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李莲英

中国古代十大太监
李莲英
李莲英[清][公元1848年-1911年,中国古代十大太监]+像 河北廊坊市大城县人物
李莲英(1848年11月12日—1911年3月4日),原名李进喜,道光二十八(1848)年出生于顺天府大城县(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贾村),祖籍山东齐河。清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翌年入宫。同治六年,受封二总管。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在宫中期间,深得慈禧太后器重,太后甚至打破“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的皇家祖制,封为正二品总管太监,统领全宫所有宦官。
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宣统元年61岁时,为慈禧守孝百日后隐退。宣统三年卒,享年63岁。
李莲英:晚清宫廷的风云宦臣
在晚清波谲云诡的宫廷舞台上,李莲英宛如一颗独特的棋子,深刻影响着宫廷的权力格局与诸多事件走向。1848 年 11 月 12 日,李莲英呱呱坠地,原名李英泰,出生于直隶省顺天府大城县(今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他的一生,与晚清的衰落、动荡紧密交织,充满了传奇色彩,其权势与影响力在太监群体中极为罕见 。
贫寒童年,踏入宫廷之路
追溯李莲英的家族渊源,大明永乐年间,李家祖先从山东青州府齐河县迁至直隶河间府大城县。到了李莲英出生时,家境已十分贫寒。咸丰三年前后,为谋求生计,李莲英一家人搬至北京,在西直门外堂子胡同开设 “永德堂李皮作坊”,并居住在海淀区青龙桥地区颐和园北面的大有庄。生活的困苦,让年幼的李莲英早早体会到世间艰辛,也为他日后入宫埋下伏笔。
1854 年,年仅 6 岁的李莲英,经同为河间府人的御前总管太监沈兰玉牵线,找到北京从事阉割手术的 “小刀刘”,毅然完成 “去势” 手术。术后,他归家调养,这段经历对年幼的他而言,无疑是巨大的身心创伤。1855 年,沈兰玉将李莲英安排进郑亲王端华的府邸,此时李莲英从本名李英泰改名为李进喜。在王府中,他开始接触宫廷侍奉的相关事务,初步学习如何察言观色、伺候主子,这段经历为他日后在皇宫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1857 年,借助各王府向紫禁城敬献 “见习” 期满、培训合格小太监的契机,沈兰玉正式将李莲英带入皇宫。入宫后,李莲英拜刘多生为师,认安得海为师哥,在他们的教导下,系统学习宫中规矩、礼仪以及各项差事技能。初入宫时,李莲英被安排在奏事处当差,负责传递一些宫廷内的消息和文件等。1860 年,他被调到东路东六宫的景仁宫,伺候婉贵妃。同年夏天,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咸丰皇帝以 “秋狝木兰” 为名,携众人从圆明园逃亡热河,李莲英也在这支逃亡队伍中。一路的颠沛流离,让他深刻见识到宫廷在面对外敌时的慌乱与无奈。1861 年,咸丰帝病逝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后,李莲英随两宫太后返回北京,宫廷局势随之发生巨大变化,这也为李莲英的命运转折埋下了伏笔 。
侍奉慈禧,权倾一时之路
1864 年 4 月 20 日,对于李莲英而言,是命运的重大转折点,他正式被调到长春宫慈禧太后御前当差。慈禧太后亲自为其起名 “连英”,后世人讹传为 “莲英”。自此,李莲英开启了长达四十余年侍奉慈禧太后的生涯,并逐步走向权力巅峰。
初入慈禧身边,李莲英只是众多侍奉太监中的普通一员,但他聪明过人、秉性乖巧,极为擅长察言观色、揣摩慈禧心思。在慈禧太后处理宫廷事务、面对朝廷纷争时,李莲英总能恰到好处地提供服务与支持。例如,在慈禧太后与慈安太后两宫并尊的复杂局面下,李莲英巧妙周旋,既忠诚于慈禧,又不过分张扬,深得慈禧赏识。1868 年 7 月,李莲英被授予八品顶戴,然而,其晋升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同年 8 月 7 日,外出为同治帝大婚置办龙袍等物的安得海,因违背祖制、擅离京师,被山东巡抚丁宝桢在济南正法。受此事件牵连,李莲英等一众有官职的太监均受罚俸处分。一个月后,多数受罚太监陆续解除处分,可李莲英又因 “滑懒不当差” 被革去八品顶戴及钱粮,直到 12 月才恢复原职 。
1872 年,李莲英迎来发迹期。凭借之前积累的经验与对慈禧太后喜好的精准把握,他升职迅速。这一年 9 月 21 日,李莲英被赏戴六品顶戴花翎,食月薪银八两五钱。1874 年 3 月 10 日,他被任命为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按清宫旧制,太监进宫服役满三十年且无大过失者,才有机会选补首领太监,而李莲英此时进宫仅十七年,足见慈禧太后对他的青睐。同年 9 月 15 日,李莲英被赏戴四品顶戴花翎,11 月 12 日,又被加赏貂皮马褂。此后,李莲英虽偶有因差错受罚,但总体上恩宠不断。1879 年 12 月 28 日,31 岁的他被任命为储秀宫四品花翎总管,赏食月薪二十两。1881 年 10 月 14 日,再度被赏加三品顶戴花翎,赏月薪二十八两 。
卷入漩涡,备受争议之路
1886 年 4 月,北洋大臣李鸿章奏请慈禧太后钦派大臣校阅北洋海军,慈禧决定派遣总理海军大臣醇亲王奕譞前往。因奕譞身份尊贵,需加派太监、御医随行。奕譞为减少慈禧猜忌,主动请求李莲英随行,这一请求获慈禧应允。于是,李莲英陪同奕譞于 4 月 13 日抵达天津,会同李鸿章乘军舰出海,巡视大沽、旅顺口、威海卫、烟台等地,5 月 1 日回京复命。然而,按照清朝制度,亲王主持的同等规模阅兵大典,并无派太监随行先例,此举在朝廷引发轩然大波 。
监察御史朱一新于 8 月 24 日借山东、山西、河北等省水灾,上奏指责李莲英随行参加阅军大典的行为,反复强调太监只善逢迎,望勿重蹈唐朝太监监军覆辙。奏折呈上后,慈禧极为不满,次日颁布懿旨为李莲英解释,并斥责朱一新危言耸听,要求其拿出确切证据。因朱一新只是听闻,拿不出李莲英干预政事的证据,最终被降为主事。1888 年,江苏学政王先谦又以太监李莲英大肆招摇为由奏请惩戒,同样因无实证,慈禧未予回复 。
1894 年,甲午战争爆发,李鸿章操练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陕西道御史恩溥、福建道御史安维峻、吏科给事中褚成博等人纷纷参奏李鸿章及北洋将领贻误军机、丧权辱国,同时指责李莲英受贿包庇这批将帅。同年 11 月,安维峻上奏指出李莲英干涉慈禧太后政策决断,并要求严惩李鸿章。慈禧震怒,以皇帝名义发谕,指责安维峻无中生有,将其革职发往军台,李莲英未受此次风波波及 。
位极人臣,显赫一时
1889 年 10 月 1 日,李莲英被赏食三十八两月薪,1890 年 6 月 17 日,奉旨再加添银十两,共食月薪银四十八两。1894 年正月初一,慈禧太后打破 “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 的皇家祖制,封李莲英为正二品总管太监,统领全宫所有宦官,李莲英至此成为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 。
登上权力巅峰的李莲英,在宫廷内的影响力达到极致。各宫太监、宫女对他敬畏有加,朝廷官员也多有忌惮。例如,江宁织造每次织办服装衣料,需向太监请示并领回画样,李莲英便在此环节敲诈钱财。1886 年 8 月 3 日,江宁织造驻京人员来煜在给江宁织造广厚的信中称,李莲英借拿图样环节勒索白银 120 两,且极难应付 。
晚年落幕,繁华终成泡影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李莲英随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逃往西安,其在酒醋居胡同的房子被法国侵略者烧毁。1901 年,众人返回北京,慈禧太后从内务府宫房拨出黄化门和棉花胡同共三个院子一百多间房子赏给李莲英。1906 年初冬,李莲英母亲病故于北京西直门内棉花胡同宅邸,慈禧太后给其放丧假 40 天,回乡料理丧事 。
1908 年 10 月 22 日,慈禧太后病死于西苑仪鸾殿,李莲英奉隆裕太后懿旨处理慈禧太后丧事。办理完丧仪,并为慈禧太后守孝一百天后,李莲英回家养老的请求获批准,得以带原薪六十两钱粮回家为民。离开宫廷的李莲英,失去了往日的权势与繁华,生活归于平淡。1911 年 2 月 4 日,李莲英去世,终年 63 岁。经李氏后人报丧,隆裕太后下令赏银千两,并将其葬于京西恩济庄太监茔地 。
李莲英的一生,充满了争议。清朝官员安维峻、朱一新、陶模、王先谦等均指责他干涉政治;但在宫内其他太监嫔妃眼中,他保护过很多人,评价较为正面。由于后世对慈禧太后评价普遍负面,李莲英也常被描述为阿谀逢迎、仗势欺人的负面形象。然而,抛开这些争议,李莲英作为晚清宫廷的重要人物,其一生见证了清朝的衰落与变革,在宫廷政治、经济等多方面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成为研究晚清历史绕不开的关键人物 。
上一篇:李春岩下一篇:孙毅
道光帝第八子
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堂弟
已革端郡王载漪第五子
惇勤亲王爱新觉罗·奕誴第五子
清代商人,世博会中国第一人
晚清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
晚清明将
道光皇帝之孙
贝勒爱新觉罗·载瀛长子
爱新觉罗·常宁第四子
清末小刀会首领
清朝广东水师提督
山西省委原书记
2000年悉尼奥运会冠军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士
脱口秀演员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国务院总理
西夏政权的奠基者
晚清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
原国务委员
台湾地区前领导人
唐宪宗时期殿中侍御史
无产阶级革命家
龙岗区人物
中国古代十大太监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清末康有为门生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香洲区人物
辛亥革命红花岗四烈士之一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中国古代十大太监
中国近代报刊出版家、政论家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