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远志[公元1965年-2004年,汗水铺就光明路的记者] 四川广安市广安区人物 甘远志用短短1095天的海南日报工作时光,撰写1051篇稿件,以生命诠释新闻人的责任与担当。2004年9月4日,他在海南省东方市采访途中,因突发心脏病离世,年仅39岁,其事迹感动海南,更震撼全国。 1965年,甘远志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身为中共党员的他,以踏实奋进的姿态,在新闻道路上留下深刻足迹。1986年秋,从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甘远志回到家乡,投身南充日报,担任记者、编辑。在嘉陵江畔,他冒雨走访农家,为维护农民利益奔走呐喊;山体滑坡后,他不惧危险,踩着松动石块,记录武警战士与干部群众抢险救灾的英勇瞬间;“蚕茧大战”期间,他以敏锐视角探寻“粮经”双赢之道。作为报社团总支书记,他还带领年轻记者编辑,白天采访、夜晚研讨,掀起新闻写作创新之风,于1992年荣获南充地区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1994年秋,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甘远志调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新世纪》周刊。在这里,他深入理论领域,发表100多篇有影响力的报道,如《让国人了解WTO》《让农民拥有土地使用权》等,多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汇编收录,在经济学界引发广泛关注。 2001年上半年,《新世纪》周刊“转轨”,面对知名杂志社和大公司提供的优厚待遇与职位,甘远志毅然选择应聘海南日报记者。海南日报社原安排他在评论部,他却坚持前往海南岛西部偏僻的东方市担任驻站记者,两年后才回到报社经济编辑部。无论是驻站期间,还是负责经济新闻报道,为呈现鲜活新闻,他总是冲在一线。洪水来临时,他在抗洪前线;非典肆虐时,他坚守药业生产一线。他将无人问津的部门变成报道“热门”,让冷门领域在笔下焕发生机。 甘远志始终坚守“为老百姓说话”的原则,他深知党报记者是党与人民间的桥梁。东方市检察院干部垄断石料运输市场,他向市委书记反映,推动专门调查组介入查处;私彩泛滥,他不顾危险深入调查,揭露背后“保护伞”;面对农机、中小学、农村供电等乱收费现象,他及时发声警示。 生活中,甘远志为人正派、清正廉洁,秉持“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的信念,坚守新闻记者的独立与权威。凭借扎实理论功底,以及对省情和行业的深入了解,甘远志在海南日报工作时,撰写的1051篇稿件中,162篇被评为好稿。他常被同事称为“甘头条”,每当报社缺头条或有特殊报道任务,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而他也从未让人失望。2004年1 - 8月的200多天里,他采写34个头版头条;去世前的7、8两个月,他刊发在一版头条的稿件达16篇,占全报社记者一版头条稿件的三分之一。 甘远志因公殉职后,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号召全国新闻界向他学习。记者节前,海南省记协设立“远志奖”,激励全省新闻工作者传承他的精神,续写新闻事业的责任与荣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