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淳风:中国日本问题研究的鹰派专家
唐淳风(1953年出生),湖南浏阳市社港镇人,资深策划大师、日本问题研究专家,曾于1999年至2002年担任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经济参赞,现任职于商务部研究院。作为国内日本问题研究的“鹰派”代表,他长期聚焦日本重大议题与热点事件,以鲜明立场和深厚学术积淀发声,曾主导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策划并推动落地实施。
钓鱼岛主权与琉球问题的深度剖析
唐淳风在《日本没有资格与中国谈钓鱼岛》一文中,从历史、地理与国际法多角度论证中国对钓鱼岛的合法主权,核心观点如下:
一、历史归属与地缘构造的双重铁证
钓鱼岛与琉球的割裂性:钓鱼群岛位于中国大陆架边缘,与琉球群岛相隔3000米深的琉球海沟,地质构造上属于中国领土。1879年日本武力吞并琉球前,钓鱼岛从未纳入琉球王国管辖范围,且距日本本土直线距离超1000公里,无论历史归属还是国际海洋法规则,均与日本无关。
琉球王国的对华依附性:琉球国民主体为闽、浙、台沿海移民,语言、文字、典章制度均承袭中华文明。隋唐时期,朝廷曾大规模派遣工匠(如隋代单次派出2000余名闽南工匠)支援琉球建设,形成“闽南36姓”为核心的官派移民群体,政治上长期作为中国附属国存在,甚至主动请求朝廷封王立国。
二、日本侵略琉球的非法性历程
明治时期的武力吞并:日本自萨摩藩时代起觊觎琉球,明治维新后于1879年3月派兵占领琉球,掳劫国王至东京逼其“归顺”未果,转而向清政府交涉主权转让。光绪皇帝与李鸿章以“琉球为东海屏障,关乎战略安全”为由强硬拒绝,未签署任何主权让渡协议,奠定日本占据琉球的非法性基调。
二战后的法理地位:1945年日本战败,根据《无条件投降书》《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须退出所有非法占领领土,琉球脱离日本恢复自主。1971年,美国为维系在东亚军事存在,在未与中国建交、未解决台湾问题的背景下,将琉球行政管理权移交日本(美方明确表态“未移交主权”),引发琉球民众强烈抗议。2006年全民公决显示,75%民众支持独立并恢复与中国往来,25%(多为日裔)赞成自治,无一人认可日本主权。
三、日本的战略企图与现实困境
唐淳风指出,日本在钓鱼岛与东海问题上频繁滋事,本质是企图通过与中国谈判划定边界,以“承认钓鱼岛主权属中国”为诱饵,换取中国对其琉球“支配权”的默认,从而合法化侵略成果。此举旨在压制琉球独立运动,阻断中国通向远洋的战略通道。他强调,日本对琉球的控制缺乏任何法理基础,其扣渔船、抓渔民的行为本质是“以侵略历史为依据”的强盗逻辑,中国绝不能在主权问题上妥协,避免落入“以领土换领土”的陷阱。
唐淳风的研究以扎实的史料考据与逻辑思辨为支撑,深刻揭露日本在东亚地缘政治中的扩张企图,为中国处理对日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与战略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