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先才[公元1904年-1997年,抗日爱国将领]+像 湖北孝感市汉川市人物 葛先才,别号艺园,湖北汉川人。生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步科、陆军大学参谋班毕业。后在第十军中历任排、连、营、团长。后改任第十预备师参谋长、副师长。抗日战争期间任第十军第一九O师师长。 葛先才(1904-1997),别号艺园,湖北汉川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抗日爱国将领,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步科、陆军大学参谋班。其一生波澜壮阔,在抗日战争中屡立战功,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是对他生平的详细介绍: ### 投身军旅,崭露头角 葛先才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加入国民革命军,在第十军中从基层军官做起,历任排、连、营、团长等职。他在军中勤奋好学,善于总结作战经验,逐渐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深得上级赏识和部下拥戴。 ### 抗战烽火,英勇奋战 - **南昌会战显身手**:1939年春,南昌会战爆发,葛先才时任预备10师28团团长,负责在西凉山南端高地掩护友军撤退。完成任务后,他未按命令直接撤退,而是主动出击,夜袭日军。面对日军优势兵力,他毫不畏惧,先后将预备队和三个营全部投入战斗,打得日军大退,成功牵动日军整个阵线。随后,他又率团迂回到日军背后发动袭击,为全师攻克西凉山立下首功,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军事谋略。 - **长沙会战展英姿**:第三次长沙保卫战时,葛先才率团守卫城南阵地。日军以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后,发起优势兵力猛攻,守军伤亡惨重,阵地岌岌可危。关键时刻,葛先才集中全团兵力,弃守为攻,带领包括战斗兵、卫生兵、担架兵、通讯兵甚至炊事兵在内的全体人员冲出阵地。日军猝不及防,被冲得节节败退,岳麓山上的炮兵趁机开火,日军大败而逃。此次战斗后,湖南各大报纸纷纷赞扬葛先才,《湖南日报》更称他为“赵子龙第二”,他也因军功升任第10军预10师副师长。 - **常德会战负重伤**:1943年,常德保卫战打响,预10师长途奔袭400多公里赶往常德解围,与数倍于己的日军激战于沅江江南岸。战斗中,师长孙明谨和师参谋主任陈飞龙阵亡,葛先才也身负重伤,子弹从前胸穿入,后背射出。当时全师陷入混战,担架兵都派不出,他只好和几个护卫士兵避入一农户家。在此危急时刻,葛先才摆下空城计,命令护卫士兵将门窗全部大开,若敌人不进入屋内就不要理睬,若被发觉则先下手为强。幸运的是,先后有三队日军从屋前经过,都未发现屋内有人,葛先才于黄昏后得以脱险。 - **衡阳保卫战创奇迹**:1944年,衡阳保卫战爆发,葛先才已升任第十军预备第十师师长,负责守卫城南主阵地,主要防御虎形巢、张家山、枫树山、五桂岭和江西会馆等地。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他指挥预10师官兵顽强抵抗,利用地形优势和巧妙的战术,多次打退日军进攻。期间,他还多次主动出击,夜袭日军炮兵,伏击日军运输部队,有效削弱了日军的进攻力量。 衡阳保卫战历时47昼夜,日军在城南投入了大量兵力和火力,但始终难以突破葛先才所部防线。以凶悍著称的日军黑濑联队原本有3000多人,最后剩下不足250人,城西南的张家山阵地上,日军尸体堆积如山。葛先才指挥的城南主阵地几乎坚不可摧,吞噬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即使在军长方先觉下令“停止抵抗”后,城南二线阵地仍然屹立不动。此役,葛先才因战功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衡阳保卫战是抗战期间守城时间最长、杀伤日军最多的战例之一,为中国抗战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战后经历与晚年生活 - **内战时期任职**:抗战胜利后,葛先才先后担任第二十八军第一九二旅少将旅长、整编第二十三军第一九二师师长、整编第二十八师副师长、国防部中将部员等职。但他对内战心存抵触,在军事行动中并未积极参与。 - **赴台后的生活**:1949年,葛先才随国民党军队撤往台湾。到台湾后,他逐渐退出军界,过着相对平淡的生活。晚年的葛先才,常常回忆起自己在抗日战争中的经历,对那些在战火中牺牲的战友念念不忘。他将自己的抗战经历整理成《长沙常德衡阳血战亲历记》,为后人研究抗战历史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1997年,葛先才在台湾病逝,享年93岁。 葛先才将军在抗日战争中,以其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灵活多变的战术指挥,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事迹彰显了中国军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是中华民族抗战历史中的光辉典范,值得永远铭记和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