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铨[明][公元1577年-1621年,明末抗(后)金民族英雄]+像 山西晋城市沁水县人物 张铨(1577年—1621年),明末文臣,字宇衡,号见平,山西沁水窦庄人。万历末期任辽东巡按。守辽阳,后金陷城。被押见统帅,立而不跪,反而引颈以待。无奈,又把张铨押回官署。当时城中百姓纷纷要求保护好张使君。张铨听后对大家说:“你们都是好百姓。”说罢,整好衣帽,遥拜京师,然后挥剑自刎,时天启元年八月二十二日(1621年8月22日),年仅46岁。 张铨:明末抗金英烈的忠义人生 张铨(1577 - 1621),山西晋城市沁水县人,是明末著名的抗金民族英雄 。他出身于官宦世家,父亲张五典官至万历兵部尚书,这样的家庭背景不仅赋予他良好的教育环境,更培养了他忠君爱国的高尚品格。 万历甲辰(1604年),张铨高中进士,开启了他的仕途生涯。初任保定推官,凭借出色的能力和公正的处事风格,赢得了百姓和同僚的认可。随后,他升任浙江道御史,先后出巡陕西茶马、巡按江西,在御史岗位上任职长达十余年,始终秉持着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为官之道,积极履行监察职责,为朝廷和百姓贡献自己的力量。 之后,张铨被任命为辽东巡按,驻守辽阳。当时,后金势力崛起,不断侵扰明朝边境,辽东局势日益紧张。张铨到任后,多次参与军事机密的商议,积极为抵御后金出谋划策。然而,由于辽东巡抚袁应泰指挥无能,致使辽东等地相继沦陷,张铨不幸被困城中。城破后,他被后金军队俘获,押至后金军统帅面前。面对敌人,张铨宁死不屈,立而不跪,毫不畏惧地引颈以待,展现出了坚定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情怀。后金统帅无奈之下,将他押回官署。城中百姓听闻张铨被俘,纷纷要求保护他,张铨深受感动,对百姓们说道:“你们都是好百姓。”随后,他整理好衣冠,遥拜京师,于天启元年八月二十二日(1621年7月12日)挥剑自刎,年仅45岁。张铨以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国家的忠诚,其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无数后人。 在文学创作方面,张铨同样成果丰硕。他著有《皇明国史纪闻》十二卷,约40余万字,这部著作以大事记的形式,详细记载了明洪武至正德150余年的历史。书中内容丰富,言简意赅,是研究明史的重要资料,被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017册 。此外,他还著有《春来集》《胜游草》《春秋集传》《张忠烈公存集》等作品 ,其中《张忠烈公存集》收录于《四库禁毁丛书》集部第77册 。除了个人创作,张铨还积极参与古籍的校刊工作,校刊出版了《薛文清公年谱》一卷附行实一卷,以及《繁露园集》(明董复亨撰)二十二卷 ,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家庭关系上,张铨的妻子为霍氏,育有儿子张道濬 。其女儿张凤仪据传是明末著名女将军秦良玉的儿媳,但这一说法尚未得到确凿证实 。张铨以其忠烈的形象和卓越的文学成就,在明末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