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唐启升

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启升
唐启升[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像 辽宁大连中山区人物
唐启升,男,汉族,1943年12月25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渔业与生态学家,中国生态学学会创始荣誉会士。
唐启升于1961年毕业于黄海水产学院,1981至1984年赴挪威海洋研究所、美国马里兰大学、华盛顿大学任访问学者。1994年起,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4年6月至2008年1月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年受聘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唐启升:为海洋渔业发展领航的大连骄子
在大连中山区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孕育出了无数杰出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他一生致力于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学研究,在推动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唐启升于 1943 年 12 月 25 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自幼便对大海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大连作为一座海滨城市,海洋资源丰富,唐启升常常在海边玩耍,观察大海的潮起潮落,看着渔民们出海归来,满船的鱼虾让他对海洋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童年的经历,就像一颗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种下了探索海洋奥秘的梦想。
1957 年,唐启升考入黄海水产学院,正式开启了他在海洋渔业领域的求学之路。在校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展现出了对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学的独特见解和非凡天赋。当时的中国,海洋渔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薄弱,相关研究资料匮乏,但这并没有阻挡唐启升对知识的追求。他每天早早地来到图书馆,寻找国内外有关海洋渔业的研究资料,常常因为专注于阅读而忘记了吃饭和休息。在课堂上,他积极提问,与老师和同学们深入探讨学术问题,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力求理解透彻。他的勤奋和执着为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61 年,唐启升以优异的成绩从黄海水产学院毕业,开启了他在海洋渔业领域的职业生涯。
1981 年至 1984 年,唐启升迎来了学术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他赴挪威海洋研究所、美国马里兰大学、华盛顿大学作访问学者。在国外的这段时间里,他接触到了国际上最前沿的海洋渔业研究理念和技术,开阔了视野,也深刻认识到了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在挪威海洋研究所,他参与了多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项目,学习到了先进的资源评估方法和生态监测技术。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和华盛顿大学,他与顶尖的海洋科学家们交流合作,深入探讨渔业生物学、资源增殖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这段经历让他意识到,要想推动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开展创新性的研究。
回国后,唐启升担任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重要职务,从 1994 年至 2008 年,他担任该研究所所长,期间还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等职位。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项目。在科研方面,唐启升的贡献涵盖了多个领域。他是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的开拓者,率先从整体水平上开展黄海渔业生态系的资源与管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他带领团队多次出海进行实地考察,克服了恶劣的海况和艰苦的工作环境。他们在海上一待就是几个月,收集了大量关于黄海渔业生态系统的第一手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唐启升发现了鱼类生态转换效率与营养级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以及重要资源种类食性类型和营养级发生的显著年代际变化,这一发现为黄海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唐启升还积极推动大海洋生态系(LMEs)概念在全球的发展,是当今世界大海洋生态系研究领域的核心成员。他参与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GLOBEC)研究计划的制定并组织中国 GLOBEC 的实施与发展。他组织国内的科研力量,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我国近海生态系统的研究项目,构建了我国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理论体系框架。他提出浅海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受多控制因素综合作用的新认识,这一理论对于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远洋渔业方面,唐启升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深入研究北太平洋狭鳕资源,在公海幼鱼分布方面取得了国际公认的重要成果。他带领团队对北太平洋狭鳕资源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通过先进的调查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准确掌握了狭鳕的分布规律和种群动态。这一成果为我国远洋渔业企业在北太平洋的作业提供了科学依据,帮助企业合理规划捕捞区域和时间,提高了捕捞效率,同时也为国家维护远洋渔业重大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在科研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唐启升还积极参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他深刻认识到我国渔业产业面临的转型挑战,提出 “切实保护水生生物资源,有效遏制水域生态荒漠化” 的建议。他的建议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最终形成了中国第一个生物资源养护行动实施计划 ——《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这一纲要的实施,对于保护我国的水生生物资源,维护水域生态平衡,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唐启升还提出 “海洋生物资源的新内涵” 和 “蓝色海洋食物发展计划” 及其相关的发展战略,他指出发展生态系统水平的渔业是建设现代渔业的重要内容和新方向。他的这些见解为推动新世纪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多层面的开发利用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科研成果方面,唐启升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硕果累累。“渤海渔业增养殖技术” 和 “海湾系统养殖容量与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 等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狭鳕渔业信息网络和资源评估调查”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另有 “渤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海洋渔业生物学” 等 6 项成果获省 (部) 级科技进步奖励。这些成果不仅在学术上具有重要意义,更为我国的海洋渔业生产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渤海渔业增养殖技术” 的推广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渤海地区的渔业产量和质量,改善了当地渔民的生活水平。
唐启升的卓越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他获得了众多荣誉称号。他曾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先后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农业教育科研系统优秀回国留学人员、中华农业科教奖、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先进工作者、青岛市科技功勋奖、国家 “973 计划” 先进个人、首届中华农业英才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和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是对他多年来辛勤付出和杰出成就的高度肯定。
在人才培养方面,唐启升也倾注了大量心血。作为博士生导师,他言传身教,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海洋渔业领域人才。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在指导学生的科研项目时,他总是耐心地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他培养的学生如今已成为我国海洋渔业科研和生产领域的中坚力量,为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继续贡献着力量。
尽管已经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唐启升依然保持着对科研的热情和对海洋的敬畏之心。他仍然活跃在科研一线,关注着海洋渔业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他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外的科学家们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同时也不断吸收新的理念和技术,为推动我国海洋渔业的持续发展努力奋斗。唐启升院士的一生,是为海洋渔业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从大连中山区走向世界,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开辟了道路,让中国在海洋渔业领域在国际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后来者投身于海洋事业,为实现我国海洋强国的梦想而努力拼搏。他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我国海洋渔业发展的前行之路。
上一篇:刘鸿亮下一篇:于振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中央组织部部长
杰出邮票设计师
何鸿燊的二太太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四川省委原书记
重庆市作家协会散文创委会主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助理工程师
中国作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大丰区人物
山西省委书记
革命烈士
开国大校
清华学堂第二任监督
雷州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
中国围棋职业棋手
中国工程院院士
近代上海著名茶叶商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著名的力学家、教育家
德才兼备的英语大师
中国内地女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