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明[公元1914年-199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像 湖北孝感市汉川市人物 刘清明(1914年—1998年12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湖北省汉川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98年12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刘清明,原名海鑫,学名传淦,1914年2月9日出生于湖北省汉川县(今汉川市)马口镇刘宗台村。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为中国革命和军队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 早年经历 刘清明13岁时从私塾辍学,到县城“天兴顺”粮店当学徒,经过几年努力,成为可参与收账、采购等业务的“中班先生”。但后来他离开了粮店,前往汉口,开启了别样人生。1933年3月,刘清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因表现突出,参军5个月后便加入中国共产党。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刘清明参军后,进入彭杨步兵学校,开始了他的军事教育生涯。他先后担任彭杨步兵学校排长、连长兼军事教员。在此期间,他勤奋好学,不仅自身学习成绩优异,所带领的班也成为模范班,在全校军事演习中表现突出,受到嘉奖。 之后,他历任红军大学工兵科战术教员,第三科步兵营主任军事教员,教导师第三团副团长、团长等职。他随部队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又踏上长征之路。在长征中,他所在部队参与了诸多著名战斗,如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强渡湘江、突破乌江、血战土城、攻打娄山关、重占遵义城、四渡赤水等。他不仅要完成作战任务,还担负着保卫中央和军委机关安全的重任。1936年2月,红军东征时,刘清明任抗日红军大学东征纵队参谋长,率部配合红军主力作战,为筹集钱粮、补充兵员等做了大量工作。 ###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清明继续投身军事教育工作,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大队队长兼军事教员、主任军事教员、大队教育处副主任兼副大队长等职。他致力于为抗战培养军事人才,将自己丰富的军事知识和实战经验传授给学员。 1939年1月,他担任抗大总校训练部军教科科长。1940年4月,他奉命率抗大总校抽调的200余名教职骨干,前往豫皖苏边区抗大四分校任职,任大队长。他和政治委员李干辉率领派遣大队,历经艰难,行程1400多里,于6月下旬抵达新四军第六支队驻地新兴集。 不久,刘清明任四分校副教育长兼训练部部长,后又担任教育长,承担起主持学校日常工作的重任。1941年,路西豫皖苏边进入反顽斗争最困难时期,他将四分校干部、学员和后勤人员整编为工作团,随部队活动,在敌伪顽夹击中坚持教学,还配合主力扩军筹粮,一个半月动员300多人参军,筹集军粮10万斤。 此后,刘清明率部经历了多次转移和战斗。如1941年5月,他率领工作团在转移途中遭遇国民党顽军,危急关头果断指挥,成功带领队伍脱离危险。1942年,四分校奉命承担淮宝地区防务工作,他带领学员与县独立团密切配合,建立侦察情报网,多次成功抵御日伪军侵袭。同年11月,面对日伪军对淮宝地区的“扫荡”,他不顾个人安危,率队与敌人周旋,还发动师生开展生产,改善学员生活,减轻群众负担。 1943年7月,刘清明调任第四师九旅兼淮北军区第一军分区参谋长。1944年10月,抗大四分校更名为雪枫军政大学,1945年5月,刘清明调任雪枫军政大学副校长兼党委书记,继续为军队培养人才,他注重对学员的思想教育,组织学员参加减租减息、访贫问苦等活动,让学员与工农群众建立感情。 ###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刘清明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九旅参谋长,后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第二总队总队长等职。他参与了一些重要战役的谋划与指挥,同时继续为我军培养军事人才,为解放战争输送了大批优秀干部。他还参加了解放济南和渡江战役等战斗,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汗马功劳。 ###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刘清明继续在军事教育和军队建设领域发光发热。他先后担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教育长、教育长,第三高级步兵学校第一副校长,总高级步兵学校干部部部长、副教育长、训练部部长等职,为新中国初期军队干部的培养和军事教育体系的完善贡献了力量。 1956年7月,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刘清明出任解放军测绘学院院长。此后,他还担任总参谋部测绘局政治委员、湖北省军区政治委员、总参谋部测绘局顾问等职。他在测绘领域同样兢兢业业,为我国军事测绘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测绘人才。 1955年,刘清明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他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8年12月3日,刘清明同志在北京逝世。他从一个乡村穷苦孩子成长为共和国开国将星,一生亲历了我军各个时期军事教学工作,为我军造就和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被誉为我军办学的“四代元老”,是新中国军事教育界的卓越代表。他的革命精神和奉献精神,激励着无数后来人继续为国家和军队的建设事业奋勇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