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
吴效闵(1921年―1977年10月28日),山西太谷人。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游击第一团连指导员,第一纵队二十五团营教导员,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十旅二十九团政委、团长,第二野战军十三军三十七师副师长。
建国后,1950年应邀赴越南任军事顾问团顾问。1951年回国,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军长,昆明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77年10月28日于济南病逝。
从晋商子弟到铁血战将:吴效闵的传奇人生
吴效闵,1921年出生于山西太谷县曹庄村的晋商世家。父亲吴宝寿曾是票号掌柜,兼营当铺,家境优渥。他自幼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成长,就读于太原知名学府,为日后的革命生涯奠定了知识基础。
1936年,正在太原求学的吴效闵深受进步思想影响,毅然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积极投身于声援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的示威游行。这场爱国运动,如同燎原星火,点燃了他心中的革命火种。1937年9月,日军铁蹄踏入山西,山河破碎,生灵涂炭。面对国难当头,吴效闵没有选择随学校退往后方避难,而是怀着满腔热血,毅然投笔从戎,加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从此踏上了抗击外敌的革命征程。正如他在《历史思想自传》中所述:“短短两年的中学生活对我的思想演变起着重大的作用。在进步教员梁品青和同学王宏士、黄宏基的影响下参加了读书会,阅读鲁迅、巴金、茅盾等进步作家的小说与报刊,这些作品启发了我对旧制度的不满,抽象革命的观念随之滋长。日本帝国主义的刺刀和反动当局镇压学生运动,把我逼上了革命道路。”
初入部队,吴效闵因皮肤白皙、戴着高度近视镜且身形瘦弱,并不被看好,甚至被安排到炊事班。然而,他没有丝毫怨言,在完成炊事工作的同时,主动与机枪班长结交,刻苦学习机枪操作技术。在一次激烈的突围战斗中,日军炮弹无情地落在机枪阵地,机枪被炸飞,机枪班成员非死即伤。千钧一发之际,吴效闵迅速捡起机枪,凭借熟练的操作技能排除故障,端起机枪向日军猛烈扫射,毫无惧色。这场战斗中,他英勇无畏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战后便被任命为班长。一个月后,部队在文水县伏击日军,吴效闵带领全班战士奋勇冲杀,将日军分割包围,并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制高点争夺战。战斗中,夜色昏暗,连长难以分辨战士模样,却能看到他眼镜片在战火中闪烁的光芒。凭借出色的战斗表现,撤出战场后,吴效闵被提拔为副排长。短短一个月内连升两级,他成为学生兵中能征善战的典范。
参军后的前8年,吴效闵一直在基层从事政治工作,并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被评为太岳军区模范干部,是政工干部中的佼佼者。但他心中始终渴望投身于能打硬仗的英雄部队。1944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新阶段,日军开始收缩兵力。此时,在决死第一旅二十五团一营担任教导员的吴效闵终于迎来了机遇。三八六旅二十团缺少政治处主任,时任太岳军区政委的薄一波亲自点名,让吴效闵前往该旅,运用政治理论武装部队。三八六旅在抗战中战功赫赫,曾三次翻越雪山草地。吴效闵与二十团团长楚大明脾气相投,二人在战斗中配合默契,携手立下众多战功,成为军中佳话。陈赓大将夫人傅涯在为吴效闵儿子吴森所著《吴效闵少将》作序时回忆道:“说到吴效闵,我对他印象很深。因为在陈赓的几员战将中数他文弱年轻,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个头不高,很瘦,一眼就能看出是个读书人。参军后,一直在薄一波同志领导的决死队做政治工作。刚调到三八六旅时,许多同志并不看好这个‘眼镜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吴效闵先后担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十旅二十九团政治委员、团长,第二野战军十三军三十七师副师长等职务。他指挥作战刚勇睿智,善于捕捉战机,同时也十分擅长开展部队思想工作,深受陈赓大将赞誉,称其为“文质彬彬的战将、猛将、虎将” 。1946年9月23日,在陈堰村战斗中,作为29团政委的吴效闵,在团长负伤的危急情况下,沉着冷静地指挥全团。他采取声东击西、穿插迂回的战术,利用黑夜掩护,一举捣毁蒋介石“天下第一旅”旅部,歼灭其直属队,活捉中将旅长黄正诚及少将参谋长戴涛、少将参谋处主任顾铁、旅一团少将团长刘玉树,毙伤敌人2000余人,俘敌2500余人,缴获大量枪械弹药和军需物资。这场战斗威震太岳区,受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高度赞扬。二野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也夸赞道:“如此一举歼灭‘天下第一旅’,出乎意料,29团立了奇功!”此后,吴效闵先后率部参加晋南攻势作战、进军豫西以及洛阳、淮海战役。1949年7月,他任第二野战军第13军37师副师长,参加渡江战役后,又率部在粤桂边进行追歼战和滇南战役。在十多年的战争生涯中,他带领部队历经无数大仗、恶仗,攻无不克、守无不坚,所带部队也成长为一支能攻善守的主力尖刀部队。老兵们回忆,跟随吴效闵将军打仗,胜仗多、败仗少。每次战斗,他都身先士卒,出色地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吴效闵用兵谨慎,一旦抓住战机便迅猛出击,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员,更是善于做部队思想工作的优秀干部。老战友们评价他,不仅能征善战,而且为人随和、平易近人、心胸开阔。从热血青年学生到身经百战的一代战将,他成功实现了从政工干部到军事干部的完美转型。1949年2月,因作战勇猛顽强、战绩突出,吴效闵被太岳兵团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新中国成立后,吴效闵升任师长。1950年,他应邀前往越南,担任中国军事顾问团顾问,为越南的革命事业贡献力量,1951年回国。1954年从军事学院毕业后,继续担任师长职务。1956年9月,任第13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965年3月升任军长。1966年5月,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1975年8月调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他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然而,天妒英才,1977年10月28日,吴效闵在济南不幸逝世。吴效闵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用热血和忠诚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革命赞歌,其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远值得后人铭记与敬仰。