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旭日干

中国工程院院士

旭日干

旭日干[公元1940年-201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像 内蒙古自治区 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
旭日干(1940年8月24日—2015年12月24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右前旗,家畜繁殖生物学与生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内蒙古大学原校长。
1965年旭日干从内蒙古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到内蒙古农牧科学院工作;1968年至1970年担任内蒙古生产建设委员会科技组工作组长;1970年至1971年担任伊克昭盟准格尔旗沙圪堵公社科技干事;1972年至1993年在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研究中心主任、院长;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至1984年公派赴日本兽医畜产大学留学,并获得兽医学博士学位;1985年回国后主持创建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1990年至1996年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993年至2006年担任内蒙古大学校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至2014年担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党组成员;2015年12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旭日干:草原之子的科研传奇与家国情怀
1940年8月24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的一个普通蒙古族家庭,旭日干呱呱坠地。彼时的中国,正深陷于民族危亡的艰难时刻,东北大地在日寇的铁蹄下饱受蹂躏。这个诞生于动荡岁月的生命,带着草原人民特有的坚韧与质朴,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注定要为改变家乡乃至国家的面貌,在科学的领域里踏出一条不凡之路。

幼年的旭日干,生活充满了艰辛。家乡的土地虽广袤无垠,却难以抵御战争带来的创伤与贫困。然而,即便物质匮乏,家庭和草原文化中对知识的尊崇,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求知的种子。蒙古族悠久的历史传承、对自然的敬畏与探索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让他从小就对身边的世界充满好奇,渴望通过学习去认知更广阔的天地。

在当地简陋的学校里,旭日干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学习热情和天赋。尽管教学条件艰苦,书籍稀缺,但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课堂上,他专注听讲,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课后,他常常独自思考,回味所学内容,遇到不懂的问题,便四处求教。凭借着这份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他在学业上一路高歌猛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乌兰浩特二中。这所蒙古族完全中学,有着相对优越的基础设施和浓厚的学习氛围,为旭日干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平台,进一步激发了他的学习潜能。

中学时代的旭日干,不仅在学业上表现出色,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他深入了解家乡畜牧业的现状,看到传统养殖方式效率低下,牧民们生活困苦,心中便萌生出要用知识改变这一现状的强烈愿望。这种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感,成为他日后投身家畜繁殖生物学研究的强大动力源泉。

1960年,成绩优异的旭日干凭借自身努力,成功考入内蒙古大学生物系。在大学里,他如鱼得水,接触到了更系统、更深入的生物学知识。课堂上,教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激发了他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图书馆里,丰富的藏书让他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如痴如醉。他每天早早来到教室,抢占前排位置,不放过老师讲解的任何一个细节;课后,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图书馆,在知识的世界里尽情遨游。

大学期间,旭日干不仅刻苦学习专业知识,还积极参加科研实践活动。他主动参与到学校组织的一些科研项目中,从最基础的实验操作做起,虚心向老师和学长学姐请教。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他的努力和才华得到了老师们的高度认可,为他日后的科研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5年,旭日干以优异的成绩从内蒙古大学生物系毕业,随后被分配到内蒙古农牧科学院工作。在这里,他正式开启了自己的科研生涯,全身心投入到家畜繁殖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中。当时,我国畜牧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家畜繁殖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旭日干深知,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

然而,科研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那个物质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科研条件极其艰苦。实验室设备陈旧,试剂短缺,实验动物也难以获取。但旭日干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没有先进的设备,他就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实验器具;试剂短缺,他就想方设法寻找替代品;实验动物不足,他就四处奔波,联系养殖场。

在研究过程中,旭日干发现,传统的家畜繁殖方式存在诸多弊端,难以满足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前沿的胚胎工程技术,决心探索一条新的家畜繁殖途径。当时,哺乳动物体外受精属于世界性的重大课题,尽管上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先后育成了“试管兔”和“试管婴儿”,但在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家畜羊的体外受精试验,却一直没有获得成功,关键技术难以突破。

1982年,一个难得的机遇降临到旭日干身上。国家公派他赴日本深造,专攻家畜繁殖生物学。这个消息让旭日干兴奋不已,他深知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将对自己的科研事业产生深远影响。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为祖国畜牧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旭日干踏上了前往日本的求学之路。

在日本,旭日干进入了日本兽医畜产大学(后改名为日本兽医生命科学大学)及日本农林水产省畜产试验场进修。当时,日本学者花田章博士正在进行山羊体外受精研究,但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国际上对山羊体外受精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关键问题在于牛、羊等家畜的精子在体外没有与卵子结合的能力。花田章发现了旭日干这个勤奋且极具潜力的中国人才,便把这项极具挑战性的研究任务交给了他。

面对这项艰巨的任务,旭日干没有丝毫退缩。他深知,这不仅是对自己科研能力的考验,更是为祖国争光、推动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在日本的两年时间里,旭日干的生活学习每天都是两点一线——从宿舍到实验室。在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每天工作13至17小时,用废寝忘食来形容也毫不夸张。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对所有前人的牛羊体外受精试验方法和相关资料进行系统研究分析,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常人难以想象。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旭日干始终没有放弃。终于,在一次实验中,他在显微镜下发现了一个让人喜出望外的现象:在药物的诱导下,山羊卵子在体外受精成功了!那一刻,他激动得热泪盈眶,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紧接着,他马不停蹄地开始了试管山羊的试验。这需要他每天都细心观察母羊的细微“异样”,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可能影响实验的成败。就这样,在他的精心照料下,1984年3月9日,世界上首例“试管山羊”顺利诞生。这一成果轰动了国际学术界,将国际胚胎工程技术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旭日干也因此被誉为“世界试管山羊之父”。

1985年,旭日干学成归国。当时,日本的试验场和学校为了挽留他,给出了丰厚的薪资待遇和优越的科研条件,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在旭日干心中,他自始至终都是草原人民的儿子,祖国和家乡才是他的根,那里的畜牧业发展正需要他的力量。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祖国,回到内蒙古。

回国后,旭日干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主持创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高科技研究基地——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在国内,他率先开展了以牛、羊体外受精为中心的家畜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的研究。尽管国内的科研条件与日本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他凭借着在日本积累的经验和坚定的信念,带领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1989年,对于旭日干和他的团队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他们成功地培育出我国首批“试管绵羊”和“试管牛”,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这一成果的取得,不仅为我国畜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动力,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胚胎工程技术领域的实力。在此基础上,旭日干还创造性地提出牛、羊“试管胚”工厂化生产和规模化移植的一整套技术路线,并进行了中试开发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专家一致认为,这一科研成果的许多技术指标达到甚至超过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

然而,旭日干并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深知,科学研究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为畜牧业发展带来更大的突破。此后,他深入进行家畜体细胞克隆与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这一领域的研究难度更大,风险更高,但旭日干毫不畏惧。他带领团队日夜奋战在实验室里,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探索,终于培育出了一批体细胞克隆牛、克隆羊和转基因牛、羊。这些成果的取得,为提升我国养殖业科技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我国畜牧业向现代化、高科技化方向发展。

除了在科研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外,旭日干还十分注重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1993年至2006年,他担任内蒙古大学校长期间,以敏锐的思想,提出了明确的办学目标,主持实施了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计划。他深知,一所大学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学术氛围。因此,他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创新,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同时,他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在他的领导下,内蒙古大学的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学规模成倍扩大,办学实力明显增强,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旭日干始终坚持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着每一位学生。他对学生要求严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他经常鼓励学生要勇于探索,敢于挑战未知领域。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许多学生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成为了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旭日干的一生,是为科学事业奋斗的一生,是为祖国和家乡畜牧业发展无私奉献的一生。他曾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一等、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乌兰夫奖金奖、台湾光华科技基金奖、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美国杜邦科技创新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国家“863”高科技计划突出贡献奖、并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两次)、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优秀校长、呼和浩特市十佳市民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是对他一生努力和贡献的高度认可。

2015年12月24日,这位为科学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的杰出科学家,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旭日干的离去,让整个科学界和教育界陷入了悲痛之中。然而,他留下的宝贵科研成果和崇高的精神品质,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如今,内蒙古大学的校园里,那座象征着他科研成就的“世界首例试管山羊”雕像,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他为科学事业奋斗的光辉历程。他的故事,也将作为一段传奇,在内蒙古草原上代代相传,激励着更多的草原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各自的领域里努力拼搏,创造辉煌。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央政治局常委
原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辽宁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才华横溢的艺术大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黑龙江省委书记
中国著名歌唱家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原副主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北京市委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陕西省委原书记
国务院原副总理
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宝级国剧名伶
原卫生部副部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