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岩:神经病学领域的卓越领航者
在我国医药卫生领域,李春岩院士宛如一座巍峨的丰碑,以其卓越的科研成就、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神经病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38 年 9 月 15 日,李春岩出生于河北廊坊市大城县,这片燕赵大地赋予了他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对医学事业的无限热忱,使其在神经病学领域深耕不辍,成为一代医学大家。
年少立志,开启医学探索之旅
李春岩自幼成长在大城县,年少时期,他便目睹了周围百姓因疾病所遭受的痛苦,这在他心中埋下了从医救人的种子。1954 年,李春岩考入廊坊大城县第一中学,在中学阶段,他勤奋刻苦,成绩优异,尤其对生物、化学等学科展现出浓厚兴趣。凭借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对医学的向往,1957 年,李春岩顺利考入河北医学院医疗系,正式踏上了医学求学之路。
在河北医学院的五年时光里,李春岩如饥似渴地汲取医学知识。课堂上,他全神贯注聆听教授们的讲解,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课后,他一头扎进图书馆,查阅大量医学典籍和前沿文献。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虽枯燥,但他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将每一门课程都学得扎实透彻。同时,他积极参与临床实践,在附属医院跟随带教老师查房、问诊、治疗患者,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通过实践,他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在医学道路上继续探索的决心。1962 年,李春岩以优异的成绩从河北医学院毕业,并留校在河北医学院第二医院(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工作,开启了他辉煌的医学职业生涯。
赴美深造,拓宽医学视野
工作后的李春岩,在临床一线兢兢业业,不断提升自己的医疗技术。然而,他深知医学发展日新月异,要想在神经病学领域取得更大突破,必须拓宽视野,接触国际前沿知识。1988 年,李春岩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他获得了前往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神经内科研修的机会。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在全球医学教育和科研领域享有盛誉,拥有顶尖的科研设备和优秀的科研团队。在美期间,李春岩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积极参与实验室的科研项目,学习先进的科研技术和方法。与国际顶尖学者的交流探讨,让他接触到了神经病学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思路和理念,极大地拓宽了他的科研视野。同时,他深入学习美国先进的临床诊疗模式,观察如何将最新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两年的研修时光,李春岩收获满满,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科研能力,也为日后回国开展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研突破,改写格林 - 巴利综合征认知
回国后,李春岩全身心投入到神经病学的科研与临床工作中。当时,格林 - 巴利综合征(GBS)是河北省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但其病因不明,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挑战。李春岩决心攻克这一难题,带领科研组对 GBS 展开了病因学、病理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等全方位系列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李春岩展现出非凡的毅力和严谨的科研态度。他通过对 2000 余例患者的临床细致观察,以及对 300 余例 GBS 患者神经电生理学和 25 例尸体解剖资料的深入分析,发现 GBS 不仅存在传统认知中的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病变,还存在以急性原发性运动神经轴索变性为特征的病理改变。经过反复研究论证,他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并命名了急性运动轴索型 GBS 这一新亚型,将其命名为急性运动性轴索型神经病(AMAN)。
为了探寻 AMAN 的病因,李春岩带领团队付出了巨大努力。他们采集了 700 余份标本,经过千余次培养,终于从病人粪便中成功培养出空肠弯曲菌。随后,又利用该菌及菌体成份脂多糖诱发出 AMAN 的动物模型,证实了空肠弯曲菌是急性运动性轴索型神经病的病因之一。此外,李春岩对 GBS 易感性与 HLA 多态性的关系进行研究,揭示了 HLA—B35、B15 等位基因与轴索型 GBS 的易感性关联。
李春岩的这一系列研究成果具有重大意义,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3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18 篇,论文影响因子最高达 9。该课题研究成果于 1994 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 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了河北省卫生系统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零的突破,也是当时全国神经内科学界的最高成果奖。此后,该课题的系列研究成果还先后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 年)和三等奖(1998 年)。李春岩作为中国的唯一代表,先后六次应邀赴美国、德国、瑞士等国参加国际专题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与发言,其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与赞誉。美国和加拿大专家多次来华与李春岩率领的科研组进行学术交流,并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协作关系。
持续深耕,探索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奥秘
在攻克 GBS 难题后,李春岩并未停下科研的脚步。他将目光投向了神经科另一疑难疾病 ——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ALS 俗称 “渐冻症”,患者会逐渐出现肌肉无力、萎缩,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李春岩带领他的科研小组知难而进,致力于 ALS 的发病机理及治疗对策的研究。
他们不畏艰辛,首先在国内成功建立了 ALS 体外器官培养技术,为研究 ALS 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引进国际上公认的转基因小鼠模型,通过对这些模型的研究,深入探索 ALS 的发病过程和潜在治疗靶点。虽然该领域的研究充满挑战,但李春岩坚信,只要持之以恒,定能在 ALS 的发病机制、诊断和临床治疗等方面取得突破,为众多 ALS 患者带来希望。
教学育人,培育医学栋梁之材
除了在科研和临床领域成果斐然,李春岩还十分重视医学教育,积极投身教学工作。他深知,医学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的传承。在教学过程中,他治学态度严谨,亲自为下级医师设计科研题目,耐心指导实验,将自己丰富的科研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多年来,李春岩培养了硕士研究生 13 名,博士研究生 7 名。他的学生们在他的悉心教导下,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研技能,更传承了他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的精神。这些学生如今已在全国各地的医疗、科研岗位上发光发热,成为我国神经病学领域的中坚力量。
此外,李春岩积极创办了国家级统计源专业刊物《脑与神经疾病杂志》,为神经病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他还主编出版了 170 万字的《实用神经疾病诊疗学》,该书内容丰富,涵盖了神经病学领域的众多前沿知识和临床经验,成为广大神经科医生的重要参考书籍。
德艺双馨,铸就医学楷模
在临床工作中,李春岩始终坚守医者仁心,几十年如一日地为患者服务。他具有高超的医疗技术水平,无论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还是复杂疑难病症,他都能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准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他坚持定期查房,认真倾听患者的诉求,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患者温暖和安慰。对于疑难病例,他定期组织会诊,与同事们共同探讨最佳治疗方案,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服务,受到了广大患者的衷心称颂和同行的高度钦佩。
李春岩在医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他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委员会常委,河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物理医学杂志》《脑与神经疾病杂志》等八家专业杂志的编委,是国际神经病学权威组织 —— 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唯一的中国会员。1992 年、1993 年他被评为石家庄市劳动模范、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5、1996 年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97 年获石家庄市优秀知识分子、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8 年获河北省省长特别奖;2001 年被评为河北省医药卫生行业唯一的 “燕赵学者”,并于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9 年 9 月,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 纪念章。他所率领的格林 - 巴利综合征科研组先后被评为河北医科大学先进集体,河北省高等学校科技工作先进集体,所在科室被评为河北省首批 4 个 “燕赵特聘岗位” 之一。2016 年,李春岩 “运动神经元病发病机制与治疗创新团队” 被评为河北省 “高层次创新团队”。
李春岩院士用一生的时间诠释了对医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他在神经病学领域的科研突破,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福音;他的教学育人,为我国医学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的高尚医德,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的楷模。他的名字和功绩,将永远铭刻在我国医学发展的史册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医学工作者为攻克医学难题、守护人民健康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