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常伦

明代著名的散曲家
常伦[明][公元1492年-1525年,明代著名的散曲家、明代正德年间进士] 山西晋城市沁水县人物
常伦:明代散曲大家的不羁人生
常伦(1492—1525),字明卿,号楼居子,因在正德年间考中进士后被授予大理寺右评事一职,世人称其为“常评事”。他祖籍山西曲沃,后家族迁居至山西沁水。

常伦出身于累代仕宦的中等官僚家庭。曾祖父是成化年间进士,任职大理寺评事,后升任右寺副;祖父常昙担任过山西道监察御史;父亲常赐在明代弘治六年(1493)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官至陕西按察司副使。在这样优渥的家庭环境中,常伦自幼生活富足,饱读诗书。他天赋异禀,幼时便展现出过人的聪慧,五六岁时就能诵读诗书、作赋写诗,令见到的人无不赞叹。父亲常赐更是视他为常家的“千里驹”。长大后,常伦的诗文才华得到当时文坛名流李梦阳、何景明等人的赏识。他不仅是才华横溢的儒生,更是“少好游侠,谈兵击剑,有古豪风云”的侠士,其生活正如他自己所描述的那般潇洒豪迈:“马驰千里射百中……座中食客日常满,浩歌击筑喧高楼。”

正德五年(1510),常伦在乡试中获得亚元;次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大理寺右评事。初入官场的他,天性豪放、恃才傲物,难以适应封建官场的种种戒律,因此招致许多同僚的不满。在京官考察中,他被贬为外补,至此仅在大理寺任职四年多便告病还乡。正德十二年(1517),父亲去世,常伦居家服丧,赋闲在家。直至明世宗登基后,他才重新被起用,补任寿州判官。任职期间,常伦勤于政事,颇有政绩。然而,嘉靖三年(1524),因生性耿直、不擅阿谀奉承,他忤逆了上司,再次弃官归乡。归家后,虽又接到知宁羌州的任命,但他早已厌恶官场的尔虞我诈,选择辞官不就,从此过上隐居生活。此后,他超然物外,看破红尘,藐视权贵,以游戏人生的态度面对生活。

历代论者认为常伦的文风学习司马相如、李白、杜甫,但品读他的诗与曲,会发现他最似李白与屈原,而非杜甫、司马相如。常伦本人也十分崇拜屈原和李白,渴望像他们一样成就一番事业。令人唏嘘的是,他的生命结局竟与屈原、李白有着相似之处——屈原自沉汨罗江,李白捉月坠江,而常伦也是酒后骑马,不幸坠江身亡。

常伦虽一生短暂,却天资聪慧,在诗、书、画等领域均有精深造诣,还精通音律,尤其擅长创作乐府小词,其作品在泽州、沁水一带广泛流传。他主张作文应发自真情、直抒胸臆,反对拘泥于先圣故纸堆中寻章摘句;提倡合情合理的人生哲学,蔑视“圣经贤传”,抨击事事尊古的陈腐观念。他创作的许多小令虽深受下层民众喜爱,却遭不少文人雅士轻视。常伦身上既有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思想,也以匡时济世、建功立业为人生目标。但历经宦海沉浮后,他选择隐遁,继续放荡不羁的生活。这一转变,既是当时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活跃的社会产物,也是他追求个性解放的体现。他宁可舍弃功名利禄,也不愿循规蹈矩,以实际行动嘲弄圣贤教条,与唐寅、桑悦等前辈一样,成为当时的“异类”。常伦的怀才不遇,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深刻地折射出时代加诸知识分子身上的烙印。

总之,常伦的一生与众不同,他所追求的个性解放,是对当时黑暗社会与封建统治的无情嘲讽,在明代文学与思想史上留下了独特而深刻的印记。 
上一篇:张铨
明清小说四大家
明朝开国皇帝
明初道士
明朝末年名将
明朝开国功臣
明神宗朱翊钧第七子
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明朝官员
明代潮汕文化巨擘
孝勇双全
明末清初杰出的书法家、文学家
明代著名的散曲家
嘉靖帝的姐姐
开国中将
乡村振兴的践行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明代著名的散曲家
中国内地男演员
西汉杰出之外交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航天工业总公司神剑文学艺术协会常务理事、文学部长
明代著名的散曲家
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
建国初期著名的小说家
明末抗(后)金民族英雄
唐朝时期武将
明代兵部尚书
明代著名的散曲家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