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栋,1942年10月2日出生于辽宁大连,压力加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6年王国栋从东北工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鞍钢小型厂工作;1978年考取了北京钢铁研究总院硕士研究生;1981年硕士毕业后进入东北工学院任教;1988年加入九三学社;1991年开始先后担任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副主任、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国栋是材料学家、轧制技术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被誉为“中国超级钢之父”,他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但并非长海县人。以下是对他生平的详细介绍:
早期经历
1942年10月2日,王国栋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1950年,8岁的他随父母从大连迁往鞍山。在鞍山,他亲历了鞍山作为中国钢铁中心的辉煌时刻,鞍钢在全国范围内输出技术和人才,年幼的王国栋也由此被灌输了钢铁情结,对鞍钢的“大型”“无缝”“七高炉”充满敬仰。1958年,他首次为鞍钢的建设付出汗水,深刻体会到钢铁工业背后的艰辛和国家的需求。
1961年,在母亲的劝告下,王国栋选择了钢铁专业,进入东北工学院压力加工专业学习。五年的大学生活让他深入了解了钢铁的制造过程,从操作轧机到观察钢材组织,他逐渐领悟到钢铁的巨大与细微、粗壮和精密的统一。他还通过学校图书馆和书店丰富的资源,了解了钢铁工业的发展,对钢铁的魅力有了更全面的认识。1966年9月,王国栋从东北工学院压力加工专业本科毕业。
工作与科研经历
鞍钢小型厂积累经验:1968年10月至1978年10月,王国栋在鞍钢小型厂担任技术员。这12年里,他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深厚的积累,对国际钢铁工业发展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日后接受新知识、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此期间,他为解决周期断面轧机的喂入问题,钻研俄文书籍,最终组织技术革新组攻克难题,使成材率大幅提升。
深造与高校任教:1978年10月,王国栋在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压力加工专业学习,师从著名的轧钢专家张树堂教授。1981年12月,他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后经导师推荐,1981年12月至1991年10月,王国栋历任东北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他的研究课题涉及当时国际上热门而国内刚起步的板形问题。他积极参与合作,利用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在钢铁企业开展调研和研究。1986年,他出版了第一部专著《板形控制和板形理论》,总结了这一时期的学习和工作成果,书中提出的一些理论和方法,至今仍被从事板形问题研究的学者使用。
推动技术创新与设备研发:1989年,王国栋回到宝钢,开始了对引进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解决了2050热连轧机厚规格卷取、2050和1580板形模拟分析优化等生产关键问题。同年,他承担了大型中厚板轧机的改造任务,成功在引进的二手精轧机上增设液压AGC系统,随后又新建了国内最大的强力型轧机,实现了中厚板轧机的自主集成和创新。他还带领团队自主创新,开发了350四辊热连轧机、450四辊热连轧机等大型轧机,实现了国产设备的突破。
担任重点实验室领导:1991年5月至2004年7月,王国栋担任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任。在他的带领下,实验室解决了诸多技术问题,为我国钢铁行业的创新发展与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1998年,他参与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973计划)“新一代钢铁材料的重大基础研究”,开展了轧制过程中实现晶粒细化的基础研究。1999年9月,王国栋参与了在宝钢2050热连轧机上进行的细化SS400钢晶粒的实验,这是世界上首次在工业连轧机上实现超级钢的轧制尝试。
当选院士后的持续贡献:2005年,王国栋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金属压力加工)。此后,他依然活跃在科研一线,带领团队在钢铁材料轧制理论、工艺、自动化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他带领团队开发了一系列中试实验装备,用于钢铁生产的不同阶段,从熔炼到热轧、冷轧、退火等,提供了研发工具。实验室团队还致力于解决钢铁全流程的绿色化问题,研究了贫杂铁矿石的资源化利用、热轧过程的氧化行为预测与控制等技术。此外,王国栋带领团队进行了钢铁全流程的数字化研究,建立了信息物理系统,实现了多工序协调优化。
荣誉与成就
科研奖项:王国栋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还获得了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众多省部级奖项。2007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3年荣获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4年和2017年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22年获得中国老科协奖的“突出贡献奖”。
学术任职:历任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金属学会轧制理论及新技术开发学术委员会主任,《轧钢》编委会主任,《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钢铁研究学报》等期刊的编委或顾问。
人才培养:截至2017年12月31日,王国栋培养的研究生中获得博士学位100人,硕士学位79人。他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用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钢铁专业人才,这些人才活跃在冶金企业、高校等各个领域,成为推动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他荣誉:曾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辽宁省科技功勋奖、冶金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宝钢教育奖、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优秀教师称号、沈阳市劳动模范称号、沈阳市科技创新功勋科学家等荣誉称号。
王国栋院士长期致力于钢铁材料轧制领域的研究,为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科研成果不仅推动了我国钢铁行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质量提升,还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使我国在超级钢研发和生产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