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崔铁军

中国科学院院士
崔铁军
崔铁军[中国科学院院士、电磁学专家]+像 河北承德市滦平县人物
崔铁军,男,1965年9月出生于河北承德滦平,计算电磁学和电磁超材料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新生学院院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院长,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江国家实验室太赫兹研究所所长,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副主委。
1983年崔铁军考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3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1月任副教授;1995年至1997年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进行合作研究;1997年至1999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做博士后研究;2001年被聘为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4年当选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2016年加入九三学社;2019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崔铁军:从滦平走出的电磁学领航者
在科学的浩瀚星空中,总有一些名字如璀璨星辰,以卓越的智慧与不懈的探索,照亮人类认知的边界。崔铁军,这位1965年9月诞生于河北承德滦平的科学家,便是其中耀眼的一颗。他在计算电磁学和电磁超材料领域的卓越成就,不仅为中国科研事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使他成为国际电磁学领域备受瞩目的新一代领军人物。

求学之路:厚积薄发的知识沉淀
崔铁军的求学历程堪称一部不断进取的奋斗史。1983年,他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踏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校门,选择了电磁场与微波专业。在这所孕育了无数电子信息领域人才的学府里,崔铁军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专业知识的养分。本科期间,他便展现出对科研的浓厚兴趣与天赋,在毕业设计中,他专注于静电场的矩量法研究,其导师正是老校长梁昌洪教授。这段经历对他影响深远,也让他在电磁学研究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1987年,崔铁军以优异的成绩本科毕业,获得工程学士学位。但他并未就此满足,而是继续在本校深造,分别于1989年和1993年斩获硕士及博士学位。在西电的十年求学生涯中,众多良师的悉心教导为他奠定了深厚的专业基础。教电磁场的冯亚伯老师、教天线的周良明老师、教微波技术的廖承恩老师等,都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尤其是冯亚伯老师,其对电磁理论深入浅出的讲授,让崔铁军对电磁学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为他日后的一系列研究工作筑牢了根基。在学术探索的道路上,崔铁军不断创新。在硕士和博士阶段,他提出用微波网络来研究电磁逆散射方法,这在当时属于原创性工作,展现出他在科研方面的敏锐洞察力和创新思维,也预示着一颗科研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海外磨砺:拓宽视野的国际征程
1993年博士毕业后,崔铁军留校任教,并在同年11月被破格提升为副教授,这无疑是对他学术能力的高度认可。然而,他深知科学研究需要更广阔的视野和国际前沿的交流。1995年,他迎来了人生的又一重要契机,获得德国Alexander von Humboldt Foundation(洪堡基金会)的资助,作为洪堡学者前往德国Karlsruhe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在德国的两年时间里,崔铁军沉浸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与国际顶尖学者交流切磋,接触到电磁学领域最前沿的研究理念和技术,极大地拓宽了自己的学术视野。

1997年,崔铁军又踏上了前往美国的学术之旅,在美国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 Champaign作博士后研究。从1997年至1999年,他在博士后期间专注于电磁学相关课题的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2000年起,他担任该校的研究科学家(Research Scientist),进一步在国际科研舞台上崭露头角。在美国的这段时光,崔铁军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还深刻感受到不同科研环境下的思维碰撞,为他日后回国开展创新性研究提供了多元的思路和方法。

归国深耕:引领创新的科研突破
2001年10月,崔铁军毅然选择回国,受聘为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现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此开启了他在国内科研领域的辉煌篇章。回国后的崔铁军,紧密结合国防需求,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他带领团队潜心钻研,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确电磁仿真软件和高频电磁散射国家代码软件。这些软件能够对飞机、军舰、坦克、汽车等大型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及电磁兼容进行精确和快速仿真,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打破了美国及西方国家在这一领域长期的垄断和禁运,为我国国防安全和军事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电磁超材料研究方面,崔铁军同样成果斐然。2004年,在新加坡参加PIERS国际会议时,他偶然接触到电磁领域著名学者、MIT的孔金瓯教授,对方提及超材料是一个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向,这一信息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崔铁军对超材料研究的热情。当时,超材料研究尚未得到广泛认可,许多人对其发展前景心存疑虑,但崔铁军凭借敏锐的科研直觉,认准了这一领域的重要性,并坚定不移地投身其中。此后,他带领课题组在微波超材料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2009年1月,他与杜克大学史密斯教授课题组合作,成功研制出第一个宽频“地面隐身衣”,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杂志上,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此后,他的研究团队不断深耕,在电磁超材料领域持续取得创新性成果,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2009年12月31日,《科学时报》头版头条以《我国科学家验证“光学黑洞”理论》为题,报道了崔铁军课题组在“电磁黑洞”研究上的重要进展。他们首次使用构建的实验装置模拟了微波频段的“电磁黑洞”,并在微波频段实验验证了普渡大学科学家提出的“光学黑洞”理论方案。这一成果不仅在学术理论层面具有重要意义,更为相关技术的实际应用开辟了新的可能性。2010年6月1日,崔铁军课题组的最新科研成果——《用新型人工电磁材料实现的三维隐身地毯》论文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正式发表,再次展示了他们在电磁超材料应用研究方面的卓越实力。2012年12月17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在线发表了崔铁军课题组和西班牙Universidad Autonoma de Madrid的F. J. Garcia - Vidal课题组合作的关于柔性可共形的表面等离极化激元(SPP)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电磁学领域的研究内容。2014年,崔铁军在《Light: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上首次提出用数字编码表征超材料的新思想,并研制出第一个现场可编程超材料,开辟了信息超材料新方向,为超材料的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

截至2019年11月,崔铁军已出版国际专著数部,在Science、Nature子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RL、IEEE Transactions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论文400余篇,被引用16900余次(H因子66),并在2014至2016年连续三次入选Elsevier电气与电子工程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还入选“201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美国光学学会“2016年30项重要成果”、2016年中国光学重要成果、中国激光杂志社所遴选的“2016全球光学10大科研突破”、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6年基础研究十大进展”。他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2011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6年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及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诸多荣誉加身,是对他科研成就的高度赞誉。

多元担当:科研之外的重要贡献
崔铁军在科研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积极承担起多方面的社会责任与学术职责。在学术兼职方面,他身兼数职,为推动电磁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发展贡献力量。他是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同时兼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山学者”讲席教授和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张江国家实验室太赫兹研究所所长等职务。在这些岗位上,他积极参与学科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工作,为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在电磁学领域的发展出谋划策,助力培养更多优秀的科研人才。

在社会任职方面,崔铁军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是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第九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他积极参与社会事务讨论与决策,为科技政策制定、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将科研工作者的理性思维与社会责任感融入到社会治理中。2016年,他还担任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领域专家组领域组成员、中央军委科技委基础领域委员会专家,为我国国防科技发展提供专业建议和技术支持。

师者风范:桃李满园的育人情怀
作为一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崔铁军深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他认为学生是科研工作的延续,是科研的未来,因此始终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上。在教学过程中,他认真负责,对学生关怀备至。对于学生的论文,无论从宏观的理论框架搭建,还是细微到标点符号的使用,他都会逐一仔细校正。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脱颖而出,在电磁学及相关领域继续发光发热,传承着他的科研精神与学术理念。

崔铁军时常受邀在各地举办学术讲座,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与经验。2016年3月31日,他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邀请,举行了题为《电磁波与复杂物质的相互作用》的高水平学术前沿讲座;2016年6月9日,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微波感知与安防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邀请,作了题为《电磁超材料—从等效媒质到实时信息处理系统》的学术报告。这些讲座不仅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学生带来了前沿的学术知识,也为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河北滦平的小城,到国际科研的大舞台,崔铁军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卓越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在计算电磁学和电磁超材料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他以对科研的执着追求,为我国在相关领域赢得了国际声誉;以对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为科研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以在社会和学术兼职中的积极贡献,展现出一名科学家的社会担当。崔铁军的科研之路,是对科学精神的生动诠释,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在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不断探索未知,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上一篇:江峰下一篇:张迺更
中国科学院院士、晶体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创新引领者
肃宁县人物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陕西省委书记
连云区人物
俄罗斯第4任 总统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中国工程院院士
革命烈士
洛杉矶奥运会冠军
中国香港演员与歌手
汗水铺就光明路的记者
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四任行政长官
中国科学院院士
刚正谏臣
辛亥革命的坚强志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革命烈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哈尔滨市文联专业作家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