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刘震

开国上将

刘震

刘震[公元1915年-199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像 湖北孝感市孝昌县人物
刘震(1915年3月3日—1992年8月20日),男,原名刘幼安。湖北省孝感孝昌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奠基人之一。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中央军委委员,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刘震:从鄂北少年到开国上将的传奇征程

刘震(1915年3月3日-1992年8月20日),原名刘幼安,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原属孝感县)小悟乡刘家嘴人。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军事指挥员、开国上将,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时期,在军事领域展现出卓越才能,为中国革命胜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一、少年壮志:鄂北红土地上的革命萌芽(1915-1931)

1915年3月3日,刘震出生于湖北省孝感县小悟乡(今属孝昌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中世代务农,父亲刘德高靠佃田和打零工维持生计,母亲早逝,幼年的刘震早早承担起家庭重担。10岁时,他入私塾读书,因家境贫寒仅半年便辍学,此后放牛、砍柴、学木匠,饱尝生活艰辛。

鄂北地区是早期革命运动活跃的区域,1926年起,中共孝感地方组织在此开展农民运动,刘震的家乡成立了农民协会。15岁的刘震受进步思想影响,积极参与农会活动,担任儿童团团长,站岗放哨、传递消息,初步接受革命熏陶。

1930年,鄂豫皖苏区红军主力扩大,15岁的刘震报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被编入陂孝北县红军独立营。入伍后,他作战勇猛,在攻打花园镇的战斗中,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缴获一支步枪,受到连队表扬。1931年,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踏上职业革命军人的道路。

## 二、红军岁月:从战士到指挥员的成长(1932-1937)

1932年,刘震所在部队编入红四方面军,他先后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二二五团战士、班长、排长。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作战中,他表现突出,尤其是在黄安战役中,带领突击组炸毁敌军碉堡,为部队开辟进攻通道,战后升任连指导员。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奉命长征,刘震任二二五团一营政委。长征途中,他与营长韩先楚密切配合,在独树镇战斗中,面对敌军突然袭击,他沉着指挥,带领部队与敌展开白刃战,击退敌人进攻,保证了全军安全转移。此次战斗后,他升任二二五团政治委员。

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抵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后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刘震任七十五师政委。在直罗镇战役中,他率部担任主攻,首先突破敌军防线,为战役胜利奠定基础。毛泽东在总结战役时,特别表扬了七十五师的英勇作战。1936年,他调任红七十八师师长,率部参加东征、西征战役,在攻克定边、盐池等战斗中屡立战功,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 三、抗日烽火:冀鲁豫与苏北的抗日名将(1937-194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红十五军团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刘震任六八八团政治处主任。1938年,他调任六八七团政委,率部在晋东南参加反“九路围攻”,在长乐村战斗中歼灭日军主力一部,受到八路军总部嘉奖。

1939年,刘震随三四四旅南下冀鲁豫边区,任独立团团长。他率部开辟抗日根据地,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多次粉碎日军“扫荡”,巩固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1940年,他任八路军第二纵队三四四旅旅长,率部进入苏北地区,与新四军配合作战,在曹甸战役中歼灭国民党顽固派军队一部,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1941年,刘震任新四军第三师十旅旅长兼淮海军区司令员。他提出“主力地方化”策略,将主力部队分散到各县,与地方武装结合,开展游击战,建立了稳固的淮海抗日根据地。在反“扫荡”斗争中,他创造出“分散游击、集中歼敌”的战术,先后指挥了高沟、杨口等战役,歼灭日伪军数千人,打通了淮海与盐阜根据地的联系。

1944年,刘震任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兼十旅旅长,参与指挥了阜宁战役,歼灭日伪军2300余人,解放阜宁县城,这是新四军在苏北地区首次攻克日军坚固设防的县城。1945年,他率部发起两淮战役,解放淮阴、淮安,歼灭伪军1.3万余人,使苏北、苏中根据地连成一片,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 四、解放战场:从东北到中南的辉煌战绩(1945-1949)

抗日战争胜利后,刘震奉命率新四军第三师主力进军东北,任三师副师长。1946年,他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等战役。在靠山屯战斗中,他果断抓住战机,歼灭国民党军一个团,受到东北民主联军总部通令嘉奖。

1947年,东北野战军发起夏季攻势,刘震指挥二纵队在昌图战役中,采用“围点打援”战术,歼灭国民党军8000余人,攻克昌图城。秋季攻势中,他率部远程奔袭,歼灭敌新一军一部,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冬季攻势中,二纵队作为主攻部队,攻克彰武,歼灭国民党军一个师,创造了东北战场一次战役歼灭敌一个整师的范例。

1948年辽沈战役中,刘震任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锦州攻坚战,担任主要突击任务,经过31小时激战,率先突破锦州城墙,为解放锦州立下头功。在辽西会战中,他指挥部队围歼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俘虏敌兵团参谋长杨焜,受到野战军总部表扬。

1949年1月,二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军,刘震任军长,率部参加平津战役,负责包围天津,在总攻中率先突破天津城防,歼灭国民党军2.7万余人。随后,他率三十九军南下,参加渡江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等,从华北一直打到广西边境,歼灭国民党军数万人,解放了大片地区。

## 五、空军建设:开拓新中国空中力量(1949-1955)

1949年11月,中央军委决定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刘震被任命为空军副司令员兼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他从零开始学习空军知识,深入飞行部队调研,提出“从实战出发”的训练方针,迅速提升空军战斗力。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刘震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司令员,指挥志愿军空军参战。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空军,他采取“以老带新、轮番作战”的战术,组织部队开展实战锻炼。1951年1月21日,志愿军空军首次击落美军战机,此后在他的指挥下,志愿军空军先后击落击伤美军战机425架,涌现出王海、赵宝桐等一批战斗英雄,打破了美军“空中优势”的神话。

在抗美援朝空战中,刘震总结出“一域多层四四制”等战术原则,为人民空军战术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注重培养年轻飞行员,仅用一年时间就使志愿军空军具备与美军抗衡的能力,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评价:“空军一仗比一仗打得好,刘震是有功的。”

## 六、和平年代:为国防现代化奉献余生(1955-1992)

1955年,刘震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此后,他历任空军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等职,为国防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在空军任职期间,他推动空军装备国产化和现代化,组织编写空军战术教材,建立健全训练体系,使人民空军逐步发展成为一支多兵种合成的现代化空中力量。在沈阳军区工作时,他注重边防建设,提出“军民联防”策略,巩固了东北边防。

1977年,刘震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致力于军事理论研究,主持编写了多部军事著作,为丰富和发展中国军事理论作出贡献。他始终保持革命本色,生活简朴,关心群众,深受官兵和群众爱戴。

1992年8月20日,刘震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正如他在回忆录中所说:“我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为党和人民打仗、建设军队。”他的军事才能、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刘震将军的故居位于今孝昌县小悟乡,当地政府已将其修缮保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后人铭记这位从鄂北红土地走出的开国上将的传奇人生。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7-23 16:56
上一篇:吴永光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落马官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河北省省委第一书记
刘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委书记,区政府党组书记、区长,区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
西汉第三位皇帝
贵州省委原书记
原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委书记
中国内地女演员
东源人物
开国少将
革命英雄
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原中央政治局委员
原泰州地委副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河南省委书记
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国务院原副总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无产阶级革命家
开国少将
开国少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开国少将
开国中将
开国大校
法学巨匠
坚毅无畏的革命先驱
书法家和爱国民主人士
开国上将
原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开国上将、军事家
开国上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开国上将
开国上将
开国上将
开国上将
开国上将
开国上将
开国上将
开国少将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