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赛音巴雅尔(1938 - 2016年),蒙古族,1938年8月出生于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好仁苏木太平山嘎查。1956年,他踏上工作岗位,并于1972年3月23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从内蒙古师范学院蒙文系毕业之后,特·赛音巴雅尔的职业履历丰富多元,先后担任教师、干部、编辑、记者,还曾在中央少数民族翻译局担任翻译,后来出任《民族文学》副主编,拥有编审职称。在学术与行业领域,他担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蒙古文学学会学术委员,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早在1955年,特·赛音巴雅尔便开启了文学创作之路,创作成果丰硕。他著有诗集《春天》《花果之乡》《红豆树下》《太阳和月亮的儿女》《特·赛音巴雅尔诗选》;论文集《大海集》《特·赛音巴雅尔评论选》;小说散文集《啊,额吉河》《红峰驼》《晨鸟》《九十九粒红豆》《特·赛巴雅尔散文选》《特·赛音巴雅尔小说选》;电影文学剧本《高高的蒙曦山》 ,还完成了汉译蒙的长篇小说《桥隆飙》《大战冰峰》《我和父亲上教堂》、《唐诗一百首》《革命烈士诗抄》等作品。
在学术研究方面,特·赛音巴雅尔成就斐然。1976年,他调入中央少数民族语文翻译局,深度参与《马恩选集》(1 - 4卷)、《列宁选集》(1 - 4卷)、《斯大林选集》《毛泽东选集》第5卷、《周恩来选集》蒙古文版的翻译审定工作。1980年,担任《民族文学》杂志社副主编、编审,成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一级专家。他还主编了系列三部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史,分别是《中国蒙古族当代文学史》《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其中,前两部开创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先河,填补了文学史空白;第三部则将少数民族作家及其作品系统化研究并融入中国当代文学史。这两部开创性的文学史分别荣获1990年、1996年全国少数民族文学优秀著作、优秀成果奖。1999年9月,系列三部文学史的修订版作为国庆50周年献礼图书出版,在国内外引发广泛影响。
在文学创作领域,特·赛音巴雅尔同样收获诸多荣誉。他的散文《晨鸟》于1984年荣获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论文《欣欣向荣的中国蒙古族当代文学》在1987年获得全国蒙古族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特写《鸽子》在1989年获全国国庆40周年征文民族团结进步奖。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特·赛音巴雅尔以其卓越的文学创作、翻译与学术研究成就,在蒙古族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