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光[公元1915年-200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像 湖北孝感市大悟县人物 严光(1915年9月—2002年6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湖北大悟县宣化区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2年6月2日在南京病逝,享年87岁。 严光(1915年-2002年),原名严克伦,湖北孝感市大悟县宣化店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他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时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是其详细生平: ### 一、早年经历与革命启蒙(1915-1931) 1915年,严光出生于大悟县宣化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当时的鄂豫边区正处于军阀混战与地主压迫的双重苦难中,苛捐杂税与土地兼并让底层百姓生活困顿。严光自幼目睹家乡民不聊生的景象,心中早早埋下反抗不公的种子。 1927年,黄麻起义爆发,革命烽火蔓延至宣化店地区。当地农民协会、赤卫队纷纷成立,严光的家乡成为鄂豫皖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年仅12岁的严光受革命思潮影响,开始参与少先队活动,为红军传递消息、站岗放哨。1930年,15岁的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正式踏上革命道路。 ### 二、土地革命时期:从红军战士到基层指挥员(1931-1937) 1931年,严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编入红四方面军第11师33团,开启军旅生涯。他先后任通讯员、班长、排长,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作战中表现勇猛。1932年,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向川陕地区转移,严光随部队参加了漫川关突围等恶战,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锤炼出顽强的意志。 抵达川陕苏区后,严光任红30军88师263团连指导员,参与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他在空山坝战役、反“三路围攻”“六路围攻”等战役中,身先士卒,带领连队多次完成攻坚任务。1935年,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严光随部队三过草地、两越雪山,期间担任营教导员,不仅负责军事指挥,还承担起政治思想工作,鼓舞官兵克服饥饿、严寒等生死考验。 1936年,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后,严光进入红军大学学习,系统接受军事理论教育,为后续的军事指挥奠定了理论基础。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他调任红30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在部队整编中协助完成思想动员与组织调整工作。 ### 三、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战场的磨砺(1937-1945)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红四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严光任129师386旅771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随部队开赴华北抗日前线。他参与了神头岭伏击战、响堂铺战斗等经典战役,在游击战中积累了丰富的敌后作战经验。 1938年,严光调任冀南军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负责根据地军队的组织建设与干部培养。冀南地区是日军“扫荡”的重点区域,环境复杂,他深入基层连队,建立健全政治工作制度,提升部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1940年百团大战期间,他协助军区首长组织地方武装与主力部队协同作战,破坏日军交通线,攻克多个据点,有力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 1942年,日军对冀南根据地发动残酷的“铁壁合围”,严光时任冀南军区第4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在反“扫荡”中带领部队化整为零,以游击战袭扰敌人,保护群众转移,并组织根据地军民开展生产自救,巩固了抗日根据地。1944年,他升任冀南军区第2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参与指挥收复失地的战斗,为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 四、解放战争时期:从华北到西北的征战(1945-1949) 抗日战争胜利后,严光调任晋冀鲁豫军区第2纵队政治部副主任,投身解放战争。1946年,他参与邯郸战役,在围歼国民党军的战斗中负责政治动员与俘虏改造工作,展现出出色的政治工作能力。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严光随部队挺进中原,在艰苦的环境中组织群众支援前线,保障部队后勤补给。 1948年,严光调任中原军区第10纵队政治部主任,参与宛西、宛东战役,为开辟桐柏解放区作出贡献。同年11月,他随部队编入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参加淮海战役,在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中,深入前沿阵地开展政治工作,激励官兵奋勇作战。1949年4月,他参与渡江战役,随部队突破长江防线,解放皖南、浙西等地。 新中国成立前夕,严光任第5兵团第17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率部进军大西南,参与解放贵阳、遵义等城市的战斗,并负责接管地方政权、清剿残匪,稳定社会秩序。在西南剿匪中,他采取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相结合的策略,迅速肃清了当地匪患,为西南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 五、新中国建设时期:投身军队现代化与地方建设(1949-1980) 1950年,严光调任贵州军区政治部主任,主持军区政治工作,推动部队正规化建设。1952年,他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系统掌握现代军事理论,毕业后任军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协助培养军队高级指挥人才。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严光因战功卓著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7年,严光调任福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后升任军区副政治委员。在东南沿海防务中,他注重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强调军民联防,参与组织了多次针对台湾国民党军的反袭扰作战,巩固了海疆防线。期间,他深入海岛哨所,关心官兵生活,与基层指战员建立了深厚感情。 1975年,严光调任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主管军区政治工作与后勤保障。他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军委的指示,推动部队拨乱反正,恢复正常的训练与工作秩序。1979年,他参与组织武汉军区部队支援对越自卫反击战,在后勤补给、伤员救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0年,严光退出领导岗位,但仍心系军队建设,多次为军区的发展建言献策。他还积极参与地方党史、军史的编撰工作,整理回忆文章,为研究鄂豫皖苏区历史、红军长征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 六、晚年与传承:革命精神的延续(1980-2002) 晚年的严光始终保持着革命军人的本色,生活简朴,作风严谨。他常以自身经历教育子女与晚辈,强调“艰苦奋斗、忠诚于党”的革命传统。1988年,他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这是对其一生革命贡献的高度肯定。 严光十分关心家乡大悟县的发展,多次回乡考察,为老区的建设牵线搭桥,推动当地教育、水利等基础设施改善。他还积极支持鄂豫皖苏区革命纪念馆的建设,捐赠了自己珍藏的革命文物,为传承红色文化贡献力量。 2002年6月2日,严光在武汉逝世,享年87岁。他的一生,是中国革命军人忠诚于党、报效国家的缩影,从鄂豫皖的红小鬼到开国少将,从战火纷飞的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他始终坚守初心,为民族解放与国家发展奋斗终身。 严光的事迹被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大悟县革命简史》等文献,他的革命精神与崇高品格,至今仍激励着家乡人民与部队官兵不忘初心、奋勇前行。作为从大悟县走出的开国将领,他的名字已成为当地红色文化的重要符号,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