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刘正东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正东
刘正东[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冶金与材料专家]+像 内蒙古自治区 兴安盟突泉县人物
刘正东,1966年10月6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钢铁冶金与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
刘正东于199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并考取钢铁研究总院研究生;1993年硕士毕业后进入钢铁研究总院特殊钢研究所工作;1996年前往加拿大留学;2001年获得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2002年担任钢铁研究总院特殊钢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2年至2018年担任钢铁研究总院特殊钢研究所副所长;2018年担任钢铁研究总院首席专家;201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正东,1966 年 10 月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他是满族,原属吉林白城。以下是对他生平的详细介绍:

早年经历
刘正东出生在突泉县一个普通家庭。尽管生活条件并不优渥,但他从小就展现出了极高的学习天赋和刻苦努力的精神。在学校里,他始终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85 年,刘正东参加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机械系金属压力加工专业,成为了突泉县第一个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这在当地引起了轰动,也为家乡的学子们树立了榜样。

在清华大学的学习生涯中,刘正东充分展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术的严谨态度。他勤奋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和实践课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清华“行胜于言”的校风也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了他对待科研认真、执着、务实的态度,更赋予了他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1990 年,刘正东本科毕业,并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钢铁研究总院研究生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

在钢铁研究总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刘正东专注于钢铁材料领域的研究,深入探索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他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通过不断地实验和分析,逐渐在钢铁材料研究方面崭露头角。1993 年,他顺利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海外深造
1996 年,刘正东怀着对钢铁冶金领域更深入研究的渴望,选择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师从著名钢铁冶金专家 Keith Brimacombe 教授。在加拿大留学期间,他努力学习国外先进的钢铁冶金理论和方法,开展了钢铁冶金过程模拟和控制的研究。他经常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反复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水平。2001 年,刘正东获得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钢铁冶金专业博士学位。在攻读博士期间,他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其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回国工作与科研成就
组建团队,攻克难题:2001 年,刘正东学成回国,回到钢铁研究总院特殊钢研究所工作,担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当时,我国的能源工业,尤其是超超临界火电和核电工程,面临着关键原材料短缺和依赖进口的问题,这些关键技术被国外垄断,甚至有钱也买不到,严重威胁到中国的能源安全。刘正东深知解决这些“卡脖子”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毅然决定以此为研究方向,带领团队开启了艰苦的攻关之路。

刚回到钢铁研究总院时,刘正东所在的研究组只有 4 个人,他一边筹措预研经费,一边组建研究队伍。他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加入团队。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刘正东和他的团队全身心投入到超超临界燃煤电站耐热无缝管冶金技术的研究中。他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理论分析,攻克了高强韧 25%Cr 奥氏体钢管、18%Cr 奥氏体钢管和 9% - 12%Cr 马氏体钢管的制造难题,开发出一整套高性能锅炉管生产技术。这些技术不仅实现了持久强度和韧性的大幅提升,还解决了晶间腐蚀等问题,使国产锅炉管的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创建技术体系,打破国外垄断:从 2003 年开始,中国开始立项建设 600℃超超临界电站,刘正东带领团队承担起了相关的科研任务。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他们成功创建了我国超超临界燃煤电站耐热无缝管冶金技术体系,实现了我国超超临界关键锅炉管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全到先进的跨越,使我国锅炉管制造技术跃居国际先进水平,彻底改变了世界耐热钢管市场格局。目前,中国建造的 600℃超超临界电站数量占世界同类最先进燃煤电站的 90%以上,这一成就的背后离不开刘正东及其团队的辛勤付出。

在完成锅炉管攻关的同时,刘正东团队还发明了目前世界上唯一可工程用于大口径厚壁管制造的技术,用于山东郓城世界首台 630℃超超临界示范电站建设,使中国超超临界电站技术实现世界领先。

构建冶金技术,保障核电发展:除了在超超临界火电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外,刘正东还在核电站用钢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他带领团队构建了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核岛高质量大锻件冶金技术体系。通过研究冶炼—浇注新方法,改善了大钢锭偏析和夹杂问题;自主研制超大特厚异形大锻件研究专用装置,建立了制造过程热—力—组织—性能对应关系,解决了锻造开裂、晶粒控制和性能均衡提升难题,形成了核岛主设备材料成套生产的技术集成。

刘正东的研究成果应用后,保障了先进三代压水堆核电首堆建设,使国内市场占有率从 0 跃升到 90%以上,主导了我国核岛主设备材料市场定价权,使其采购价降低 60%,核电工程单位造价降低 30%,全面实现了压水堆核岛主设备材料技术产业化,推进我国成为世界核电技术和产业中心。

研发关键钢材,助力国防建设:在潜艇核动力系统关键钢材成套制造技术方面,刘正东也做出了卓越贡献。潜艇核动力系统需要在高温、高压和强辐射环境下长时间稳定运行,对关键材料的性能要求极高。过去,这些关键材料和技术大多依赖进口,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及供应链不稳定的问题。

刘正东带领团队研发了适应核动力系统极端条件的高性能钢材,这种钢材具有极高的机械强度、耐腐蚀性和耐辐射损伤能力,保证了核动力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同时,他们还研发了一整套制造工艺,确保了这些高性能钢材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的质量和可靠性。这一技术的突破,打破了国外在核动力系统关键材料领域的垄断,实现了自主可控和核心技术的国产化,大大增强了我国海军作战能力。

荣誉与成就
刘正东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和赞誉。他先后获得了众多荣誉和奖项,包括 2014 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 2017 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均排名第一)、省部级特等奖 2 项(1 项排名第一)、省部级一等奖 5 项(3 项排名第一)等。此外,他还获得了 2015 年何梁何利科技创新奖、2017 年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2018 年光华工程科技奖和杰出工程师奖等。2019 年,刘正东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我国钢铁冶金领域的学术领军人物。

社会贡献与情怀
刘正东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有情怀的教育者和社会贡献者。他热爱教育事业,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还担任了博士生导师,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技人才,为我国钢铁冶金领域的未来发展储备了坚实的人才力量。

他始终心系家乡,2015 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后,他和夫人赵葵捐出十万元奖金在家乡中学设立奖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将来回报祖国和家乡。他还经常回到家乡,为当地的农牧业发展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推动当地的产业转型和升级。此外,他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正东从一个突泉县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人生历程是一部充满奋斗和创新的传奇。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我国的钢铁冶金事业和能源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让中国在钢铁领域更“钢”一些,挺起了国家发展的“钢铁脊梁”。
上一篇:春香下一篇:刘成
中国香港易学大师、堪舆学家、作家、演员
圆通速递董事长
香港影视男演员
落马官员
赌王何鸿燊女儿
杉杉控股董事长
青海省委书记
原外交部部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作家
中国前足球运动员、教练员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落马官员
原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委书记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贵州省委原书记
原中共中央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民国时期四川军阀
原河北省省委第一书记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