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邓小平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邓小平

邓小平(1904 年 8 月 22 日 - 1997 年 2 月 19 日),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四川广安人。他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以坚定的信念、卓越的智慧和无畏的勇气,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
1904 年 8 月 22 日,邓小平诞生于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5 岁时,他进入私塾读书,开启了求学生涯,随后高小毕业后考入广安县中学。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年仅 15 岁的邓小平受到新思想的洗礼,积极投身于爱国学生运动之中,展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同年秋天,他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次年 10 月,邓小平远渡重洋抵达法国。起初,他进入诺曼底区巴耶男子中学学习,然而生活的艰难使他不得不辍学做工。1921 年 4 月,他来到克鲁梭市施奈德钢铁总厂当轧钢工,高强度的劳动和恶劣的工作环境,让他深刻体会到工人阶级的苦难,也进一步激发了他对社会变革的渴望。此后,他辗转于多个工厂,在艰苦的生活中不断磨砺自己。1922 年夏,邓小平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次年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也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正式踏上了革命道路,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确立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1923 年夏,他参与旅欧共青团支部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职业革命家的生涯中。1924 年,邓小平参与旅欧共青团机关刊物《赤光》的编辑工作,他以笔为武器,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展现出卓越的宣传和组织才能。同年 7 月,他当选为旅欧共青团执行委员会书记局委员,并光荣地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 年春,邓小平担任中共旅欧支部里昂地区特派员,积极组织和领导当地的革命活动。在此期间,他参与组织旅法华人多次举行的声援国内五卅反帝运动的大规模示威和集会,以实际行动声援国内的革命斗争,彰显了坚定的反帝爱国立场。1926 年 1 月 17 日,邓小平前往莫斯科,先在中国共产党莫斯科支部代表们的带领下前往莫斯科东方大学报到,仅 12 天后,便转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中山大学,他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研究俄国革命经验,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和革命能力。
回国后,邓小平立即投身于国内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1927 年春,他受中共派遣,到冯玉祥的国民联军所属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工作,担任政治处处长、学校中共组织的书记,为培养革命军事人才贡献力量。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国内形势急转直下,革命陷入低潮。邓小平毅然改名,以示与旧时代决裂的决心。1927 年 8 月 7 日,他在武汉参加了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这次会议为党指明了新的革命方向,邓小平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念。年底,他随中央机关迁往上海,在白色恐怖笼罩的环境中,继续为党工作。1928 - 1929 年,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在复杂危险的环境下,他凭借着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坚定的革命意志,为党中央的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1928 年年初,邓小平与张锡瑗结婚,两人在革命斗争中相互扶持,共同度过了许多艰难岁月。1929 年夏,邓小平作为中央代表前往广西领导起义,化名邓斌。他同张云逸等于 12 月和次年 2 月,先后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江、右江革命根据地,并担任红七军、红八军政治委员和前敌委员会书记。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他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赢得了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为革命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1931 年夏,邓小平前往江西中央根据地,先后担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等职务,积极领导当地的革命工作,为根据地的建设和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1933 年 5 月,他因坚持正确的革命路线,遭到 “左” 倾路线的打击,被撤销职务,并受到党内 “最后严重警告” 处分,被派往乐安县南村当巡视员。不久后,他调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1934 年 8 月,他开始主编红军总政治部主办的《红星》报。在《红星》报工作期间,他以生动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鼓舞红军战士的士气,为红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1934 年 10 月,邓小平随中央红军长征,年底,他再次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35 年 1 月,他参加了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邓小平坚决拥护毛泽东的领导,此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为中国革命事业继续奋斗。长征途中,1935 年 6 月,邓小平调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10 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6 年 5 月,他先后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积极开展部队的政治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为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付出了努力。
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担任八路军 129 师政治委员,与师长刘伯承一起,率部深入敌后,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他们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游击战争,多次粉碎日军的 “扫荡”,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为保卫祖国、抗击外敌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艰苦的抗战岁月中,邓小平充分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政治领导智慧,使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抗击日军的重要力量。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参与指挥了许多重大战役,如著名的淮海战役,他与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等一起,精心策划、周密部署,以 60 万兵力战胜了国民党军 80 万,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随后,他又参与指挥了渡江战役,率领部队解放了大片国土,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 年 9 月 30 日,邓小平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10 月 1 日,他出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10 月 19 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他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随后,他同刘伯承等率部进军西南,解放了川、康、滇、黔等省,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11 月 23 日,他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12 月 2 日,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50 年 2 月 22 日,担任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在此期间,他领导西南地区开展土地改革、剿匪、政权建设以及恢复和发展生产等工作,使西南地区的社会秩序迅速稳定,经济得到了有效恢复和发展。1951 年,邓小平领导了进军西藏的工作,为西藏的和平解放作出了积极努力,促进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1952 年 7 月,邓小平调往中央工作,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4 年改为国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后又兼任政务院交通办公室主任和财政部部长,在国家经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54 年 4 月,他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组织部部长,9 月,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1955 年 3 月,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邓小平代表中央作《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报告》,有力地维护了党的团结和统一。4 月,在中共七届五中全会上,他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56 年 9 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作修改党章的报告。在八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书记处总书记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担任中央书记处总书记的 10 年中,邓小平协助中央主席、副主席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此期间,他参与了众多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大量心血和智慧。1957 年 11 月,邓小平随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党政代表团出访苏联,参加十月革命 40 周年庆祝大会以及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风采。1958 年,他积极参与国内各项建设工作的领导,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的扩大会议,会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随后,他到多地视察工作,深入了解基层情况,为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1959 年 9 月,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进一步加强了在军事领域的领导工作。1960 年 11 月至 12 月,他与刘少奇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参加在苏联莫斯科举行的十月革命 43 周年庆典和 81 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坚定地维护了中国共产党的立场和利益。1961 年 8 月至 9 月,他出席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的工作会议,为解决当时国内面临的问题积极建言献策。1962 年 2 月 6 日,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又称 “七千人大会”)上,邓小平强调要发扬党的革命传统,加强民主集中制,为克服当时的经济困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1963 年 7 月,他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赴莫斯科,同苏联共产党代表团举行会谈,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独立自主原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展现了坚定的立场和卓越的外交智慧。1965 年 3 月,针对江青等对文艺界人士和文艺作品的错误批判,邓小平在主持召开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严厉批评,体现了他坚持真理、敢于斗争的精神。
然而,在 “文化大革命” 期间,邓小平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两次被撤销职务,经历了人生中的重大挫折。但他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信心。1977 年 7 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在 1976 年被撤销的全部职务,他再次出山,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拨乱反正,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1978 年 12 月,在邓小平的推动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此后,邓小平大力倡导和推动农村改革,支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的改革由农村扩展到城市,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同时,他积极推动对外开放,设立经济特区,打开了中国与世界交流合作的大门,使中国经济迅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外交领域,邓小平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远见卓识,推动中美建交,改善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他提出 “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回归问题,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一步。1982 年 9 月,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的重大命题,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1987 年 10 月,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1989 年 11 月,在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实现了他从领导岗位上完全退下来的夙愿,但他仍然心系党和国家的事业,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1992 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他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南方谈话犹如一股春风,吹遍了中国大地,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中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时期。1997 年 2 月 19 日,邓小平在北京逝世,享年 93 岁。他的离去,使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位伟大的领袖和导师,但他留下的宝贵思想和丰功伟绩,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邓小平所倡导的 “改革开放” 及 “一国两制” 政策理念,不仅改变了 20 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以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书写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壮丽篇章,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
邓小平的一生充满传奇,你对他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具体举措,或是他提出的 “一国两制” 构想,有没有进一步想了解的内容呢?

上一篇:肖秧下一篇:舒竟舒
开国中将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原中共河北省委原书记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
原中央候补委员
开国少将
中国科学院院士,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家
经济学家
广州市政协原委员
翁源人物
潮剧表演艺术家
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
原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共福建省委原书记
陕西省委原第一书记
柳直荀烈士的夫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央顾问委员会原委员
开国少将
中国科学院院士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海南省委原书记
社会活动家
铁笔御史
中国科学院院士
革命烈士
杰出工人运动领袖
我国工人运动著名领袖之一
中国帆板运动员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