弹 14800 发、炮弹 130 发,受到晋察冀军区通令嘉奖。
1946 年 12 月,为保卫固安,孙毅命令十分区部队坚守县城,安排独七旅、独八旅各一部在固安和北平之间游动,袭扰和钳制敌人。9 日上午,国民党官兵万余人从北、西、南三面包围县城,并用强大炮火向西门猛攻,连续发起 17 次冲锋。孙毅带领守城部队毫不畏惧,凭借刺刀和手榴弹顽强抵抗,成功将敌人的进攻一次次顶了回去。
1947 年 4 月,敌人再次纠集重兵入侵大清河北,孙毅再度组织胜芳保卫战。从 4 月 8 日到 15 日,孙毅指挥军队巧妙钳制了敌人七个师共 13 个团的兵力,毙伤敌 2300 余人。敌人在遭受重创后连连败退,企图南下增援。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沿途狙击,破铁路、炸火车,迫使敌军最终放弃了南援的企图。
1947 年 11 月 6 日拂晓,石家庄战役打响。在这场战役中,冀中两个独立旅参与攻城,冀中独九旅及军分区部队在定县南北地区负责打援。孙毅昼夜坚守作战室,精心指挥冀中军民全力作战,为解放石家庄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8 年 2 月,孙毅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第 7 纵队司令员。同年 11 月 13 日晚,孙毅指挥战士们趁敌人不备,在保定城下从突破口向国民党守军发起猛烈进攻。经过 4 天激烈战斗,共毙伤国民党 1000 余人,俘获大批枪支弹药。1949 年 1 月,在东北野战军攻打天津时,孙毅设法获得天津城防的工事图,并及时将其送到平津前线指挥部,为平津战役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同年 8 月,河北军区成立,孙毅担任司令员,继续为保卫和建设地方贡献力量。
建国贡献,高风亮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孙毅先后担任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华北军区副参谋长、中央军委军校部副部长、训练总监部外训部副部长、出版部部长以及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副部长等重要职务。1951 年 7 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周年,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致电时任第六高级步兵学校校长的孙毅,要求其带队训练 400 至 500 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孙毅接到任务后,立即主持召开校党委扩大会议,决定以第三十二步兵学校为基础,组建赴京受阅临时训练大队。在他的精心组织和严格训练下,第六高级步兵学校的阅兵方队顺利通过国庆阅兵指挥部的检验,以整齐的步伐、昂扬的姿态展现了人民军队的风采。
1955 年,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评衔前,大多与孙毅有着相似经历的战友都被授予上将军衔。然而,孙毅心怀谦逊,主动给组织写信,表示:“我只有从劳之苦而乏建树之功,评衔宁低毋高,授我少将足矣。” 组织经过综合考量,考虑到他的资深望重,最终授予孙毅中将军衔,同时他还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这些荣誉是对他为革命事业卓越贡献的高度认可。
在 “文化大革命” 期间,孙毅遭受冲击,被错误打成 “三反分子”,并于 1969 年 7 月被下放至西安飞机发动机制造厂劳动锻炼。但他始终坚定信念,对党和国家充满信心。粉碎 “四人帮” 之后,孙毅的冤案得以平反。1978 年 3 月,孙毅重新投入工作,担任中国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同年 6 月被中央军委任命为总参谋部顾问。1981 年至 1984 年间,孙毅先后三次主动请辞总参顾问职务,他希望能够集中精力投身于青少年教育事业,为培养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1982 年 10 月,中共中央批准了他的请求。此后,孙毅将全部心血倾注在青少年教育工作上,他经常深入学校、社区,给青少年讲述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1987 年,孙毅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这一荣誉是对他晚年继续发光发热、无私奉献的充分肯定。1988 年,孙毅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3 年 7 月 4 日 13 时 50 分,孙毅将军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 100 岁。孙毅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他文韬武略,身经百战,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他留下的《走向征途》《孙毅将军自述》等作品,成为后人了解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珍贵资料。他的崇高精神和伟大品质,将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