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羲叟[宋][公元1018年-1060年、北宋天文学家、历史学家] 山西省晋城市人物 刘羲叟(1018-1060),字仲庚,泽州晋城(今山西晋城)人,北宋天文学家、历史学家。当时历学首推羲叟为第一,欧阳修、司马光皆遵用之。刘羲叟曾任唐史编修官,与著名史学家宋祁、宋敏求、吕惠卿、范镇等共同编修唐史。北宋嘉祐五年(1060年)刘羲叟将编完的《新唐书》送上朝廷,被加官至崇文院检讨。但他还没有来得及去面见皇帝便去世了,年仅43岁。 刘羲叟的学识与著作是多方面的,尤其在史学研究方面的成就较为突出。《宋史》还记载:刘羲叟精通算术之学,颇有造诣,而且说他有”观天象而知人事“的本领。 刘羲叟:北宋时期的学术奇才 刘羲叟(1018 - 1060),出生于山西晋城,自幼聪慧过人,记忆力超群、学识渊博。考中进士后,他曾在家乡居住,后入朝为官,先后担任试大理评事、权赵州审事判官、秘书省著作佐郎、崇文院检讨等职。《宋史》记载,刘羲叟“尤长于星历、术数” ,在相关领域有着卓越的天赋与深厚的造诣。 宋真宗皇祐元年(1049年),刘羲叟获任唐史编修官,与宋祁、宋敏求、吕惠卿、范镇等著名史学家一同参与《新唐书》的编修工作。在当时的历学领域,刘羲叟的水平首屈一指,就连欧阳修、司马光等大家在相关研究中也都遵循采用他的成果。嘉祐五年(1060年),刘羲叟完成《历志》的编纂工作。生病期间,他根据自己的学识预测自己将在秋天离世,还提前选好坟地,并告知妻子安葬事宜。同年七月,《新唐书》进呈朝廷,皇帝加封他为崇文院检讨。然而,他尚未得以前往面见皇帝,便因背疽发作不幸去世,年仅43岁。 一、主要成就 (一)历法泰斗 刘羲叟虽在仕途上没有惊天动地的政绩,但在学术研究领域却成就斐然,令世人瞩目。《宋史·刘羲叟传》着重强调他在星历、术数方面的专长,曾巩也评价他“星历、数术尤得其要” 。早在居住于高都期间,刘羲叟便完成《刘氏辑历》(又名《刘氏辑术》)的撰写,其创立的历法被后世称为“羲叟历法”。史书称赞“‘羲叟历法’,远出古今上,有杨雄、张衡所未喻者” ,高度肯定了其在历法研究上的突破性贡献。此外,他编制的《长历》是一部涵盖战国至五代的万年历谱,该历谱以各时期通行历法为基础,依年月日顺序编排朔闰,对其中存在的矛盾之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由于其在历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当时众人皆推崇他为历学第一人,北宋易学大师邵雍耗费毕生精力创作的《皇极经世》,也采用了刘羲叟《长历》的相关内容。 (二)史学名家 刘羲叟学识渊博,对经史典籍广泛涉猎。欧阳修称赞他“其辞章精博,学识赅明,议论有出于古今,文字可行于当世” 。他曾为司马迁《史记》“八书”之一的《天官书》作注,著有《十三代史志》 ,可惜该书未能流传下来。在史学领域,他贡献最为突出的是参与《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的编修工作,凭借深厚的史学功底和独到的见解,为两部史学巨著的成书付出了重要心血。 (三)预测奇才 《宋史》记载刘羲叟具备“观天象而知人事”的特殊本领,《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也提到“其占日月星辰无或不验” 。尤其在预测人的生老病死方面,他的预言屡屡应验,这种神奇的能力为他的人生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 二、出版著作与历史评价 史书记载刘羲叟著有《十三代史志》《刘氏辑历》《春秋灾异》等多部史著,但遗憾的是,这些著作大多已失传 。司马光在《送仲庚归泽州》一诗中,对刘羲叟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盛赞他为“异才”;欧阳修更是将他与汉代的刘向、刘歆、张衡相提并论,足见其在当时学界的崇高地位 。刘羲叟凭借在历法、史学等领域的杰出成就,成为北宋时期一颗璀璨的学术明星,其学术精神和研究成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