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玉璧(1903-1935),又名扶农、永年、简文,四川省岳池县人,华蓥山游击队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5月19日,领导成立“川北民军”,负责军务。1931年,廖玉璧在魏家沟组建华蓥山游击队,后更名为“川北赤卫军”,在华蓥山和资马乡一带组织农民开展斗争。1933年夏,廖玉璧率领中共党员张翼等20余人,收缴大石乡民团杜嘉言十多支枪和一批弹药。1934年3月,探知杨森部属要将在岳池搜刮的税款送往内战前线,廖玉璧组织人员拦路截取。杨森令驻岳池的精练司令向廷瑞追剿和围捕。1935年2月21日,廖玉璧被侦缉队长曾鸿策诱捕。在审讯中,廖玉璧坚贞不屈。根据杨森的命令,于2月23日将廖玉璧杀害于岳池南门外校场坝,并枭首示众三日。刑前,廖玉璧形色怡然,态度从容,英勇就义,时年仅32岁。
廖玉璧:华蓥山下的铁血英魂
在四川广安岳池的历史长卷中,廖玉璧的名字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镌刻着革命的热血与坚定的信仰。1903年2月,廖玉璧出生于岳池县中和镇,原名扶农,又名永年、简文 ,他的一生,是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直至壮烈牺牲的光辉历程。
少年时期,廖玉璧便踏上求学之路。1917年,他就读于岳池县立高级小学,而后在1920年春,前往成都高等师范附属中学。在那里,他加入了王右木组织和领导的马克思读书会,《新青年》《向导》《晨报副刊》等进步杂志,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他的思想,让他深受马列主义的熏陶。凭借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出色的能力,廖玉璧很快成为高师附中学生会的核心成员。1923年春,他正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革命理想。1924年,廖玉璧考入南京东南大学体育系,并在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由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他成为东南大学学生联合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面对帝国主义的暴行,他与其他学生会领导并肩作战,组织学生罢课,发动募捐讲演、游行示威,积极支持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抵制日货。这些行动展现出他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爱国情怀,也因此遭到反动军阀的残酷镇压。
1925年7月底,廖玉璧回到家乡岳池,与党组织委派的熊尧蓂取得联系。他巧妙地利用与岳池县长任正格的师生关系,打入伪政权,同年10月被委任为资马十二场(乡)民团大队长兼黎梓卫团总,成功掌握了部分封建团防武装。廖玉璧积极吸收贫苦农民加入民团,为革命积蓄力量。1926年,他以河东七场为基地,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宣传工作。同时,顺应国共合作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形势,积极团结国民党左派力量,坚决反对封建军阀罗泽洲的高压统治。他与同盟会员陈徙南等有识之士合作,凭借陈徙南的影响力,联合全县48场民团团总,组成民团联军,发起反封建军阀的武装斗争。在此基础上,川北民军成立,陈徙南任司令员,刘汉民任党代表,廖玉璧虽未公开任职,却承担着民军军政事务的重要责任。民军以黎梓卫苏台寺为指挥部,喊出“驱逐军阀,实行地方自治”的口号,号召各方响应。7月21日,龚贯一攻打岳池县城,廖玉璧迅速组织资马十二场400多民团成员积极响应,展开激烈战斗。
1931年秋,中共岳池特支委派廖玉璧筹组华蓥山游击队,并开展匪运工作,将土匪队伍改造为革命武装。廖玉璧毫不犹豫,变卖自家部分田产购置枪支弹药。同年11月,他在岳池罗渡魏家沟等地,组织起魏远文、魏连山等农民及川北民军旧部四五十人,建立起革命队伍。为了隐蔽身份,他以“打富济贫”的形象出现,劫取豪绅巨富的财物,既充实了军饷弹药,又周济了穷苦百姓。
1932年春,廖玉璧与刁玉甄联合行动,游击队伍迅速扩大到四五百人,广安的李星北、陈博斋等人的队伍也常与他们相互配合。面对杨森的招安策略,廖玉璧、刁玉甄部为获取弹药、争取发展时间,在不改编队伍的条件下暂时接受招安。然而,杨森妄图剿杀游击队的野心未改。10月,罗润德团武力“剿杀”,廖、刁率部转移。1933年1月中旬,游击队在文昌寨遭遇杨森一个团的围攻,尽管战士们顽强抵抗,但因弹药耗尽、孤立无援,最终突围撤走。此后,队伍化整为零,继续在乡村活动。1933年,红四方面军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廖玉璧和刁玉甄抓住时机,率队在广、岳一带活跃,张贴标语,宣传革命,打击豪绅,有力配合了红军的战斗。同年夏天,廖玉璧率队夜袭岳池大石乡民团,缴获全部枪支弹药,且未损一兵一卒;秋天,红军发起营、渠战役,廖玉璧、刁玉甄领导的游击队积极行动,张贴标语,大造革命声势,并在11月1日晚奇袭罗渡镇,击毙巡官,没收豪绅财物,补充军饷。
然而,革命之路充满艰险。1935年1月,向廷瑞指使曾鸿策利用与廖玉璧的关系进行诱捕。2月21日傍晚,廖玉璧带着4名战士赴约,在黎梓卫杨迪光的茶馆中不幸被潜伏的便衣特务抓捕,当晚被押回岳池。1935年2月23日,廖玉璧在岳池县城南门外校场坝英勇就义,年仅32岁。
为纪念这位革命烈士,廖玉璧烈士墓建于广安市岳池县中和镇羊头坝村1组的官山坡上。原墓位于太阳坪,1986年,在廖玉璧之子廖亚彬的协助下,岳池县人民政府将烈士忠骨迁移至此,重新竖碑建墓,并将其爱人陈联诗同志的骨灰合冢安葬,让他们的英魂得以相伴,激励着后人传承革命精神,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