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张梓桢
张梓桢[公元1913年-198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山西晋中市灵石县人物
张梓桢(1913年9月—1982年8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山西省灵石县人。1936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曾担红军孝(义)灵(石)汾(阳)游击第三大队大队长,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独立二营连指导员,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政治部宣传干事,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宣传教育干事、教育科科长兼宣传大队政委、师教导大队代政委、师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部长、师政治部保卫部(锄奸部)部长,山东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部长,辽东军区政治部秘书长,辽宁人民军政学校教育长,东北军政大学辽东分校副校长兼副政委,旅大警察学校副校长兼政委,东北军区独立第五师政委,第四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政治部副主任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敌工部部长、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联络部部长兼秘书长,旅大警备区副政委、顾问,辽宁省第四届政协委员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2年8月22日,张梓桢同志因病在大连逝世,享年69岁。
张梓桢:从汾河岸畔到烽火战场的传奇人生
1913 年 9 月,张梓桢出生于山西省灵石县交口镇(今交口县)回龙乡下庄村的一户农民家庭,曾用名张松操、张天喜。命运的轨迹在他 6 岁那年发生转变,被过继给无子女的大伯父后,大伯父倾尽心血供他读书,甚至请先生算卦,一句 “此子将来有官无印”,更坚定了大伯父的培养决心。张梓桢先后在村办小学和回龙小学求学,开启了他求知进取的道路。
探寻光明,投身革命洪流
1931 年,张梓桢报考山西省立第一师范,初试成功却遭他人顶替,这让他初次见识到社会的黑暗。但他并未气馁,转而考上山西省立国民师范,三年后又考入太原师范学院。1935 年,张梓桢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担任学校地下团支部书记,积极投身学生运动,自此踏上革命征程。
1936 年 3 月,心怀 “职业革命家” 理想的张梓桢毅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红军东征期间,他担任红军孝(义)灵(石)汾(阳)游击第三大队大队长,在中阳、孝义、隰县等地开展游击斗争,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独立二营连指导员、第十五军团政治部宣传部干事,并于同年 6 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7 年 4 月,调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干事的张梓桢,在平型关战役中,发挥聪明才智,利用日军俘虏瓦解敌军斗志。他深入研究日本风俗习惯,精准把握日军士兵心理,成功激发他们的思家厌战情绪。
烽火岁月,智斗敌寇显担当
全面抗战爆发后,张梓桢在部队的职务不断变化,先后任一一五师政治部宣传部教育干事、教育科科长,宣传大队政委兼教导大队代政委等职。1942 年 1 月,他担任一一五师政治部敌军工作部副部长,同年秋升任部长。任职期间,张梓桢创新对敌工作方法。在日本樱花节,他在驻地为日军俘虏举办樱花晚会,播放日本音乐,准备美食,政治部主任肖华亲临讲话,让日俘们深受感动。他还申请为日俘安排 “保健饭”,即便引发部分干部战士的不解,仍坚持执行政策,成功感化了许多日俘。在他的努力下,日本战俘本乔朝治成为反战积极分子,担任 “日本反战同盟会” 山东支部支部长;面对顽固想逃跑的日本军曹,张梓桢以宽容和智慧,让其心服口服。1943 年,张梓桢调任山东军区敌工部副部长、部长,参与创建和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投身反 “扫荡” 斗争,为抗战胜利贡献力量。
改造旧部,锻造钢铁之师
解放战争时期,张梓桢投身部队改造工作。1948 年 5 月,他调任独立第五师政委,负责改造国民党暂编第五十八师起义部队。张梓桢深知改造工作的关键,从细微处入手,通过让起义参谋长为自己分派警卫员和门卫,展现对起义部队的信任。在工作中,他注重方式方法,避免刺激起义官兵,围绕 “光荣起义” 开展工作,激发战士的荣誉感。面对起义军官的贪污问题,他以宽容和智慧妥善处理,让起义部队官兵真切感受到共产党的博大胸怀。经过他的努力,这支旧军队被改造成英勇善战的人民子弟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英勇,受到彭德怀表彰。1949 年,张梓桢又负责改造范绍增的袍哥武装 “挺进军” 和陈克非的第 20 兵团起义部队,他挑选经过改造的起义官兵参与工作,圆满完成任务。
跨国征战,抗美援朝立战功
1950 年 10 月,张梓桢随五十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兼任志愿军政治部副主任、敌工部部长、秘书长等职。在第一至四次战役以及攻岛作战、机场修建、西海岸反登陆防御等战斗中,他积极发挥政治工作优势。第三次战役胜利后,他组织收集英模事迹,鼓舞士气;第四次战役前夕,他巧妙宣传,激发指战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助力部队完成汉江南岸的坚守任务,四四七团、四四三团、四四四团等部队英勇作战,荣获诸多荣誉。1951 年,五十军率先打入汉城,张梓桢及时传达表扬,进一步坚定了部队敢打必胜的信念。在修建机场和渡海作战任务中,他深入动员,让指战员认识到任务的重要性,确保任务顺利完成。1952 年,他组织部队进行西海岸防御准备,成功粉碎敌人登陆企图。1953 年,张梓桢参加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因在抗美援朝中的杰出表现,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国旗勋章。
和平年代,坚守岗位再奉献
1955 年 9 月,张梓桢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此后,他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络部部长、总政治部秘书长等职。1962 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后,他率工作组到西藏指导俘虏收容所工作。面对印俘骚乱事件,张梓桢冷静应对,加强警卫,妥善治疗受伤印俘,最终平息骚乱,维护了我国国际形象,因此受到毛主席接见。“文革” 期间,张梓桢虽遭受迫害,但始终坚守信仰。1976 年 8 月,他调任旅大警备区副政治委员,1981 年 5 月任旅大警备区正兵团职顾问、辽宁省第四届政协委员。1982 年 8 月 22 日,张梓桢因病在大连逝世,享年 69 岁。他的一生,是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其功绩和精神将永载史册。
张梓桢:坚守原则,智慧施策的革命践行者
在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里,张梓桢以坚定的信念、卓越的智慧和严谨的作风,在多个工作领域留下了深刻印记,为革命事业的推进作出了重要贡献。

聆听教诲,严守政策底线
1940年,敌人发动扫荡,一一五师战士剧社分散成小队行动。其中驻在山荫寺的小队,因个别管理人员政策水平不足、纪律观念淡薄,见寺庙和尚行为可疑,便主观认定其为汉奸,在返回师部时擅自没收了和尚的豆油等物品。当晚,剧社政委张梓桢敏锐察觉此事,立即命令管理员妥善保存没收物品,并迅速将情况汇报给罗荣桓政委。

罗荣桓政委对此高度重视,亲自组织召开师直属队党、政干部会议。会上,张梓桢主动承担领导责任并作出深刻检讨。罗政委在讲话中着重强调,必须严格执行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力量,明确指出领导在此类事件中的关键责任,并给予张梓桢口头警告。会后,张梓桢即刻派人将没收物品悉数退还寺庙,诚恳地向和尚承认错误,及时消除了不良政治影响。此次事件,让张梓桢对政策执行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部队干部敲响了严守纪律与政策的警钟。

深入研究,创新伪军争取策略
张梓桢在工作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撰写《加强敌工工作 争取伪军起义》一文,对伪军群体进行细致分类,针对中下级和高级军官制定差异化的争取策略。

针对伪军家属,他组织召开座谈会,以热情的态度邀请家属参与,并设宴款待,传递关怀之情。许多伪军家属深受感动,主动承担起向据点内亲人送信、联络的任务,积极劝说亲人“弃暗投明”,回家团聚。对于具有民族意识的伪军上层军官,张梓桢巧妙运用“苏武牧羊”“岳母刺字”等体现民族气节的故事,赠送“关公像”“岳飞像”,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宣传“驱逐日帝,还我河山”的理念。同时,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与伪军中、下层军官秘密联络,建立朋友关系或情报渠道。

对于伪军高级军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公开或半公开联络,设立联络员和联络站,定期进行晤谈。“山东军区办事处”则主要负责联络和接待那些有意了解我方政策、试探态度或有个人诉求的高级军官及其家属。此外,张梓桢还推动敌区与根据地的上层统战人士相互交流,让根据地的统战人士前往敌区和伪军内部,凭借旧交情进行抗战宣传;或在伪军上层主官许可下,派遣秘密工作干部以“合法”身份开展争取工作。这些策略与军事斗争紧密配合,灵活运用“打”与“拉”的手段,促使伪军权衡利弊,创造起义条件。同时,张梓桢注重对部队和根据地居民开展政策教育,让大家理解宽大政策的重要意义,激发他们参与瓦解日、伪军的积极性。

保持警觉,杜绝麻痹大意
日本投降后,大量日军流散士兵在各地谋求生存。部分同志沿用以往收容国民党军士兵的方式,盲目收容甚至武装这些日军散兵。一次,张梓桢乘车前往后勤部加油,刚一进门就遭遇荷枪实弹的日本人盘问,大为震惊。经询问后勤负责人,对方竟认为这些日本人“工作负责,值得信任”,已收容武装了10多人。张梓桢当即要求解除这些日本人的武装,避免潜在危险。

还有一次,一位被派往“满铁医院”的政委夜间向张梓桢汇报工作,张梓桢出门上厕所时,发现走廊里竟有一名端着刺刀的日本士兵正对自己门口站岗。询问该政委后得知,对方认为这个日本人是医院里的“积极分子”,故而让其充当警卫。张梓桢严厉批评了这种危险行为。他深刻指出,当时东北部分城市频繁发生日特、国特暴动和暗杀事件,在形势向好的情况下,部分同志进城后容易产生和平麻痹思想,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绝不能放松对潜在危险的防范。

灵活应变,巧妙开展统战工作
1950年春节前夕,张梓桢抵达陈克非兵团司令部开展工作。到任次日早饭后,陈克非突然提出邀请,希望张梓桢参加次日上午兵团为机关12对男女举行的集体婚礼及宴会。这一邀请颇为突然,若答应参加,从解放军制度角度看,相当于组织默认了这些婚姻,存在程序问题;若拒绝,又可能打击新人积极性,引发不满。

张梓桢迅速权衡利弊,决定欣然赴约。在婚礼仪式上,他借机宣传革命的夫妻关系,对新人予以勉励;在宴会上,他逐个敬酒,祝福新人幸福美满,同时号召大家为光荣起义干杯,鼓励众人追求进步。事后,军官们纷纷表示:“张主任一到就祝贺我们的喜事,这份关怀让人难忘。”张梓桢通过灵活的应对方式,既展现了对新人的尊重,又巧妙地开展了统战工作,增进了与起义部队的感情。

卓越贡献,赢得崇高荣誉
凭借在革命战争及工作中的杰出表现,1955年,张梓桢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他因出色贡献,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国旗勋章。这些荣誉是对他为国家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高度认可,见证了他在革命生涯中的光辉成就。 
上一篇:张彪下一篇:史子谦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浙江省委原书记
河北省委原书记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原中共中央委员
革命烈士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物理学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原中顾委委员、福建省委原第一书记
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清末民国官员,清华大学校长
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原煤炭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晚清明将
原湖南省委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国务院副总理
原重庆市委书记
苏联第四任最高领导人
金融界的杰出人物
中国科学院院士,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家
民国泳坛的璀璨之星
原韶关北区善后委员
革命事业的无畏先驱
开国少将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开国少将
开国少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开国少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开国少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开国少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解放军少将、空军技术部副部长
开国少将
中国科学院院士
法学巨匠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