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张友渔

法学巨匠
张友渔
张友渔[公元1898年-1992年]+像 山西晋中市灵石县人物
张友渔:以法治之光烛照时代的杰出学者与革命先驱
踏入中国社科院法学所,一座庄严肃穆的铜像率先映入眼帘,它所纪念的正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活动家、著名法学家、新闻学家及国际问题专家——张友渔先生。从早期在敌占区英勇斗争,到新中国成立后深度参与1982年宪法及众多重要法律的起草制定,张友渔为中国法制建设理论的丰富与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

1898年12月4日,张友渔诞生于山西灵石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张映南身为清末光绪朝秀才,给予他良好的文化启蒙。然而,在张友渔两岁时,母亲不幸离世,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反而铸就了他坚韧不拔、勇于战胜困难的品格。

1911年,清政府覆灭,废除科举、兴办新学的浪潮席卷灵石县城。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孙中山的学说纷至沓来,为张友渔打开了全新的思想世界,进步思想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生根发芽。1918年春,张友渔凭借优异成绩考入山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中学到大学,他依靠为报纸撰稿赚取报酬,艰难却坚定地完成了学业。1923年,他以第一名的傲人成绩考入北京法政大学。1927年毕业后,张友渔担任《国民晚报》社长兼总编辑,同年6月,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出任中共北京市地下党临时市委委员兼秘书长。但革命之路充满荆棘,不久后,因积极投身革命活动,他不幸被捕入狱,与党组织一度失去联系,直至1928年3月才获保释出狱。

1930 - 1934年间,张友渔三次东渡日本求学,即便身处异国他乡,也未曾停止革命活动。回国后,他先后任职天津中文《泰晤士晚报》总编辑,北平《世界日报》编辑、主笔,并在多所大学担任教授,讲授宪法学、劳动法学、新闻学等课程,在学术与新闻领域积极传播进步思想。1935年,日军发动华北事变,党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受党组织委派,张友渔前往开展阎锡山的统战工作。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指引与张友渔的不懈努力下,阎锡山最终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贡献力量。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友渔作为中共代表团顾问,参与国共谈判。1946年,他先后担任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新华日报》社长,后又任职中共中央华北局秘书长等重要职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卓越功绩。

新中国成立后,张友渔在多个关键岗位发光发热,历任北京市常务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兼法学研究所所长等职。1954年,他参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工作,还曾担任中国政法学会副会长,领导编辑《法学研究》,推动法学学术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张友渔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后任宪法修改委员会副秘书长,深度参与1982年宪法的起草修订工作,为中国法制体系的完善倾注大量心血。

1992年2月26日,张友渔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94岁。他的一生,是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为中国法制建设殚精竭虑的一生,其贡献与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之上。 
上一篇:孔祥熙下一篇:巨兴茂
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清末民国官员,清华大学校长
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原煤炭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晚清明将
原湖南省委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国务院副总理
原重庆市委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广东省第一位女共产党员
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核心成员
心理学家
国民党陆军上将
革命烈士
岭南画派著名画家
家乡建设的奉献者
福田区人物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
德才兼备的英语大师
国务院原副总理
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开国少将
开国少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中国十大武术家
坚毅无畏的革命先驱
开国少将
开国中将
开国大校
法学巨匠
中国科学院院士
法学巨匠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